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学 - 范文中心

古代汉语词汇学

07/11

试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

虚词是汉语语法中极其活跃的因素。在古代汉语的虚词中, 虽然单音虚词占了大多数, 但复音虚词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随着汉语词汇从单音到复音这个总趋势的不断发展, 复音虚词在虚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以至形成现代汉语中居多的局势, 所以, 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古汉语复音虚词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首先为了适应语音的发展,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汉语语音在先秦很繁复, 声母、韵母及声调都比现代丰富得多, 到了十四世纪以后汉语语音得到了进一步简化。, 加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 使人们头脑中的概念不断增加, 因而要求增加大量的新词来加以表达。其结果就是, 如果词的单音节形式不改变, 就必然导致同音词的大量增加, 而这, 又会大大妨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其次是为了语言表达的明确精密古汉语的虚词特别丰富发达, 往往一个单音虚词可以表达几种甚或十几种意义。但随着人们对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细致, 从而要求语法更加明确精密。作为构成汉语语法体系重要因素的虚词, 其一词多义的情况不能无限制地不断扩大发展。否则就会造成语言的混论,而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出现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再次为使语句排比整齐完美,古人说话或写文章, 为加强语势, 增强表达效果, 要求有较整齐完美的句子,一唱三叹, 节奏性强, 句子有

一定的字数, 因此往往需借用虚词以足节拍, 当使用一个单音虚词尚不能达此目的时, 就须连用两个单音虚词, 如果这种连用总是以一种固定的形式不断地反复地出现, 最终就会凝固成一个双音虚词,最后为达到强调或突出的效果古人在叙述事情、表达感情时, 有时用单音虚词觉得不足以表示强调或突出, 就连用两个同义虚词。这种连用经常化了,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概念, 就变成了一个复音虚词。

古汉语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独立构成的;一类是依赖语境形成的。

(一)相对独立构成的

由于可以相对独立构成,而不必依赖具体语境,这一类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与实词有不少相同类型。具体而言,有并列式、修限式、述宾式、介宾式、附着式、重叠式。

(1)并列式

构成并列式复音虚词的语言单位不仅在词性上相同,而且语法意义也相同或相近。它们之间在结构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主次轻重之别,也没有主谓、修饰等句法关系。这一类型在复音虚词中所占比重较大。例如像由代词并列构成的夫其等,由动词并列构成的譬如等、,由副词并列构成的乃遂等,由助动词

并列构成的会当、会须等,由介词并列构成的:比及等,由连词并列构成的借使等。

(2)修限式

构成此类复音虚词的前后两部分是修饰限定与被修饰限定的关系。又可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两类。

a. 定中式

定中式复音虚词的两个语言单位之间是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但组成复音虚词后不一定是名词性的。例如:

何物;一日、一旦、一朝;一体;何许、恶许等。 b. 状中式

状中式复音虚词的两个语言单位之间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又可分为两种:

副词加动词的:不如、不若、安事;何意;唯恐、惟恐;无有、未有;壹似、一似等。

副词(或代词)加助动词的:宁能、岂当;何敢、安敢;不得、勿得;不敢、弗敢、弗能、亡能;不克、未克等。 助动词在句中的作用是修饰动词的,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为助动词受副词的修饰,组成状中式复音虚词后,再修

饰动词。因此,上面两种复音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和结构关系是不一样的。

(3)述宾式

述宾式复音虚词由述和宾两部分构成。由于古代汉语中述宾关系存在着两种语序,因而此类复音虚词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宾前述后;一种是述前宾后。

a. 宾前述后

例如:何有、奚有;何如、何若、奚如、奚若、胡如、曷若、何似。

b.述前宾后

例如:移时;有间、为间、有顷;要之、如是、若此、如此、若彼、如彼、若斯等。

其中“移”、“有”、“总”、“若”等是述语动词,“时”、“日”“间”、“是”等是其宾语。

(4)介宾式

由动词性或介词性的语素加上宾语性的语素组成,不再表示原动宾或介宾短语的意义,而虚化为以副词和连词为主的虚词。 例如:竭力 极力 弹指 所以 依旧 等 。


相关内容

  • 日本外来词,中国人
    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谬论点击:5453 回复:70 作者:白珉 发表日期:2010-2-6 13:51:00 回复 关于现代汉语中的日本外来词的话题,原来我并不关注.2007年在网易新闻论坛中日关 ...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浅谈佛教文化对汉语熟语的影响--刘佳黛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在词汇.文学.歌舞.绘画.雕塑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在普及的过程中,佛经的翻译.佛事活动的进行以及说法布道等,使得大量的佛教典 ...
  •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2007年1月第39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Jan.2007Vol.39No.1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石毓 ...
  • 汉语方言全集
    汉语诸方言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 ...
  • 工具书的使用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释义为主 1.<尔雅>与<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它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今本<尔雅>是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 ...
  • 浅论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摘 要]基于"语言的发展最显著的规律是其具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这一道理,加上对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些现实例子的体会,浅析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笔者将选择相同和不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两大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语言发 ...
  •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 ...
  •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导言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所谓 "五段" 是指 "语文学" . "历史比较语言学" . "结构主义语言学" . "形式语言学&q ...
  • 语言学常用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