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及其治理 - 范文中心

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及其治理

09/03

  财务制度执行是落实财务制度、实现制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财务制度常常在执行中受到阻碍、歪曲,在执行中失真、变形、走样,或是降低了财务制度效能,或是偏离了制度目标。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控制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内涵   1.执行风险和“结果偏差”   财务学术界对风险的认识形形色色。如风险是“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风险因素增加会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可能,而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是风险”;“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变动”;等等。 从中可以归纳出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第一,事件的未来结果多样化,呈现一种结果分布状态;第二,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别,至少其中有一个结果是不利结果,另一个是有利结果;三是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并以期望结果为标准来划分结果的有利与不利性。   财务制度执行具备风险的三个构成机理要素,属于风险活动。首先,相同的财务制度,在不同企业的执行结果却好坏不一、相差悬殊(未来结果多样化)。其次,财务制度执行得不好,就会降低财务制度效能,甚至偏离制度目标,给企业造成损失;执行得好,特别是通过创造性的执行来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则产生额外的收获(未来结果有性质差异)。最后,通常认为,财务制度执行至少应做到照章办事,实现制度目标(对未来结果进行期望)。   可见,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就是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执行的实际结果对期望结果的偏差。   2.执行风险和“合理保证”   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相关的另一概念源自财务制度及其执行的局限性。财务制度及其执行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始终无法超越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即不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得多么齐备、完善,它也仅能就企业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的保证。   对此,国内外的相关制度都作了明确或类似的说明。如《国际审计准则6――关于审计中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第9条规定:“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确信,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限制。”同时列举了固有限制包括成本、人为因素、情况变化,等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二章第七条也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但是,“合理保证”并不暗示财务制度执行会经常失败,多种控制措施都可以用来强化合理保证,降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而且“结果偏差”可能是不利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所以,企业不需要盲目地回避财务制度执行风险,可以通过治理尽量减少财务制度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财务制度执行是一个有特定目标,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并由执行者、制度本身和执行机制等要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系统,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产生财务制度执行风险。   1.成本―效益限制   企业在财务制度执行中必须比较执行的成本和效益。在决定是否采取某一特定措施时,应将采取该措施消耗的相关资源,与若无该项措施,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的可能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一般来说,执行成本不能超过不执行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执行也将违背财务活动追求的收益或价值最大化目标。   问题在于,执行成本可量化的程度,和执行效益可量化的程度并不相同。执行成本的量化在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等无形资源的消耗方面比较困难。而执行效益的量化则更为复杂,当财务制度执行与财务活动相结合,很难区分哪些是财务活动本身的效益,哪些是财务制度执行的效益;当若干措施相结合,在许多时候,可以减轻某一特定执行风险,但对单项措施的成本和效益很难量化。   这样,在考虑财务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限制时,最难找出采取措施与否的平衡点。若执行过度,则成本昂贵,得不偿失;若执行太少,则风险太高。   2.执行者失误   任何财务制度都是由一定的企业、部门及其成员执行的,执行者对执行结果有决定性影响。不能期望执行者始终正确无误,他们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都会造成财务制度执行失效。例如金额计算错误而没有发现,忘记执行诸如索取凭证、复核、签名一类的必要程序,等等。   3.制度设计失败   执行者并不能左右财务制度设计,对他们来说,这就增加了执行的不确定性。如果财务制度设计科学,执行难度就小,风险也小;反之,执行难度就大,风险也大。   (1)固定性与弹性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两难困境”。财务制度应设定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可准确评估的指标,以确保其切实可行。但这些界限、程序和指标又无疑应有适度的弹性,否则财务制度执行就会失去灵活性和变通性,执行者就不能够在偏离制度目标较小的范围内,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执行。但弹性过大,或规定含糊、前后矛盾,又会使执行者有漏洞可钻,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财务制度权威性。   (2)财务制度一般都是为了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因而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没有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效力。   (3)企业处在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生存和保持竞争力,势必经常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导致现有财务制度对新增业务失去了效力。这时,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地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不仅无效,还可能适得其反。   4.执行机制失灵   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各种表现,一句话,都是执行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执行者和制度本身出了问题,也是在执行机制运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1)权责配置机制失灵。权责的恰当配置可以避免单一执行者违规,但两个或更多的执行者合伙就可能绕开这类控制。从事“不相容”工作的组织成员可能合伙,具有审批和授权关系的上、下级可能合伙,组织成员和外部顾客、供应商可能合伙,使得权责配置机制的监督、应证、牵制等功能失去效力。   (2)信息沟通机制失灵。一方面,财务制度执行范围过大、层级过多,企业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设备陈旧、手段落后;另一方面,执行者有意隐瞒,或故意延迟报告,都导致信息阻塞。有时,信息看似流通顺畅,其实信息内容已被信息提供者或传递者歪曲,并加以粉饰,使得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3)控制机制失灵。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控制缺位、控制不力,也是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   三、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   1.一般治理机制   财务制度执行与企业内部控制融为一体,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也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主要步骤有:   (1)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对财务制度执行程序的细化,通常应从完整的执行程序中选出众多的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执行结果作为控制标准。从风险治理的角度,这就需要充分考察财务制度执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估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和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2)衡量执行结果。要求执行者提交能够反映关键点执行结果的报告,依据控制标准来检查和评价。从风险治理的角度,为了获取可靠的信息,应能获取同一措施、不同执行者的报告,以便相互应证,还可以采取亲临现场观测、抽查、鼓励举报等手段,以及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等。

  (3)分析结果偏差。将财务制度执行的实际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大小,判断偏差的性质,并从上述各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4)采取矫正措施。财务制度执行结果出现负偏差,要采取矫正措施,有两个方面:调整不合理的控制标准或通过惩罚来改变执行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财务制度执行结果没有偏差或出现正偏差,虽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但应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执行活动提供正面的借鉴,同时应对执行者进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创造性的执行活动,促使执行结果出现正偏差,这是风险治理和过去风险回避策略的根本性差异。   2.深层治理措施   从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根源可以发现,诸如成本―效益限制、执行者失误、制度设计失败等问题远非财务制度执行能够解决,这提示我们,财务制度执行风险的治理需要跳出执行范畴,以及跳出财务范畴去寻找答案。   (1)培育“制度人”。研究表明,组织成员刚入行时所处的制度环境和他周围的人如何执行制度,可能决定他今后执行制度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能几百条监督、处罚措施更具约束力。 因此,企业可以专门建一个教育中心,或者直接利用企业内部某个有良好制度文化的部门,新入行的组织成员先在这里学习和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制度观念,再派到各个岗位,以期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制度执行风险。   (2)“制度化”执行。现代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不仅指有制度文本、按制度办事,甚至包括制度的设计、发布、执行,乃至评估、调整与终止的过程,也应遵从基本原则和一定的行为规范,也形成制度。具体到财务制度,它的上述过程,至少在形式上必须符合民主原则,即必须经过民主决议和处在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才能避免盲目性和具有权威性;其中,又要重用懂专业、会管理、思想好的专家、能手来具体负责,以他们较高的素质、自觉的实际行动,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谨性。   (3)制度、文化“双拳出击”。影响人的行为,一是用制度来规范,二是用文化来感染。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把制度订得细一些,把执行搞得严一点,就能防范一切问题了;或者说制度和文化是对立的,用制度来规范,就不能有文化的感染。事实上,基于人类回避责任和不愿受罚的理性,制度在短时期内效果很好,但一段时间后,人类懒惰、侥幸、谋求私利等非理性因素不可避免,只有文化才有长久的效力。不仅如此,文化一旦形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为企业节约执行成本。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 论文主体部分
    --+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 内部控制在会计研究领域越发成为热门话题, 其影响不仅明显冲击了传统的会计研究, 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提出了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新要求; 而且也大大提升了会计理论与实 ...
  • 中石化内部控制
    中石化实施COSO 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报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是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约束机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内部牵制).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阶段(内部控制结构)和成熟阶 ...
  • 审计案例及其风险评价
    财务核算方面 案例1: "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加大坏账风险 (一)问题描述 某公司2010年"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显示,截止2010年10月末,其他应收款-其他-调度楼工程挂账105447.11元:其 ...
  • 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内部 控制对 企业 发展 的作 用 刘 国霞 济南银座 奥森热 电有 限公司 2 0 O 30 5 [ 文章摘要] 随着我 国市场经 济的发展和现代企 业制度的逐 步完善, 内部控制在企业的运 营发展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 用. 本文 ...
  • 以风险为导向审计
    以风险为导向审计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一.风险概念 二.企业风险管理基本知识 三.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四.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五.我国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六.案例 一.风险概念 (一)风险的普遍性 风险的概念起源于意大利,1 ...
  • 会计舞弊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论文
    会计舞弊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论文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有效性含义 通常,内部控制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实现程度本身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于目标实现契合性,也就是说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要及内部控制目标一致:二是内部控 ...
  •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结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瞄准中国市场,特别是建筑行业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 ...
  • 新三板上市流程
    新三板上市所需资料全程指导 新三板上市所需资料全程指导 新三板尽职调查材料清单 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工商登记资料 2.公司章程以及全部章程修正案 3.公司股权结构图.股东名册 4.公司历次变更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税务 ...
  •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论文
    浅谈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审计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暴露出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现状.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体制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在证券市场融资成功的几率很大.企业上市成功给其带来了经 ...
  • 浅析财务管理的目标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建议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从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当好企业投资参谋,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资金.成本.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财务人员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