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三单元测试题 - 范文中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三单元测试题

05/27

广饶一中三校区期中模块冲刺2015.11.6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4.《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

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5.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

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日:‘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 .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 .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15·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7)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

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7)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 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 )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②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④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9.(2015·河南南阳高三期末·27)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子之尊,非

天地大神也。皆人也。”又说:“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其实质是( )

A .否定君权神授B .主张废除君主专制C .主张人民主权D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

A .坚守正道B .不偏不倚C .以和为贵D .偏听偏信

11.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指出:“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 又要留恋子女, 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这种解释

A .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B .说明我国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C .完全是封建迷信,没有可取之处

D .说明我国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1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

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B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3.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A B C D

14. 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15.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

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 .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B .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 .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 .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16.恩格斯曾经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

A .君权神授观念 B.人文主义思想

C .基督教神学思想 D.自然法精神

17.“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

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D .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18.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 及其思

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充满了恐惧”

20.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 .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 .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 .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21.(2015·福建福州一模·15)李贽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解释经典,还自称“著书

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以下人物中,与他的主张和精神最相似的是( )

A .苏格拉底 B .荀

子 C .朱熹 D .马丁·路德

22.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乘坐舒适的火车旅行,更愿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这些是两次工业革命所

带给人们的便利,至于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名称,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通讯工具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 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23.(2015·安徽淮北二模·18)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

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 .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 .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 .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 .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24.(2015·广东汕头高二期末·5)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A .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 .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

C .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 .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25.古希腊人不仅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图)等一些列艺术品,也留下

了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几乎是赤身裸体参加每一项竞技活动的佳话。这种以裸体为美,

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

A .效仿神灵,无拘无束

B .古风浓厚,世情淳朴

C .崇尚自然,歌颂人性

D .人民主权,个人自由

广饶一中三校区期中模块冲刺2015.11.6

26. (1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6分)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秦斗伏尔秦,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秦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

露。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概括,西方的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6分)

材料三 徽州文化发达, 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书院就纷纷建立,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3)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发展的特点。(3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14岁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曾一度在太医院就职,但始终无法被朝廷重视。在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部书籍,足迹遍及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时珍、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4分)

28.(12分)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人内世界的展示,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特征的窗户。在学习、欣赏文艺作品时,要从作品的无声中去感知历史。仔细阅读和观察下列宋元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

材料一: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赠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朱敦儒《卜算子》

材料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苏轼《黄州寒食诗贴》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马远《踏歌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种文学体裁?(1分)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历史情感?(2分)

(2)材料三体现该书法作品的有何特征?(1分)与苏轼时代齐名的书法家还有谁?(2分)

(3)材料四、材料五两类国画分别属于何种画种?(1分)从材料四、材料五我们应汲取什么样的历史信息?(2分)

(4)你如何从宋元的时代特征去认识上述作品的文化特征?(3分)

29.(13分)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5分)

广饶一中三校区期中模块冲刺2015.11.6

1——25 ACBAA BCCAA ABACC CDCCD DDBBC

26.(15分)

(1)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2分,答出两点即可)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2分)

(2)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道德和理性的哲学。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4分)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教会神学,发展资本主义。(2分)

(3)特点:注重平民教育功能;具有宗族色彩;注重对贫寒子弟的资助、树立楷模。(3分)

27. 【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4分)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分)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科技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4分)

28. (1)材料1属于宋词,表达南渡难民流离失所的思乡情感;材料2是元散曲,反映作者一种天涯游子的悲凉、郁闷之情。(3分)

(2)追求个性,强调气度,有意无法;黄庭坚、米芾、蔡襄;(3分)

(3)民间风情画、文人山水画;北宋代商业的繁荣、南宋偏安江南;(3分)

(4)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扩大,理学兴起,使文化各具特色;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南宋偏安江南,画面“残山剩水”;元文人地位低下而郁闷。城市经济发展,商业繁华,市民阶层形成,市民世俗文化繁荣。(3分)

29.(22分)

(1)理解:一方面中世纪处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压抑了人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被看作是“黑暗的时代”。(2分)另一方面,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大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古代科学著作的翻译,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的发生做了准备,因此被看作是“孕育希望的时代”。(4分)

(2)宗教改革:否定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2分)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王权和教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2分)

(3)观点: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1分)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2分) 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2分)


相关内容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20**年辽宁学业水平测试预测题(最新版)历史(二)试题[1]
    2014年沈阳市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历 史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削弱相权是 ...
  •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末相,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目标与任务: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导学流程] 图说本节知识结构. [感受新知] 结合学案,细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
  • 必修2第一章 测试题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C ).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制农具 A .铁农具的使用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命题人:姚惠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