洁白的月光_蔓琳散文诗创作及其散文诗集_穿过河流的月光_窥管_牛放 - 范文中心

洁白的月光_蔓琳散文诗创作及其散文诗集_穿过河流的月光_窥管_牛放

12/20

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12.4

洁白的月光

———蔓琳散文诗创作及其散文诗集《穿过河流的月光》窥管

牛放

要:诗歌与散文在散文诗里的分配,是散文诗艺术定位的关键。散文诗,在诗歌中配以散文的

在散文中注入诗歌的意境与思考,诗歌与散文相得益彰,融会贯通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艺术成分,

中,从而完成散文与诗歌的有机嫁接。文章以蔓琳的散文诗为例证,透析了散文诗创作中传统文化的

血根对女性散文诗意象选择的深层影响与诗意拓展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蔓琳;散文诗;女性意志;月亮文化

散文诗在中国文坛长期以来被视为文学体裁的“怪而受到广泛轻贱,又因中国文坛没有给出正确的地位而胎”

使之发育受损,营养不良,严重滞后了发展。这是很不正常很不正确的中国文学事件。

在读蔓琳的散文诗之前,我对散文诗的态度也是轻慢不尊重的。此前我曾经在一些报纸和文学刊物上读过的,

部分散文诗作品,兴许是刚好遇上了不怎么样的那一类吧!我的朋友里也有写散文诗的,因了我是做文学刊物编辑工作的缘故,他们断断续续地也会给我寄来一些作品。可惜我都没能从中读出感觉来。这样一来,就给我造成了一种错觉,即所谓散文诗就是诗歌不是诗歌,散文不是散文,作品像杯温开水,既不烫也不凉还没有味道的作品。哪还敢意境、含蓄、诗性等等文学元素了,其精神品奢谈什么灵动、

质和民族文化高度实在是不敢恭维了,自然也就说不上好感。因而主观草率地在心理上给散文诗给予了一个错误的定位。这样的误会,完完全全是那些差劲的鱼目混珠式的伪散文诗带来的恶果,才诱发像我一样的读者误解,生出了错误的臆断。

我与蔓琳并不熟悉,接触她的散文诗也纯属偶然。机缘巧合,四川省散文诗学会和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在开江县举办文学笔会,笔会期间我偶然得到一本2011年《散文诗世界》第二期杂志。晚上闲暇无聊拿起翻翻,里面《水调江吟》。诗的篇首,打头的便是蔓琳的一组散文诗是资深的散文诗组织和创作的领袖人物海梦老先生亲笔的编者按,字里行间洋溢着赞许与夸奖,无形中增加了我阅读这组散文诗的欲望。但也仅限于跑马观花式地浏览一下的心:“当椰风吹醒我昏昏欲睡的人生,理我听到你心的律动。我曾不能想象你的心胸有这么宽广,你的生命有这么悠长,

你那波涛翻滚的海面下,隐藏的心事会这样坦坦荡荡地呈

我甚至现在我的面前。……我曾迫切地想投入你的怀抱,。”(《约会海料定你广博的怀抱也一定有对我温暖的期待

》)“你涌来,用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扑向我懦弱的灵水

魂,时而淹没,时而袒露,我在阳光下瑟瑟发抖的躯体。我

是你遗落于这世界唯心上的泪珠是你从深海走来的明证,

一的纪念,我是你心里最柔软的肋骨,是你在风起云涌的惊

骇中那一抹不堪回首的痛。于是,我留在陆地上,等你。等。”(《浪与沙》)读你,等你,等你驾着海浪来再次将我带走到这些澎湃的诗句,读到这些滚烫的爱心,我读到这些以爱出发去审读和拥抱世界的情绪时,我被震撼了。我连续地看了好几遍,她仍然深深地感染于我,意韵绵绵。我对我过从此开始关注散文诗,特别去看待散文诗的态度深感内疚,是蔓琳的散文诗作品。

打开蔓琳的博客,我被她的散文诗深深吸引,一篇又一篇地读下去,连续几个夜晚,直至读到最后一页。蔓琳的散文诗,诗歌成分很大,散文成分孱弱,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散文诗艺术诉求。当然,从散文诗的定义而言,也有偏重于散文成分的,也有平分的,但我却固执地喜欢偏

散文诗外在形式是散文重诗歌成分的散文诗。一般地讲,

化的,不以纯粹诗歌的排列方式处理句式、小节或段落;在

内在艺术要求上则是诗歌化的,要具备诗歌的各个元素。但诗歌语言、意象的处理上不像纯粹诗歌的密集度那么大,而是具有散文的成分分布其间。也就是说,诗歌与散文在散文诗里的分配,是散文诗艺术定位的关键。一个好的散文诗作家,其文化学养,文学修养,诗人气度,散文家品质等都应该是一流的,高水准的。蔓琳深知个中奥妙。蔓琳的

在诗歌中配以散文的艺术成分,在散文中注入诗歌散文诗,

136

洁白的月光

的意境与思考,诗歌与散文相得益彰,融会贯通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从而完成了散文与诗歌的有机嫁接。我们放开蔓琳散文诗中的散文不谈,不妨来看看她的

:“风吹雨打的季节已经过去好久了,诗歌倾向她依然躺在被时间遗弃。海螺,像一枚耳朵,在海水的边缘紧贴那里,

。”(《考验》)“这世界疯了,海岸,聆听那些沉于海底的心事上天宠坏了无心的女人,而我,伏在思想的背脊上哭泣。

……下雨了,。”(《美丽被装进笼请将这个狂乱的黑夜洗净》)“于是,子怀着晃晃悠悠的心事,投入蜿蜒的河水,让它

。”(《桂花的心事》)“于是,带走香气我用一首诗,删除这个。”(《冲击》)“从那些美丽的诗句中醒来,那些邪恶的词语

。”(《诗歌之旅》)等等,梦中的喃喃诉说不一而足。这些诗歌语言在散文诗中具有极强的冲击力,震荡性。它们新颖、

耐读,透射出巨大的美感与哲思,即使是把它们放入纯粹的诗歌文本中,也毫不逊色于那些优秀的诗歌作品。

“情”蔓琳散文诗的另一个特点,是浸透了意。读了她的散文诗,你会觉得她简直就是为情而生,为情而活的人。

在她的眼中,世界是情的世界,是由情构成的,一切事物皆用情去批判,用情去参与。欣喜是情,悲伤也用情去审视,

情好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咆哮,飞泻是情。在她的作品中,

不息,又像汪洋的海,深不见底,永不枯竭。

“诗歌是青春的产物”许多文学大师都赞成这个论点。我们将这句话进一步地翻译一下便成了:青春是人情感充

沛,充满活力生机,激情万丈的年龄时节,诗歌是情的产物,没有情就没有诗。所以,情是诗歌生成之源。我们信手从蔓琳的散文诗中抽出一些章节或语句,都能充分感受到扑。“温一面而来的激情和情爱,哪怕写草木山川也概莫能外壶酒,摘几颗星星串成手链,学着月光的静谧,在盛开的菊等你来尝尝温酒的甘冽,看看菊花的消瘦。时花旁等你,间,一粒一粒,从沙壶中泄漏,花容一毫一毫枯萎,激情已经储存得太久,像窖藏的陈酿,那急迫而疯狂的浆液正焦灼地

。”(《等待已经等你来划一根火星,我要将全部的火焰燃尽》)“雪山扑进她的怀抱,把千年万年的雄峙化为淡淡很疼

的柔情,将冰清躺入另一种色彩。静静的水面被朝拜的人群激起涟漪,天空、白云也开始在海子中摇晃,一闪一闪的

。“(《木格措》)“渺无音讯的思浪花刹那间便开满了湖面

念啊,在翘首以盼的站立中渐渐衰老,时间后面,将回忆留

生命,黯然失下胎记。我百转千回的柔情被你的漂泊带走,

色。坚守,变成一种决绝,你回来或者一生漂流,我都始终

”守着这份难解的寂寞,直到最后,幸福变成冰凉的石头。(《愚人码头》)透过作家的眼睛,所有的事物都鲜活了起

所有的事物都有了生命。诗人都给它们赋予了爱,注入来,

了情。诗人的爱心也在她倾注爱的时候得到升华,得到复活。诗人的爱是普世之爱,是慈悲之爱,是爱情之爱。对于这样的爱,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圣洁之心去颂扬,去膜拜。庸俗的心,扑满尘垢的心是不配阅读这样的作品的,他们怀着肮脏去阅读圣洁,本身就是玷污。

自古以来,凡言情者,皆离不开月亮。唐诗宋词,汉赋

元曲,楚歌蜀戏,月亮穿透时光,照耀着所有与爱有关的历

史。全唐诗五万余首,是同一历史时期世界诗歌艺术的巅。《唐诗选译》、《唐诗选注》等许多唐诗选本,都将张若峰

《春江花月夜》虚的长诗列为打头的第一篇,这是很有眼光令一部浩的做法。这似乎给唐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月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浩唐诗浸泡于多情的月华之中海上明”水天一色,潮涨月升,动静之间幻化出自然的无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穷魅力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轮皓月,跨越时空,亘古如斯。相比之下,人生如水,多么短暂而渺小。诗中的月亮是亘古不移的长久象征,是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诗人激情满怀地感叹人生易逝,江月依然,全面深度地作了诗意的哲学思考。张若虚一生仅

,“孤篇横绝,留下两首诗,尤以《春江花月夜》有名竟为大。张若虚这首诗歌题目:春、家”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

,“集中勾画出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以月为核心

闻一多先生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

。《春江花月夜》峰”,我非常赞同闻先生的说法为张若虚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动摇的月光绝色地位。又如“明

”;“海上生明月,;“月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涯共此时”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在唐诗中,写月亮的落乌啼霜满天,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俗人姑且不议,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和尚也不例外。和尚贾岛的

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炼句炼字“推敲”的著名典故,而被后世诗人学者备加推崇。中国文学代表性人物,拥有诗界泰山北斗桂冠,被后世称为诗仙的李太白,这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与月亮有缘,他的情感世界里是不能没有月亮的。豪放的李白,面对如水的月色也很深情,也很婉约,一点也没有嚣张之气。可惜他一生写月亮的诗歌并不是他的巅峰佳作,在唐朝月亮诗歌中算不上佼佼者,比起他的名声来还。“举杯邀明月,相差盛远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

。”《月下独酌》随我身是他写月亮的高水平诗歌了。另一《把酒问月》可能还有抄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部分章首

:“今人不见古时月,节的嫌疑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显然,这跟张若虚的如出一辙。

张若虚是扬州人,大约生于公元660年,死于公元720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

“吴中四士”,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可知张若京都,

虚当时的影响。而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张若

虚逝世时他才十九岁,还在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二十岁才只身出蜀,游历十年仍一事无成,直到公元742年,经道士

此时李白的诗歌风采才吴筠推荐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名满天下,而张若虚却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不管李白的

《把酒问月》《春江花月夜》,是否抄袭张若虚的毕竟张若虚,《把酒问月》在前,李白在后也就丧失了新意,因此算不得

》:“床前明月光,好诗。而李白收入小学教科书的《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可谓诗意平平,

根本谈不上佳作良构,可谓李白丢脸的诗作,只是偏偏选进

137

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12.4

了教科书而已。然而诗仙李白之死却很美妙,是酒醉捞月而溺水的后果。李白的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就应该是这样这个结局合符我们中国人的情理。李白一生纵情山水,的,

放浪自由;他豪情万丈,侠骨柔肠,为自己挣下了诗仙、酒月仙的美誉。仙、

,除李白这样的大家之外,统观《全唐诗》几乎每个著

风格多样,各有千秋。名的诗人都有描写月色的佳句,

不仅是唐诗,宋词更是将月亮的写作推向了高峰。宋

词在写月抒情,创造意境上别开生面,不朽之作比比皆是,呈现出多声部多视角的局面。

“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悲欢离合乃人生不可避免,

但须好好珍重自己,千里万里共被月光照耀,心心相印彼此牵挂的无奈与重情。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思念之苦,相思之切,孤独空守,青春流逝的幽怨。朱淑真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通过“月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人约黄昏后”的往昔与“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上柳梢头,

的今日对比,抒发了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冯延巳的人”

“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写重重离情,婉约含蓄。张“云破月来花弄影”人格化景物,生动逼真。晏几道的先的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把幸福的爱情诉诸明月作证。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借月光发泄了对金人的南侵,兵荒马乱惨景的感慨。文天祥的“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写出了他身陷囹圄,报国无门的激愤。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生存形式和社会地位,形成的是不同的人生

月亮成为寄托相思的凭借,成为爱思考和不同的悲欢离合,

怨情愁的象征。

元散曲中,以月亮为寄托,为象征的依然不逊色于唐诗《商调“集贤宾”宋词。曾瑞在宫词》中,用“唯嫦娥与人无可怜自孤零,透疏窗斜照月偏明”写出了被冷落的妃世情,

“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婵娟”;张可久的嫔的苦痛。关汉卿的“紫萧寒月满长空”等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篇名句。即使到了现代,以月亮借题发挥的著名歌谣不仅众多,

《敖包相会》、《十五的月亮》、《月光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如

等等,影响极其宽广。下的凤尾竹》

纵观中国文化历史,月亮崇拜是华夏民族心理的原始“月亮”根由。中国文学中有关的原型意象,根植于原始的月亮崇拜。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上古至先秦、两汉,人。《礼记·祭法》:“夜月,们都是把月亮作为神灵来崇拜的

”,《史记·天官》:“月者,。透祭月也天地之阴,金之神也”过这种祭礼,便可发现一种明显的月亮崇拜的民族文化心态,是伴随着中国人的渴望与需求而存在的,也正是这种渴望与需求,使这种月亮的祭礼逐渐转换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习俗,在中华民族中保存下来并且世代相传。我们对月亮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境界、象征意义及生命内涵

的思考和中华民族月亮文化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拜月的

文化习俗外,与中国文学的推波助澜也是密不可分的。月嫦娥奔月的传说,月光清冷的色彩,月亮孤圆月缺的现象,

悬天宇的寂寞形象,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相爱情纯洁圆满专一的物象,它已经理所当然思情感的呼应,

地成为中国民族的月亮情结,中华文化的月亮情怀和中国民族情感的重要象征。

蔓琳散文诗中出现的众多月亮意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情感对月亮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境界、象征意义及生命内涵的思考绵延不绝的现代诗歌表现。然而蔓琳的

她赋予月光的精神向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古视觉是独特的,

人,她用现代诗歌的意象,传统诗词的意境,散文化的表现“情”手法,出奇地汇入的参与,让月光渗透于物象中。物中有月,月中有物,或者说将月亮根据诗人的心思进行了诗歌

化的改造,使之显得格外生动,却看不出丝毫夸饰。“月光划落,在玉兰绽放的洁白中,如爱人轻轻抚过的手,那是多么美丽洁净的手啊。于是一瞬间,玉兰格外灿烂了。……而玉兰,静静的,轻视那些粗枝大叶的衬托,她把所有的爱和思念都献给了那片美得炫目的月光。玉兰记得记得月光无限的柔情,记得那些那些它们彼此相拥的夜晚,

跌落于黑夜中静寂无声的相思,那些浅淡而清澈的目光,那那些冰清玉洁的火焰全都融化在了一起,些星与星的纠缠,像冰雪守着阳光,相拥着化为涓涓清泉。玉兰淡淡的芬芳着,将每一个与月光相聚的夜色收藏。在她的记忆中,月光

。”(《玉的手轻轻抚过她晶莹的花瓣,而爱,早已穿透夜色)在蔓琳眼里,兰与月光》玉兰的洁白是因为收藏了月光,

而月光与玉兰的意象早已融为一体,月光就是洁白的玉兰,,“在她的记忆中,玉兰则是开放的月光。但这还不够月光

。爱才而爱,早已穿透夜色”的手轻轻抚过她晶莹的花瓣,

是主角,都是因为爱,月光与玉兰的洁净、洁白才有了意义。

诗人的想象是独特的,是出乎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夜色如潭,月光依然坚守承诺,走过的脚步和未曾来

。”(《等待》)临的幸福都被泉水一一收藏

“穿过风的间隙,雨一样下得稀稀落落。你手中那捧皎

洁的月光早在黎明时分渐渐滑落。想你的时间很长,岁月很短,在你怀里,花一瞬间便消瘦了,而你的鼾声,正不紧不

。”(《倚窗听雨》)慢地,踩着我梦的节律“当杜鹃花开满山坡,你曾盘石而坐,笛声悠扬,那一捧

。”(《爱有来生》)皎洁的月光是你前世送我的花束

“那弯弯的月牙儿,多么想揽我入怀,多么想沉入我千

年的梦境。我一览无遗的月亮,我沉沉的思念,她温柔的光我的回忆。可惜,已找不回我失落花丛的昨映照着我的爱,……”(《月亮,)天时光的镜子》在蔓琳笔下,月亮是信守承诺的谦谦君子,是从手中滑落的相思,是情人前世相赠的花束,是想揽我入怀的母爱,是博大包容的胸怀,是潮湿的对慈母无尽的绵绵怀念,是祝贺生日的礼物……月光在蔓琳的心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月光,它具有的是生命本性,是女性化的生命本性艺术,具

138

洁白的月光

。“每个人的心灵与广袤的无意识直接相连有了禅的意境

相通的话,那他(她)的内心生活就极其幸福。在那泉源中,不仅各类艺术家孕育出他们的灵感,即使是我们常人,

③”也各以其禀赋把自己的生活化作真正的艺术。这样的禅境和作家蕙质兰心的灵动,文化积累的血脉,女性意识的顺

从与叛逆紧紧相连。它促使作家将生活拔升为艺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月亮,是绰约妩媚的,是惆怅哀怨的,是相思离别的,是喜庆团圆的,是旷达潇洒的,也是凄冷悲凉的。它通过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之后,月亮在

特别是蔓琳的心里成为她散文诗中为所欲为的各类意象,女人文化心理深层意识中幻化出来的月亮,其魅力更加灿

烂妩媚,更加绚丽夺目。因为花前月下,月缺花残,花好月圆这些文化指向更接近女性特质。

蔓琳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散文诗作家,她的中国文化血根是直达中国文化的内核的,她的逆反个性在潜意识中完成了女性意志、女性意识自由的自我独立。在中国

“男性霸权话语体系和男权中心的深层意识形态”数千年

的语境中,女性主体意识一次次被伤害,女性越来越退守

“第二性”,“不可见的女性”。“中国基本上还是个士成为仍处在大夫习气很浓的男性社会。女性在有意无意之中,

⑥”被欣赏被评判的地位。蔓琳通过选择自身的意义、本质建构女性话语,以摆脱异化和奴化,从而回归女性和价值,

本真,创建符合女性利益和女性意志的话语建构。这本身是十分艰难的努力。然而我们欣喜地看见了蔓琳的跋涉并非徒劳,她将所有的散文诗创作投入女性的爱意,而最好的文化符号就是被中国文化浸泡了数千年的月亮。

我们不能忽略蔓琳那些没有使用月亮字符的散文诗作

“月光”。月亮对于蔓琳来说是一种情愫,一种心品中的

情,一种象征,她的散文诗透射出的万紫千红是洁白的,温流动的,多情的……归根结底是女性化的皎洁与阴馨的,

这是月亮的本质,而不是光芒万丈的阳光,这样的月光柔,

在蔓琳的散文诗中她给了它们生命。

“一个人,到底可以走多远,才会不再回来?一份情感

?”(《祝你生日快到底可以怎样忘记,才能让记忆迷路》)“而我,被回忆撞倒,重重地摔倒在丽江沉沉的夜色乐

。”(《捡拾记忆》)里

“拾阶前落叶守候春的足音,拣腥风吹落的黄花堆积满

当年煮青梅的女地成冢的相思。在一瞬间消瘦的宋词中,

。”(《声声慢中的李清照》)子已苍老了容颜

举不胜举,这些何尝不是落了一地的月光。蔓琳的散:“茶马古文诗中,虽然无处不见月光,但我更喜欢《茶关》

在我的眼前变成一个很静的去处。喧嚣过后,马道第一关,

蹄声远,最近的历史便是这融入繁华的心情。把一段故事

忘记,有时并不容易,更多的记忆如同远古踏响的驼铃,一将遥远的山峰和近处的溪流汇聚一起。南来北往次一次,

的游子,寒江钓雪的浪人,漂泊异乡的学子,请将淋湿的羽

翼张开吧,在这被太阳炙烤的长廊上晾晒。捧一杯茶,几瓣青城绿叶的清香在清明过后的季节浮起。累了么,请停下

静静地品我为你酿制的香茗,氤氲匆匆的脚步和漂泊的心,

”的茶汤,很单纯,却满含深情。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意

境深远,诗意绵长,将茶马古道的历史纵深和茶关的关隘、馆驿意识恰到好处地作了诗意表达,可以说这是一首难得

“九脑七坪十八关,一见的好作品。古有民谣一罗一鼓上松,潘”民谣说的是从灌县(今都江堰市)到松州(今松潘县)

。“茶关”这条茶马古道的沿途地名、关隘作为从灌县出发去往松州的第一关,其地位十分重要。我在这条路上来来

往往行走了二十多年,对它十分熟稔并很有感情,所以完全能够品读出个中滋味儿。可是,根据蔓琳的生活经历,我很

“茶关”难想象她写能写到如是高度和深度,实在是匪夷所思。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或许是月神相助吧?!这首散文诗

弥漫着极浓的月光意境、历史纵深和馆驿情绪,穿透力很强。

通过阅读蔓琳的散文诗,不仅使我改变了对散文诗的错误观点,也深知海梦、耿林莽等这批散文诗的先驱与“死们锲而不舍,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的意义所在,他们是党”

值得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记住的人,是值得我们晚也给中国文学上层学后辈崇敬与尊重的高士先贤。同时,

组织和各级各类文学机构提出了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是否应该得到确立?散文诗的创作与理论研讨是否应该给予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一样的关注与扶持?

《穿过河流的月光》,蔓琳的散文诗集起名为我觉得书

如月的流水,穿过时间的河流,名恰如其分。如水的月华,

究竟留下了什么?答案只有读者诸君你自己走进月光里

或许你也能剪一绺月光的流苏,作为自己的配饰,给自去,

己的人生添一点色彩也未可知也。注释:

《唐诗鉴赏辞典》,①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宫体诗的自赎》,②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远游的思想》“禅与精神分析”,③罗勇、刘云春之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

:《失落的女性世界———19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影视文④牛卫红

》,《当代文坛》2010年第5期。化分析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电影》,⑤戴锦华

《当代电影》1994年第5期。

:《批评与思考》《“女性诗歌”,⑥曹继祖之漫议》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作者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文学》杂志社)

责任编辑黄莲

139


相关内容

  • 20年代新诗课件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1<再别康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试加分析 2简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3这首诗写离情别绪但就全诗而言却并不哀婉 沮丧而是清新明快的这表现 了诗人的什么品质 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 ...
  • 蝉和贝壳教案
    1 <蝉><贝壳>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蝉><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 ...
  • 荷塘月色学案
    荷塘月色(教学案) 设计者:方培培 1A. 常识填空 朱自清,原名( ),字( ),号(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 ...
  • 臧克家作品
    主要作品有--<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凯旋>.<放歌新岁月>.&l ...
  • 上海市文言文中考篇目文学常识复习表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 56. 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 ...
  • 不单单是情种--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不单单是情种 --读徐志摩诗文集有感 志摩,一个怀揣浪漫主义.爱.自由.美的诗人,一个一生为理想而活的歌颂者和批判者.每一次翻开志摩的诗歌和散文,我都在志摩的世界里面不能自已. 志摩一生情路坎坷,为爱追逐,为爱歌颂,为爱执着.也许在他所处的 ...
  • 郭沫若诗两首
    青岛  邢德华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
  •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 1.<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2.<在其香居茶馆里> ...
  • 中国著名作家[1]
    中国著名作家 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 顾晓蕊:素心女子用笔画心
    ▲顾晓蕊和女儿张心怡 ▼身着旗袍的顾晓蕊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张鹏/图 "顾晓蕊"这个名字,相信广大读者并不陌生,她曾经是<平顶山晚报>副刊的常客:她的文章经常见诸<读者><特别关注&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