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翻译_作者唐玄宗 - 范文中心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翻译_作者唐玄宗

03/31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唐玄宗。古诗全文如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翻译_作者唐玄宗。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前言]

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尊儒思想的反映。全诗命意严正,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风格沉郁。

[注释]

⑴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⑵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翻译_作者唐玄宗。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⑶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⑷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⑸“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⑹“叹凤”句::“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pǐ):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⑺“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

分页: 1 2 3


相关内容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原文及赏析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 在人间也 ...
  •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苏教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粗糙(zào) 笞刑(chī) 庠序(xiáng) 胸脯(pú) .... B.肇事(zhào) 恫吓(dîng) 抽搐( ...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
  • 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则 (393人评价) 8.0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
  •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王琚,怀州河内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琚,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时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璟.张仲之等共计.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睿宗 ...
  • 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主备人:张文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