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 范文中心

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09/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新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这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提法的变换问题,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首先,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我们囿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述,不顾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完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改革实践的新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5年,党中央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三大任务之一写进了“七五”计划建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立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重申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我们已经确认了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只是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观念上仍未摆脱市场经济即是资本主义的阴影,对市场经济中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作法,如实行股份制、开设证券交易所、实施破产法、企业兼并等统统规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拒绝使用。其结果,是将我们的商品经济变成了没有市场的一种抽象、残缺不全的商品经济。通过这十几年的实践,在理论上我们终于走出了误区。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提高。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它不仅有一般的商品市场,而且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体系,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竟争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显然,只有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才是彻底的。它不仅从根本上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而且也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这比抽象地讲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更科学、更准确。所以,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之后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是对“恐资病”、“恐市病”的理论和思潮的冲击,而且也表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走出条块分割、信号扭曲、资源难以合理配置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开始向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计划与市场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开始形成了有机结合的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机制。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之所以遇到种种困难,其深层次的根源,都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在实践中,由于现存的经济体制下不适应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失真的市场信号和市场短期利益的吸引作用,形成了产销严重失衡,计划管不了市场,市场不反映计划。我国大陆沿海带的珠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山东半岛和闽东南地区、由于率先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小龙”。实践证明,要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目标首先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只能是加快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按市场

经济的要求和原则来进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彻底改革高度集中的旧计划经济体制,按市场经济原则确立市场主体,改革企业体制。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要确立其主体地位,最起码的要改善公有制内部生产权组织结构和产权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法人实体,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二,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市场机制。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篇一:高三历史专题全面复习总结 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演变过程,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主 ...
  • 北方谈话当代价值
    2014年第8期No.8,2014观察与思考 OBSERVATIONANDPONDERATION 2014年8月Aug.,2014 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 □韩振亮 提要:北方谈话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在&qu ...
  • [精品]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最新精品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和新党章,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坚决拥护党的章程和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 ...
  •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 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王立新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在 认清转型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明确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凝 ...
  • 毛概资料(开卷)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解放生产 ...
  • 大学生励志教育
    大学生励志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群体, 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 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但是, 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多少表现出信仰丧失.人生迷惑.精神空虚.责任缺失等 ...
  • 论实现我国公有制形式的重大变革
    作者:于金富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年10期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1)04-0048-0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
  • 20**年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
  • 关于90年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决策的研究
    作者:陈理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9年06期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之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加快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的形势下,对这 ...
  •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一. 思想方面 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之处,"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