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形象 - 范文中心

农民的形象

10/14

农民的发展权益,现在终于有正经地端到台面上来了。就连一向“办给市民看”的报纸和“为中产阶级服务”的杂志,都要谈一谈农民问题哩。对于一些人来说,过去不谈农民,怕的是沾染“农民意识”,怕因此而落伍于时代;现在谈论农民,怕的是失去了表现自己深具良知和道义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这农民问题被“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时候,我想到“谁是农民”这样一个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谁是农民呢?当然是以土地为生的人,然而一个“地产大王”也以土地为生,就不能说他是农民,哪怕做农民真的只是“分工不同”,“地产大王”也绝对不能与农民为伍。或者农民就是在农村生活的人,但生活在农村的“商品粮户口”还是不少的,这里面包括干部、公办教师、居民,就不是农民。过去,农村中的非农民乃是“革命干部”、“革命教师”、“革命群众”,农民则是“公社社员”,不能冠以“革命”这种最崇高的字眼;现在,不讲“革命”了,但区别还是不可忽略。当说到“农民”的时候,我脑海里会出现一张面孔。这张面孔是黝黑的,留着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痕迹;是布满皱纹的,代表着“汗滴禾下土”的经历;是木讷的,否则不符合“老实巴交”的需要。二十多年前,四川画家罗中立画过一幅《父亲》。那张农民的面孔可谓震撼了一个时代,但他竟然在衣兜里给“父亲”插了一枝圆珠笔,这到底算不算一个败笔,或者说一个作了“父亲”的农民是否应该有一枝笔、会不会有一枝笔。综合而言,在我们的意识中,农民只指称那些土里刨食(为自己刨,也为国家刨)的人。因此,面孔不可不黑,皱纹不可不深,表情不可不木,圆珠则不可有。这样,一个农民便不仅以其职业、生活地点,而且以其外在形象征与社会其他人群区别开来了。我想,这固然在某种程度可算是农民的“典型特征”,然而这样一幅造像也实在是提供了歧视与忽略农民的依据。通过这样一幅典型形象,我们把进城打工的农民、开工厂的农民、执教于学校的农民、乡村里行医的农民,总之一切没有从事耕作活动的乡里人,都从农民的队伍里剥离出来了,剩下一帮没有出过门、没有见过世面、只知道“汗滴禾下土”的人,我们指着这堆人说:这便是农民。显然,这样的一群人,没有组织,所以过去不能“革命”,只能为革命者送粮送水;没有知识,所以今天也不配“改变命运”。然而,被我们从农民的概念中剥离出来的民工、企业家、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等人,难道就有什么好对待吗?非也非也,他们在法定地位上仍然是“农业人口”,也就是说仍然是农民。把他们剥离出来,只是方便于画一个“典型”农民的画像的,画像完了,根据法定地位,他们还是要回到农民里面去,以便于给以“农民”的对待。民工不是正宗的工人,农村教师不是正宗的教师,农村医生不是正宗的医生,还有“农民画家”、“农民诗人”、“农民企业家”等等,这些称号都含有“次一等”的意思,某种程度上有如同“沐猴而冠”一词的形容效果,只是不那么明确地说出来罢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乡村社会”这个概念,而更愿意使用“农村”这个说法。农村,自然就是农民世界,是一群又一群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土地耕作家”的所在,还谈得上什么社会构成呢?这种认识使得关于乡村社会的认识变得扁平化。千百年间人们既看到了乡村有闰土,毕竟也承认乡村里有正宗的艺人、工匠、教书先生和医生,乡绅虽不如缙绅大夫那么气派却也让人尊重,但现在,农村只使我们头疼,哪里还有什么让我们尊重的东西呢?我们将农民中所有的才艺人物从农民中分离出去,不是为着尊重,而是为着双重的蔑视,既使闰土成了农民的代表,从而更加没有挂圆珠笔的资格,也使农民中的才艺人物获得“次一等”的对待。


相关内容

  •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和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
  • 不断跨越发展的单县农信社
    2011年10月08日10:40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1市委书记赵润田在市委常委段伯汉.市委常委.单县县委书记王永江陪同下看新农村巨变. 近年来,山东单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省 ...
  • 乱摆摊保证书
    治理乱收费保证书 为了更好地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坚决禁止中小学乱收费的通知精神,规范教师收费行为, 完善监督机制,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收费方面按学校的要求做如下保证,如有违犯,愿 按规定接受处理. 1. 不利用职务职权之便,向学生代收费用和推 ...
  •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1. 苏格拉底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他回答了男人.女人.老人.青年人的美德,苏格拉底则说: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 ...
  • 七月派小说
    三.艺术特点 1.以"主观战斗精神"拥抱"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 七月派现实主义文学,其核心是人,其功用是民族战争中的精神斗争.具体来说,在七月派文学理念中,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必须是作家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她的平凡与伟大
    她的平凡与伟大 我眼中的范艳丽 我叫xixi,2009年毕业于湖北警官学院,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分配到鹤峰交警大队车管所工作,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情第一次来到将要工作的地方.我显得很无措,她却热心的把我拉到她身边,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技术传播中 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同步建设新农村文化,改变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现状,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大众传媒 ...
  •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作者.作品: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