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 范文中心

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06/27

校本课程《邓州历史名人故事》的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邓州历史名人故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赵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问题更为严重,为此,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而其中对基础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则是其最基本组成部分。而在课程改革中,对人文社会学科的改革幅度是非常大的,它将原来的历史按照时代特征进行了改革,但还不能完全实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比如说过程性、体验性、合作性和反思性就很难充分体现。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以及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都纷纷呼吁有必要进行《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以此来补充教育部所定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和实践《历史》新课程的改革的理念。 本校从我们邓州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发掘邓州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本教材。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有利于探索《历史》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层次化教学模式,从而为有效教学理念的实践和推广提供典型的案例,为有效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证资料。

实践意义:

进行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推进层次化教学,有利于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克服统编《历史》教材过于抽象,难于操作的弊端。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总体上掌握了必要的历史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从而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将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研究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学会自我反思,学会为家乡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这些都是在传统的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的更深次的教学尝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还能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成长为会思考,能研究的科研型教师。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2. 加涅学习层次理论:加涅认为,任何学习必会有一种最合适的顺序,也就是先学什么才适合再学什么,先学的就是后学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的教学改革应该从补足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入手,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学习知识的顺序,逐层推进。 因此,为了因材施教,实施层次教学,必须有进行具体教学的合适的载体,这是进行层次教学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探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政策性理论依据 1.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有的学校开发德育课程,有的开发书法课程,有的开发活动课程,最多的是开发乡土课程(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在乡土课程开发中,很少发现是由历史与社会学科组来开发的,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与乡土教学关系最密切的首先是历史与社会,然后是语文和音乐美术。乡土资源首先应该成为《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对象,因此,乡土校本课程也应成为 《历 史与社会》课程对乡土资源进行探究开发的产物。

2.课程标准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其最终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历史人才、地理人才、社会人才,而是通过对历史、地理、社会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热爱

中华文明、热爱祖国、具有全球意识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但爱国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往往是从热爱家乡开始的。乡情教育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家乡的过去,家乡的今天,进一步展望家乡的明天,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和责任感使命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因此,乡土校本课程充分体现着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总目标:在掌握乡土的人文、自然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 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 因此我们课题组所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和素材,首先由老师编写校本教材走进七都〉,使孩子们从总体上能够有一个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状况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由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全校同学共同努力,共同围绕家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主题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开展社会调查、田野考察、访问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案例,而这些案例的汇编就是由我们师生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分层次的,同时又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永远不会结束的开放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础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深层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两个组成部分。 3.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个体以研究的方式来掌握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和手段,培养优秀的学习和研究品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关心社会问题,学会思考现实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六重”来归纳,即重自由、重主动、重参与、重过程、重开放和重交流。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从而为我校有效教学理念 下层次化教学改革实验的实施提供载体和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加强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了解,学会观察、发现和关心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家乡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老师和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品质,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的规范,因此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使我们的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研究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子课题)包括: 1. 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史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研究; 2. 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作用研究; 3. 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师生角色及作用研究; 4. 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研究; 5. 历史与社会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本研究的重点是: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研究;历史与社会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挡案材料等分析和搜索,较为全面地掌握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相关的资料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2.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方法,通过边实践边研究的的方法,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及时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将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与此同时注重个体行动研究、小组协作行动研究和学校范围内行动研究的有机结合。 3. 案例研究法:对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如此就可以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的案例,让老师和学生比较直观地掌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基本方法。 4. 田野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又叫实地研究法,主要是相对于文献研究法而言的,它最初是属于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它“主张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客观观察、记录当地文化的各要素,参与到各个群体、社区和组织的生活中,从内部观察人们的社会活动,由此来理解行为动机与意义”。④田野研究法的主要特点是参与。研究者到要研究的对象中去,按照他们的方式工作生活, 尽量不改变他们原有的自然状态,另一个特点是观察。以研究者

的角色来观察,不仅包括他们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一些实物,留心他们情感的变化等等,可以近似地认为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也可以扮演一个实地研究者的角色。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目的,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准备。⑤ 七.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的思路:首先确立研究课题,然后确定研究人员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并组织师生开展研究。 2. 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9月:配合学校总课题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统一思想,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学习和交流制度;成立课题组。 (2)实施研究阶段: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深入实施研究,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作好中期研究的总结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和方案。 (3)总结评估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编纂出版关于课题研究的论文集;编纂出版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走进七都》,编纂出版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汇编,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基本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的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实施步骤来开展研究,需要交代的是,由于人事变动等原因,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所调整,详情如下: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课题组实际做的事情有:配合学校总课题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统一思想,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学习和交流制度;成立课题组,由教科室主任汪明老师担任课题组顾问,由谢进如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重点是第1、4、5子课题研究;由汤月华老师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协助负责整个课题研究,重点是第5个子课题研究);由宋连桂和孙耀良两位老师担任课题组组员,宋连桂老师负责第2个子课题研究;孙耀良老师负责第3个子课题研究。(后由于孙老师退休,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师生角色及作用研究由谢进如老师承担);本阶段所做的实质性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对第1个子课题: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史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经努力写成《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一文。 在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课题组主要围绕2、3、4、5等四个子课题研究, 6 研究的重点是以下两个子课题: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研究;历史与社会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为了顺利开展“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研究”,我们聘请了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孙入学老师担任基础性校本教材《走进七都》的学术顾问,经过全课题组的努力,由谢进如担任主编的《走进七都》顺利编写完成,后经过数次修订,进一步改进。为了顺利开展“历史与社会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聘请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朱琴担任顾问,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十个与历史与社会有关的主题性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课题组主要做的事情有:编纂出版关于课题研究的论文集;进一步修订出版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走进七都》,编纂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汇编,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本阶段由于谢进如老师工作调动,大量组织性、事务性工作由汤月华老师承担。 九.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在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及总务处的组织协助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参与课题实践的学生根据课题实施的方案,按照课题实施的计划,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可以结题了,在近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一些成绩: (一)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相关的论文近10篇,并编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集》,其中有1篇论文《太湖湿地野外考察方案设计》获全国二等奖、1篇论文《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报告》获省二等奖,1篇论文《批注:提升历史学习品质的基本方法》获得江苏省三等奖;1篇论文《“历史与社会”学习现状、原因及对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1篇论文《“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中的逻辑问题及对策》获得苏州市一等奖并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上。2篇论文《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报告》、《太湖湿地野外考察方案设计》获苏州市一等奖,1篇论文获苏州市二等奖,1篇论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难度及操作程序》获苏州市三等奖,论文《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获苏州市三等奖并发表在《吴江教研》上,《社会调查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获苏州市三等奖;多篇论文获吴江市一等奖。本课题组还编撰了基础性的校本课程教材《走进七都》。 (二)在实践研究方面,我们课题组在教务处和教科室的直接组织下,开展了《历史与社会》主题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如《熏豆茶文化研究》、《太湖湿地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编撰成《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汇编》。其中《熏豆茶

7 文化研究》作为学生的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在苏州市公开展示,并被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收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操作》一书中(崔相录,曾天山总主编,王学萍、徐燕萍、刘健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由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显著,我校被确立为吴江市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我们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社区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索,这个探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人力资源的建设、研究性学习课题库的建设、研究性学习文本资源库的建设。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不仅拥有了较系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骨干的师资力量、优秀的毕业生和积极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社会人力资源,从而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了良好的大小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专门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本资源库的建设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从而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课题组在对“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进行学术史综述的基础上,确立了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层次化教学模式;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师生角色分别是: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导者、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角;历史与社会基础性校本教材开发模式是:以编撰“历史与社会”主题性校本教材为主要任务;历史与社会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以组织历史与社会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核心内容,并将相关的主题活动形成文本,编写成典型案例汇编,整理成数字资料,建成课程资源库。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找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基本模式:基础性校本教材编写+深层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我们的课题研究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推进提供了探索性的典型案例,我们也借助于课题研究为平台,培养了一批能够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统编教材的不足,丰富了课程内涵。 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不少的缺陷,比如由于课题组人员很少只有4人,而且中间有过几次人事变动,所以研究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造成了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过度偏重于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主题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利于做到人文与科学理念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我想,这一类的不足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努力弥补,比如尽可能地吸收相关学科的老师参加研究工作。另外,

8 近两年来,初中的历史课程又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社会学的内容,因此今后本课题研究的切入口会更小,研究的深度会更广。 总之,本课题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学校总课题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层次化教学模式,其中的课题研究成果《走进七都》属于基础性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而《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汇编》则属于较高层次的有效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它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集》则是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所做的理论总结,主要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基础性校本教材编写+主题性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我们希望本课题研究能对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经验和教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基本结束,但我们对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仍将继续深入下去。

[注释]: ① 梁侠主编《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② 李郭保《〈历史与社会〉乡土校本课程,何不让学生在探究中开发 ------谈《历史


相关内容

  •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一.宗旨 1.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受学校行政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3.学校教科室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以育人为本 ...
  • 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0年3月起,我们承担了<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开好局,起好步,扎 ...
  •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关概念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 ...
  •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优秀教育科研成 果评审情况介绍 为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30 周年,检阅近 5 年来我国群众性教 育科学究和教改实验的成就,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推动教育科学研 究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国教育学会决定 ...
  • (结题报告)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方法的探究
    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方法的探究 --结题报告 摘 要:提高农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促进作 用,是全面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物理 实验探究 以好带差 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作为教师永恒 ...
  • 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2010--2011学年中村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暨目标考评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目标 以<教育局2010年目标考评方案>及<教育局绩效工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
  • 楚天学校初中部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海口楚天学校初中部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及 实 施 方 案 2017年11月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楚天学校部初中部 初中部秉承"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教研兴校.特色发展.专业突显"的精神,以"五好&q ...
  • 中长期发展规划
    茂林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2019)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适应当地及社会发展需要,实施科研兴教.质量兴校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 xx镇中心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1]
    占城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1年是"十二五"教育规划的起始之年,为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第一生产力: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有效手段:成为教师专 ...
  • 谈科学思维及特点
    谈科研思维及其类型特点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潘久武 从教育历史发展与进程的角度审视,推进教育变革或解决问题的核心力量是教育科研,尤其在当前执行新课程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行动中,更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因此,从整体上认知科研&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