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拟行路难 - 范文中心

3拟行路难

04/07

《诗三首》导学案

【晨读在线】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矇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致地表现了所有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成语积累】

1、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2、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但也指局面危急。

3、不忍卒读:不人忍心读完,形容文章写得悲伤。常误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4、胸无城府:城府:处事的心机 。指为人坦率真诚,没有心计。褒义词。

5、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字词积累】

鲍(bào)照 踯躅(zhí) (zhú) 珍馐(xiū) 柏(bǎi)森森 空好(hǎo)音 泪满襟(jīn) 伯仲(zhînɡ) 衰鬓(bìn)

《拟行路难》

【作者、背景】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课堂导学】

1、诗歌的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该诗的诗眼,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情。

《蜀相》

【作者、背景】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

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从杜甫这一时期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课堂导学】

1、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2、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备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书愤》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今浙江绍兴)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 “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课堂导学】

1、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自助餐: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反思:

诗三首导学案答案

1、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 “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2、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智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而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则是诗人感情的一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的极度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3、“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堂空寂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4、准确。这两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场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我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为了事业,为了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5、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 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 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 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6、对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借古讽今(用典):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比喻: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白描: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用典: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作者用此典是在表明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出师一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 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作者用此典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相关内容

  •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xiū)直万钱.(2)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 ...
  •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 ...
  • 拟行路难其四导学案
    嵩县五高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高二年级组 审核人: 编写时间: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二.问题导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鲍 ...
  • 中国浪漫古诗词的德文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
  • 高中学生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又是一个寒假的过去了,我怀着无比的激动的心情进入校园,看到了朝阳,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小草正在蕴育着新的生命,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没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当我翻开崭新的油墨课本,我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
  • 八下30课诗五首
    饮酒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 ...
  •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2017-10-15 08:40 千古名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 ...
  • 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学期
    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 古诗 1.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2.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 ...
  •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1.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