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1 - 范文中心

政治理论1

09/22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①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②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③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形而上学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法。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②运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④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的矛盾的对立。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睥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真理的客观性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客观结果,不依人的认识、利益、愿望、好恶为标准③关于同一对象真理,只能有一个。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6.两种历史观的对立①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②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恐天下不乱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7.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它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海洋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其作用是:①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新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③新科学技术的发燕尾服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④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8.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动。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10.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许多新特点。①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大概每十年左右爆发一次②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③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④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11.垄断资本主认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和影响的方法①通过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②国家的宏观计划调节。③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④国家的货币信用调节措施。⑤国际经济调节措施。1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②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③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健全五大机制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②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③引导家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④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⑤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①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②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④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座大山。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16.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起过主要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这声革命中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深刻的教训。①由于中国次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②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③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进行到底。17.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要点是:①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②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18.延安整风中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1)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2)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3)强调要注意党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4)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任。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②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鉴定。离开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0.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三条基本经验:(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基础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21.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②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③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22.在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③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2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1)要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2)进一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3)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4)完善社会保障立法。(5)发展商业性保障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2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28.世界格局转移时期的特点①与以前世界格局的转移通过战争进行不同,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②虽然格局的转移没有经过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对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各大力量都在增强实力,以使自己在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建议新格局。29.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论具有重大意义①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主流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②对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制订新世纪发展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③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30.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包括: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一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垄断国际事务;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一种特定的模式强加于是人;③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④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31.把国际恐怖活动降到最低程度的途径①必须继续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②发达国家必须根据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反恐能力。③打击恐怖主义应注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把重点放在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上,特别是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必须得到改变。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依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具有的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共产党领导、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等。从辩证法的观点看,这些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二是体现中国特色,即中国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特点和国情,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分层次,既有现代化的,又有原始的、落后的等等。从辩证法的观点看,这些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第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指导中国人民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在这样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会碰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国外经验,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第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从而在实践中犯右的错误。二是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状况,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终极真理和教条,从而在实践中犯左的错误。今天,我们尤其要避免和防止犯左的错误。?2.上层建筑是和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与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它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否则就阻碍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两者矛盾运动的过程是“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是和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基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某些方面、某些环节和具体政治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国民主政治和法制上不健全,存在政企不分,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必须进行改革,以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最终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③小额股票广泛发行,推行所谓“人民资本主义”;④“福利国家”出现;⑤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到改善,争取到了一定的民主权利等。  (2)这种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说明生产更加社会化,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使基本矛盾更加尖锐;②“福利国家”、“人民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地位;③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从总趋势上看,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④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所谓低潮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揭示出来的历史大趋势。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受挫折,只是表明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4.试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并阐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来看,分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是单纯的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完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为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所占的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之一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说促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扩大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调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实际也就是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更多地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之一转变的实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以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建的关系。  (3)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如下重大意义:①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一。②它是解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如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③它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今后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5.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1)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不但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上成为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2)毛泽东的这个报告,系统的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①报告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科学地阐述了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一般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而向前发展的。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上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则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②报告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后的阶级关系,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毛泽东指出,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制度已基本消灭,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大量突出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毛泽东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主要是:㈠在人民内部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㈡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必须实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的方针;㈢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的国情出发。在此前提下,“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有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发展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些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7.如何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评述“私有化”。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度形式。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①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④是实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那种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只有改变公有制为私有制才有出路的论断是错误的。①实行“私有化”同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相矛盾;②实行“私有化”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③实行“私有化”势必会是少数人利用各种途径,大量侵吞劳动人民血汗积累起来的公有财产,广大劳动人民再度沦为雇佣奴隶而出现两极分化;④实行“私有化”,我国的私有经济根本无法与外国垄断资本全面抗争,又势必会成为他们的附庸;⑤现在已演变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私有化”实践已经说明,瓦解公有制、实行“私有化”并不可取。这也违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8.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教训。  (1)1991年,12月21日,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从此,苏联解体。  (2)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①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在执政期间推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的结果。他在政治上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攻击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全民国家”;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思想上否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从而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严责和基本制度。②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积重难返;争夺霸权的对外政策,使其自食恶果;在民族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苏共日益严重脱离群众,等等。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并不断发展的路线。因此,①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②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要到一切的中心任务,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在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绝不能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④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  (1)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这一国情决定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2)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贯讲信修睦、崇尚和平。在近代历史上,令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弥足珍贵。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实际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主张国际关系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的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关内容

  •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 ...
  • 宁夏医科大学20**年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宁夏医科大学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 校于 1978 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 7 个一级 学科.3 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和 ...
  • 新中国军队资料8
    第三章 向全国进军 渡江战役总前委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统一指挥由第3野战军第8.10两个兵团35万人组成的东集团: 第3野战军第7.9两个兵团30万人组成的中集团:第2野战军第3.4.5三个兵团35万人组成的西集团:第4 ...
  • 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平装: 29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开 ISBN: 7301099924 条形码 ...
  • 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风险
    作者:上官酒瑞 2012年06月04日13:41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1年5期 内容摘要:任何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或高或低的简单判断,都会失之偏颇而难于形成符合事实的结论,甚至会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根据政治信任理论和民众 ...
  • 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及发展进程.而要不断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以进行科学的学科定位 ...
  •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
  • 政委制度的恢复
    政委制度的恢复经过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命令虽然任命任弼时为八路军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但取消了政治委员,并将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的政治部改为政训处.一一五师 ...
  •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http://hhbvic.blog.163.com/blog/static/[***********]358495/?fromdm&fromSearch&isFromSearchEngine=yes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 ...
  •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作者: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02年01期 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正是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时候."国家权力在20世纪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弗雷德里克·C·特内(Frederick C.Turner)在以"变化着的国家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