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语堂 - 范文中心

浅谈林语堂

03/17

浅谈林语堂

今天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与体悟,我感到十分高兴!

不知道各位平时的读书选书是因为什么呢?在图书馆或者书店转悠时,可能你会被某些唯美的书本封面所吸引,可能你会被某些畅销书榜所左右,可能会因为朋友的推荐而去找寻一篇文章,但是我更愿意是因为一个人,就仅仅因为那个作者而去读文章!哲学常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文学概论也说,作者心像来自生活物象,但又不是生活物象的简单的映像和摹写,而是映像、摹写和创造的统一体!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有作者生活的影子,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读作品,倒不如说是读人!读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与精到之处,读书有能更好的了解那个人本真的思想,从而指明前方的路途!读书,读人,去读他心底的思想,读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他的性格和生平!从而带着一颗极度亲切的心去品读那些文,相信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与收获!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性格,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优点与性格长处,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不足,总之就如同世界上不会完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们总是对于和自己性格相似以及追求相同的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受,总是会希望找寻到自己理想的灵魂伴侣,读书也一样!可能你读过很多书,当然这其中的某些书你可能记忆犹新,有些已经忘却了!读到和自己追求想法差不多的作品,你可能会不经意间给予更多的关注,有种仿佛在书写自己的感受,一种特别亲切的暖色在心头浮动!那时候,我觉得是你寻到了自己灵魂的伴侣了!

我喜欢林语堂,更确切的说,是欣赏,欣赏他的人生,欣赏他的性格,欣赏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的睿智与幽默在不觉之间成为自己人生的追求,我不敢狂妄地说他的人生是我的未来,但确实是理想!相信中文系的你们都是睿智而渊博的,但是这里还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简历:林语堂(1895年---1976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幽默:林语堂先生一生提倡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有文献记载他第一次把“humor” 译为“幽默”,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争议,具体的就不说了!但是他对于幽默二字的发展使用确有独到深刻的理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将幽默二字运用到了极致!有一次,林语堂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讲话之前,上台讲话的人都是长篇大论。在大多数与会者期待中,林先生走上主席台,时间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林语堂面对台下的听众,眼神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他缓缓开口,“绅士的演讲,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话音刚落,他立即转身,臵无数眼球的注视于不顾,径直回到自己的座位。台下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都在发愣,全场鸦雀无声,短暂的静寂过后,随即是满场的掌声和笑声。早就声名远扬的林氏幽默在校园再一次大放异彩!

林语堂先生提倡幽默与做事认真是相结合的,他说“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 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林

语堂在寻源书院、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均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他的理由是:不论做什么事,一生都不愿居第一。但其做事认真是丝毫不能否定的!

林语堂先生这样谈婚姻的::“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林语堂的女儿在记叙父母时说:他和她看上去是那么不相同的两个人,却偏偏爱得深情无比。吃饭时,林语堂专拣肉吃,廖翠凤却爱吃鱼。林语堂爱吃翅膀、鸡脖子,凡是美食家们爱吃的东西,他都喜欢吃,可廖翠凤从来只拣切得周正的肉块吃,如鸡胸或鸡腿。

林语堂是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多愁善感,情绪激动时,见残月感怀,见落花伤心。廖翠凤对语堂很理解,但对他以外的一切艺术家,都比较反感,并一概觉得他们是不切合实际的人。。两人一起到雅典卫城参观,深蓝清幽的爱琴海边,语堂对人类的巧夺天工和大自然的奇妙赞叹不已,而廖翠凤捶捶酸疼的小腿,不屑一顾地说:“我才不住这里,买一块肥皂还要下山,多不方便。”林语堂哑然失笑。廖翠凤说的是实话,林语堂欣赏这样的现实态度,因为它真实而不虚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女人的可爱。廖翠凤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容纳了林语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林语堂的自由天性,只有在妻子面前才能伸展。他还像那个调皮的山乡孩子,时时出怪主意,作弄老实的翠凤。语堂把烟斗藏起来,叫:“凤,我的烟斗不见了。”

翠凤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说:“堂啊,慢慢找,别着急。”她满屋子地找,语堂则燃起烟斗,欣赏着妻子忙乱的样子。林语堂和廖翠凤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现代人都为之惊叹吧!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这样谈人生: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

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林语堂的宗教情怀:林语堂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从小信仰基督教,在《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中,坦然说明了自己对于基督教的怀疑,关于罪恶,他说:上帝只要能如我的母亲爱我一般的一半,他便绝不会将我打到地狱里去的!后来,他的孔教同事:因为我们都是懂道理的人类,所以我们应该过一种合于道理的人类的生活!从此割断了他与基督教的最后一丝联系!!但是最后的最后他决定还是信仰基督教了!我想可能是外面的世界让他想要找到一些心灵归属感吧!

谈读书: 读人之后,我们就读书吧!今天就与大家谈谈林语堂的几篇文吧!首先,众所周知的是,林语堂最出名的作品《京华烟云》了!?我读的此书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语堂献词“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其中女儿林如斯为此书作序,其中说,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

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收也收不住了。作者写得自己哭了,怎么会叫读者忍着眼泪咽下去呢?我认为,古今之至文,必须以真情实感为纲要,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林语堂先生情感丰富,有文学大家们的真情与纯粹,因而才能有至文之说!

《京华烟云》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书中所包含的实事,也是无人敢否认的。《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林语堂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舆论方面做了贡献!欧美人民不了解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与大无畏精神, 更被日本法西斯所蒙蔽,无疑,《京华烟云》以独到而且现实的眼光,恰到好处的为中国人民做了最好的舆论宣传!林语堂先生对于吾国与吾民精神之宣传,贡献大矣!

书中人物差不多可以代表中国社会各种人物。此书内可以看见旧派人物慢慢的消灭,新式的人物跟着出来。代表最旧的是牛夫妇,曾老爷;代表新的是环儿,陈三,黛云。我读这篇文章时,深深感受到的是林语堂先生贯穿小说的道家思想,有为与无为!我曾在想,如果林先生生活在那个小说里,他会是仙风道骨姚思安,还是那个睿智少年孔立夫呢?他会是文中激进活泼的姚木兰,还是沉静文雅的莫愁呢?也或许,这些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带了些他的影子呢?林语堂先生一直尊崇道家思想,他的文章基本都带有道家有为与无为的影响!

我认为,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深刻的哲学意义。木兰在在选择骡子的时候,有一段话这样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小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终于,半路上骡子出事儿,然后再影响到木兰后来的婚姻与生活态状!“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正在自持,而外邪不能侵!”“你若把那些事儿看成废物,那么他就是废物!”。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总之,《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风声鹤唳》:《京华烟云》的后续篇是《风声鹤唳》,被誉为中国的《飘》!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丹妮与博雅,彭大叔坚持抗战的点点滴滴!相信读过这篇小说的同学一定被林大师的睿智所吸引了!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文末丹妮给博雅题写的墓志铭:为友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丹妮是爱博雅的,但是更吸引丹妮的是彭大叔的无私与大爱,还有深深的亲切感!彭先生坚信中国的革命一定会胜利,他鼓励中国所有的人民都为祖国之伟大复兴儿奋斗!他坚定自己的方向勇敢前行!我相信,中国的现在是有向彭先生一样的志士撑起来的!丹妮,军阀的妻子,曾经旧社会的苗子,竟然愿意为祖国之崛起奋斗终身,试问,有这样的力量,日本人何以在中国撑起一片天空?又何以摧毁一个民族?博雅的一句话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他说:日本人永远也打不赢中国,因为他们太愚蠢了!可是如果日本人不用激烈的方法,而是如同英国一样,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侵略中国,那中国的未来就值得担心了!其中关于全民抗战的论断显示出其高远的眼光以及令人深深折服的睿智!博雅说的很对,中国是一个能经受住温和的民族,温水煮青蛙的事儿大 家估计都明白,如果不是残忍的大屠杀,真的不敢想象今日的中国是什么样?无可否认的是,林大师是睿智的,同学们也请在这些作品背后,思考些什么!

《红牡丹》:此外,就是林语堂一篇《红牡丹》了!文章写了牡丹一长串的爱情经历,说实话,在传统思想深深扎根的中国,接受并喜欢牡丹这个角色是极不容易的!当时读了这篇文章,我几天都没有再读过任何的课外书,不是不想,是不敢读!因为接连几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平衡自己的价值取向?又应该怎样来表达对于牡丹的看法!水性杨花还是冲破束缚?追求真爱还是简单肉欲?我想,林语堂先生是褒扬牡丹这个角色的,林先生以一个斗争者的角色来书写牡丹冲破束缚,憧憬真爱,为爱献身的!但是有时候我还是不太表示理解!因此,我也不敢对其妄作评价,如果想要有自己观点与见解,还请找点空闲自己阅读吧!

今天废话说了一大堆,也该完了!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论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的生命意识
    摘 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此书中,他对生命中许多看似矛盾的对子诸如短暂与永恒.荒诞与庄严.虚幻与真实.悲与喜等有着通透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领略到生命的诗意,并在寻求与超越"自我"中领悟生命的 ...
  • 秋天的2况味读后感
    自动1134班-郭浩-<秋天的况味读后感> 夜,似乎已静谧安详了,白天四处奔波于各教室那纷纷扬扬的心终于能安静下来了,话说这个时间也是读书写作的好时候.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言而喻,读书是一件好事,倒上一杯水 ...
  • [中国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性格·理想·精神 --林语堂对中国人的解读 摘 要 <中国人>又名<吾国与吾民>,<中国人>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 ...
  • 林语堂谈人生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中,我们充满了早秋的精神.这是翠绿与金黄想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 ...
  • 曾与诺奖失之交臂的中国作家
    曾与诺奖失之交臂的中国作家 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虽然中国作家们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多次亲密接触,但至今还没有一位作家以中国人的身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曾与诺奖失之交臂的中国文学家 鲁迅: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 ...
  • 云也退 : 迎春花开在坟地时的初恋回忆
    智量先生每年要在医院里住两三回,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脏坏了,心还没坏." 这两年我见过他好几次,每次电话联系,总是很乐于听到那一声"喂--"老人是没什么东西可以伪饰的,表情.语气.语调.口头禅,样 ...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读书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比读书: 书目 著者/出版社 1 甲虫西西弗斯 文洁华/壹出版 2 生命果真如此轻易 王慧君/张老师文化 3 随想 三毛/皇冠出版社 4 闹学记 三毛/皇冠出版社 5 岑逸飞的文化探索 岑逸飞/次文化堂 6 傅雷艺术随笔 傅 ...
  • [中国人的思维危机]读书笔记
    中国常见思维错误:专家教授发表荒唐言论,"两会"上少数提案很雷人,某些部门的少数制度和政策有偏差,作者认为都与他们的思维有关.中国人的思维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思辨力不足对个体的影响:① ...
  • "一代怪杰辜鸿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代怪杰辜鸿铭 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各种新思想如潮涌动,各色新派人物也纷纷登场,整个校园充满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副不和谐的图景:一位老者头戴瓜皮小帽,身穿枣红长袍天蓝青褂,斑斑油腻浸染其上,脑后拖着一根又细又长的辫 ...
  • 孝敬父母的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4.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5.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