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过程能力分析与提高 - 范文中心

产品过程能力分析与提高

02/06

  [摘 要]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产品加工过程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了过程能力的分析方法、过程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高过程能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影响因素;提高过程能力的对策

  一、过程能力概述

  1.过程能力含义

  过程能力又称为工程能力或工艺能力,指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下能够生产出合格品的能力,即保证过程质量的能力。

  2.过程能力作用

  一般情况下,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实际波动成正比,即过程能力越高,质量波动越小,过程质量月容易得到保证。所以控制过程质量就是控制过程能力。

  3.过程能力表示

  根据过程质量的统计规律,一般采用“3δ”原则来描述过程能力的大小,即:Β=6δ。它表示在6δ范围内,产品质量达到99.73%合格率情况下,过程能力的值。

  这种过程能力表示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质量特征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其次控制的结果是产品的合格率能够达到99.73%。因此,上述过程能力概念只能应用于一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而不适应于粗加工、精密加工等过程。

  二、过程能力分析

  1.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只能表示一种过程固有的加工能力,即加工过程达到合格率99.73%情况下的,控制线的上下界限范围。而与产品合格率不是99.73%的过程能力是否合理和如何控制无关。为了反映过程能力能否满足客观技术要求,需要将过程的实际加工能力与规范要求相比较,以便能够根据经济与技术方面的要求,调整过程能力,所以引入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

  所谓过程能力指数就是表示过程能力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的保证程度,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T-2E)/6δ≈T/6S。式中,T―公差范围

  δ―总体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实际计算时,一般是用样本标准差代替总体标准差进行计算。

  2.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注意要随机抽取样本,并控制与总体的误差。

  第二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首先,确定过程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实际加工过程一般有三种类型:1)双向公差,样本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2)双向公差,样本均值与公差中心不重合;3)单侧公差:包括只有公差上限要求和只有公差下限要求两种情况。

  第三步, 查表确定过程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

  3.过程能力分析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评定分级表和实际规范要求分析过程能力的适应情况。

  过程能力评价结果有三种情况:

  (1)过程能力过高,Cp〉1.67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放宽过程管理、放宽检查等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过程能力充足,1.67≥Cp〉1.33 。这种情况可以对不重要的工序放宽检查,抽样间隔放宽一些。

  (3)过程能力不足,1≥Cp。这种情况必须对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过程能力。

  三、提高过程能力的措施

  1.过程能力影响因素

  从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Cp=(T-2E)/6δ≈T/6S,影响过程能力大小的因素有3个:公差范围T、样本均值与规范中心的偏移量E和样本标准差S 。

  这3个影响因素中公差范围T,一般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很少放宽,因为放宽就意味着质量水平的降低。所以,提高过程能力的措施只能是减少样本均值与规范中心的偏移量E和样本标准差S。

  影响样本均值与规范中心的偏移量E和样本标准差S的具体要素则是5M1E,即:操作者、材料、设备、工艺方法、环境、测量。因此,要提高过程能力就必须对这6个要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改善。

  2.设计过程能力提高方案

  (1)选择问题:减少偏移量E,还是减少标准差δ。选择E或δ的关键是看对过程能力提高的影响程度和实现的可能性。

  (2)现况调查:问题确定后,就要对现况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症结。

  (3)设定目标:确定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为提高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所以,目标必须是用数据表达的数据值。

  (4)原因分析:针对问题从5M1E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原因要彻底,可用因果图、系统图与关联图进行一层一层的分析,一直要分析到能够采取对策的末端原因。

  (5)要因确定:通过原因分析,会分析出许多有可能影响问题的应用,但这些原因有的是主要原因,有的是次要原因。要因确定就是要把主要原因找出来,为制定对策提高依据。确定要因需要对末端原因逐条进行确认,找出对问题有重大影响的证据,以确定其是要因。确定要因的方法有调查表、散布图、正交实验法等。

  (6)对策制定:要因确定后,就要针对所确定的每个要因制定消除对策。对策制定的步骤:提出备选对策-决定所采取的对策-制定对策表。对策制定的方法有:简易表法、矩阵图、PDPC法、优选法等。

  (7)对策实施:对策制定后,就要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改进措施计划来实施。每条对策实施完毕,要再次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所确定的目标比较,检查对策的有效性。

  (8)检查效果:所有的要因都得到了解决或改进,就要按照新的流程或操作方法进行试生产,并从试生产中收集数据,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9)制定巩固措施:试生产效果确定后,就要针对巩固措施把效果维持下去。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纳入加工过程标准,并评价和分析过程能力的提高状况。

  (10)循环提高:总结经验并分析影响过程能力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过程能力的提高设计新的方案。

  (编辑/李舶)


相关内容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20**年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9580-2004 2004-08-30 发布 2005-01-01 实施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 ...
  • 营销策划的内涵与流程
    营销策划的内涵与流程 第一章 营销策划的内涵与流程 一.策划的定义 • ⒈策划的定义 • 策划就是策略.谋划,是为达到一定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材料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社会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活动进行系 ...
  •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要点 精华版 含内容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1.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本框架 P2 领会 2.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 (首要功能 具体功能)P3 首要功能: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市场功能 具体功能:(1)质量, 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2)数量(3 ...
  • 青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江西省青池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2014版) 文件编号:QCZD-QS-2014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前 言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 ...
  •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 劳动经济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 满足人类需 ...
  • 关于销售毕业论文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企业生产与销售的财务分析 --浅析名人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生产及销售 作者姓名: 学 号: 067091101 专 业: 会 计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太原工业学院 Taiyuan Institute ...
  • 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
    西方业绩评价起源于19世纪初,20世纪初期 进入科学管理时期后,并得到长足发展.代表性的 分析方法有沃尔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杜邦财务分 析法.EVA分析法等.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据记载,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期之 ...
  • 六西格玛管理与流程改进的关系
    六西格玛管理与流程改进的关系 赵小月 [摘要]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企业意识到仅凭低成本难以形成长期优势,产品品质成为中高端优质客户做采购决策的重要参考.六西格玛管理已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并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六西格玛 ...
  • 物流客户管理
    姓名:徐芳芳 学号: 班级:工商管理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客户服务 5400209155 091 目录 一.物流客户服务概述 1.物流客户服务的含义 2.物流客户服务的特点 二.物流客户服务的作用 1.提高销售收入 2.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
  •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目 录 一.XX服装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1 二.在XX有限公司业务员岗位上的基本工作情况-------1 三.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思考和对策-----------2 (一)成本持续攀升,应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