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范文中心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12/09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一统的汉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单元的题目是《统一国家的建立》,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统一国家,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出现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了解汉代统治的概况;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等基本史实。理解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通过对汉武帝作出简短的评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得到锻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我通过设置汉武帝大一统出现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什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的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推崇儒学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予以突破。

四、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但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一些问题存在片面单一的看法,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针对本课,我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历史资料、运用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的方法进

行本节课的学习。

五、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为学生播放《汉武大帝》相关影像资料,并向学生提问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欲望。

学习过程:

本课的第一个子目是文景之治,我将分两个层次进行学习:

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战争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总结出汉初所面临的形势: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紧接着发问,汉初统治者面临如此形势是如何调整政策、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找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所采取的发展生产的不同措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为学生展示课件上的图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继而教师总结:经过汉初三位皇帝的不懈努力,社会经济明显好转、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富足,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这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鼎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二个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历史为汉武帝提供了大一统的客观条件,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抓住时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盛的?请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内容,总结出汉武帝所具有的个人才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同时利用69页动脑筋的故事让学生领略汉武帝对人才的重视。

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醒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政治上削夺诸侯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里我会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汉武帝削夺诸侯国的原因。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让学生阅读68页课文了解汉初诸子百家仍然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决定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将儒家思想提高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汉武帝在政治上、思想上完成了统一,同时在经济和军事上也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总结:汉武帝是

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的统一,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但他同时重用刑罚、挥霍奢侈、后期迷信巫蛊,使国家动荡,不过总的来看功大于过。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东汉的统治属于小字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并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为了以简练的文字突出本课重点,我采用纲要式的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主要反映出了这些问题: 一是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这就造成了本该重点讲的地方反而因时间不足而没有讲透."文景之治"本应是为下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 ...
  •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其实少数民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
  •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秦朝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的内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事,都由皇帝裁决. 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三公下设九卿,分管中央具体事务. 郡县 ...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版 科 目 设 计 者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 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授课日期 一.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 ...
  •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 , 诛暴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 ...
  • 中华文化衰落之根源探讨
    中华文化有三派影响深远,三者是:儒,释,道.后两派讲究出进之道理,姑且不论,儒家讲入世,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千余年,始终在中国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中占据精神统治地位,中国人也尊孔子为"文圣",儒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之 ...
  •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 ...
  •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