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理学家 - 范文中心

主要地理学家

06/01

1、胡焕庸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驰骋于地理学研究的众多领域,特别是在人口地理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被誉为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01年11月20日生于江苏宜兴县(今宜兴市)。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赴巴黎大学进修。1928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等职。

早在解放前,他就奠定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思想,并将最能集中体现人地关系的人口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作为毕生研究地理学的主攻方向。1935年,他绘制出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确定了著名的“爱晖-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1950年代,他主要从事人口分布和农业地理学研究,发表了江苏省和常熟、南通、宜兴等地区的人口地理论文,并对江苏省的农业区划进行了研究。80年代是他发表人文地理论著较为集中和数量最多的时期,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人口经济、人口预测等新的研究领域。解放后,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八大区人口密度与人口政策》(1983)、《论中国的人口分布》(1983)、《中国的人口发展、分布、迁移和预测》(1987)、《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带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1987)等。

2、李旭旦

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是推进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文地理复兴的领军人物,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地关系和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

李旭旦先生1911年9月8日生于江苏江阴,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先后担任《地理学报》总编辑和《地理知识》主编。1983年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代,翻译了《苏联地理》,并编著了《苏联经济地理概论》一书。在1957年至1979年间被划为“右派”期间仍坚持地理学研究,笔耕不辍,翻译了Wagner的著作《海陆的起源》。1980年代是他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又一高峰,在此期间积极呼吁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号召开展人

地关系的研究,编著有《地理学思想史》(1982)、《人文地理学概说》(1985)和《人文地理学论从》(1985)等著作。

3、周立三

我国著名的农业地理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区划、地区开发和国情分析研究等。

周立三先生1910年9月20日生于浙江杭州市。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46年到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研究生院进修,1947年回国,在中国地理研究所晋升为研究员。1949年5月—1958年协助竺可桢筹备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迁北京,1959年6月20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正式成立后任副所长。

1949年后,他积极投身于新疆的开发中,综合研究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产合理布局等问题。1960年代以来,他又对江苏省和全国的农业区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就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技术改造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国情分析研究是其开拓的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倡导和组织了多次国情分析和研究工作,对我国基本国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依据。编著的著作主要包括《甘肃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初步研究》(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地理》(1963)、《江苏农业地理》(1979)、《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和实践》(1993)、《中国国情研究(1-4号国情报告)》(1989-1995)和《中国农业地理》(2000)等。

4、候仁之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和沙漠历史地理。

1911年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1949年后,他对北京城的起源、发展及历代水源、城市规划,作出了系统科学的研究,为首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论据。1960年代初,他又投入沙漠历史研究领域,并深入宁夏河东沙区、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等地进行考察,对我国历史时期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进行研究,为改造大西北部分干旱地区提供了基本的参考资料。编著的著作主要包括《中

国古代地理学简史》(1962)、《历史上的北京城》(1962年)、《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79)、《北京历史地图集》(1987、199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1987)和《历史地理学四论》(1994)等。

5、吴传钧

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张地理学的综合研究,80年代提出地理学的中心研究课题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理和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其研究广泛涉及人文地理学的诸多领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农业地理、国土整治、流域规划、人地关系、区域持续发展等。

吴传钧191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地理系,1941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本校研究生院,成为该院地理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生。1943年7月获得理科硕士学位。1945年,进入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8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代初期,他主要从事铁路选线调查、黄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和农业区划试点调查等工作。1950年代末,他提出经济地理学同自然地理学不能截然分开,经济地理学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业地理学是吴传钧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研究领域,1960-70年代,他在农业地理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研究重点包括热带作物布局、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以及土地利用等问题。1980年代,他提出地理学的中心研究课题是人地关系系统,推动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他还积极利用在东西方各国交结的学术界同行关系,推动中国地理学的对外交流。编著的著作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地理总论》(1950)、《东北地区经济地理》(1959)、《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1990)、《中国人文地理学丛书》(1993)和《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1998)等。

6、宋家泰

我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是地理学界最早致力于城市和区域规划研究的开创者,提出“城市-区域”的观点对制定城市(镇)体系规划布局和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经济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宋家泰先生1915年生,安徽肥东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从1949年到1975年前,主要从事区域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进行过农业地

理和农业区域规划、水利地理、流域规划、交通地理学与交通线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1975年后主要转向城市与区域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近30个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编著的著作主要有《城市总体规划》(1985)、《中国经济地理》(1985)、《人文地理学词典》(1990)等。

7、陆大道

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和区域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国土开发的 “点-轴系统”模式和以海岸带及长江沿岸为国土开发、经济布局战略重点的“T”型宏观战略。

陆大道先生1940年生于安徽桐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主持《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系列报告)的编写,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策略和国家政策进行了研究。编著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1990)、《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1995)、《中国沿海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199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03)等。

8、胡序威

我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是我国地理界最早从事区域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和国内最早从事国土规划研究的专家。

胡序威先生1928年3月出生于浙江上虞,1949年进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1954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后,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及区域与城市发展和规划研究。1950年代,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地理》(1956)和《华北地区经济地理》(1957)的编写,其后又负责为《华东地区经济地理》(1959)、《西北地区经济地理》(1963)统稿定稿。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参与了重庆等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在其后的20年间,又参与了海南岛、华北地区、环渤海工业基地等地区的区域规划以及唐山市灾后重建规划、天

津市总体规划。1980年代,又积极投身于国土规划的研究。1990年代主持完成了《东部沿海城镇密集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机制与调控研究》等重点课题。编著的著作主要包括《城镇与工业布局的区域研究》(1986)、《中国沿海港口城市》(1990)、《区域与城市研究》(1999)和《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2000)等。

9、杨吾扬

我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在理论地理学、区域研究、交通运输地理、商业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学术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1960年代,他就坚持地理学的综合统一性观点,主张地理学作为一门统一的学科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0年代主要讲授《交通运输地理学》,在中国公路自然区划、风象在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中的运用、中国经济区划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著作主要包括《区位论原理: 产业, 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1989)、《高等经济地理学》(1997)、《地理学思想简史》(1989)、《交通运输地理学》(1986)、《商业地理学》(1987)等。

10、许学强

我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在城市化研究、城市地理计量研究、小城镇、城市地理理论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被誉为中国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创建人之一。1970年代,他较早的将数量方法应用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中,并首次应用城镇等级规模系数分析城镇人口规模和工业布局分散程度,成为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的先导。他以英文在《中国季刊》上发表的《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一文中对我国人口统计和学术界常用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概念和指标进行了辨析,被誉为“研究中国城市化的权威之作”。改革开放以来,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小城镇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著作。编著的著作主要包括《中国小市镇的发展》(1987年)、《现代城市地理学》(1988)、《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城市化》(1988)、《城市地理学》(1997)和《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1998)等。

11、段义孚(Yi-fu Tuan)

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地理学荣誉教授,其研究范围横跨地理,景观,英国文学及宗教信仰,其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在西方地理学界具有重大影响。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段义孚先生1930年生于天津, 1957年获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恋地情结》(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1974),《恐惧景观》(Landscapes of Fear),《撕裂的世界与自我》(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Group Life and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1982)、《宇宙与轴心》(Cosmos and Hearth:A Cosmopolite’s Viewpoint)(1996)、《时间与地方:经验透视中的空间和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1977)等。

12、马润潮(Laurence Ma)

1937年生于河南巩县孝义,密西根大学地理学博士。美国阿克隆大学地理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是推进北美地理学者与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先驱之一。1977年他协助组织了北美地理学者访问团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其后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化过程以及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著作《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Change in Sung China (960-1279)》(1971)。

13、陈金永(Kam Wing Chan)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多伦多大学博士(1988),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是近年来北美研究中国城市地理学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1994年,他出版了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城市和壁垒》,书中重新诠释了毛泽东时代的城市发展政策,对数十年来中国为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实行的户口登记制度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的其它重要研究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兴社会阶层、城市财政政策和劳动力迁移政策等。

14、范芝芬(C.Cindy Fan)

美国UCLA大学地理系教授,毕业于俄亥俄洲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地理学和区域发展。她特别关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议题,其最近的研究开始转向对人口迁移和性别议题的关注。她通过对中国四川省和安徽省的实证研究,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和农村妇女的处境进行了分析。新近出版著作《 China on the Move: Migration, the State》(2008) 。

15、大卫·哈维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早期的著作《地理学中的解释》使其成为实证主义地理学的代言人,但是很快发现实证主义的缺陷,并转向运用马克思理论对社会、空间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学术影响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广阔的社会人文领域。

大卫·哈维1935年出生于英国Kent的Gillingham,1957年获剑桥大学地理系文学学士,1961年以《论肯特郡1800~1900年农业和乡 村的变迁》一文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移居美国,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理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是地理学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地理学家、政治经济学家。重要著作有《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资本的极限》(1982)、《资本主义的城市化》(1985)、《都市经验》(1985)、《后现代性的状况》(1989)和《希望的空间》(2000)。


相关内容

  • 20**年十堰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
    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作者:李大明 文科综合考试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记住地球自转和 ...
  •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综合专题复习⑵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姜张木/浙江省上虞中学 312300 一.考核方向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
  • 20**年海南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
  • 中国地理区域导学案
    吾山中学"小班化"一案三助 导学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设计人:张月秀 上课时间:_________ 课时_________ 序号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基本概况 2.认识我国四大 ...
  • 地理信息的服务与应用
    信息科学 民营科技 地理信息的服务与应用 刘云碧 (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034) 摘要:地理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般由专业部门进 行生产.管理和分发.随着地理 ...
  •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组 一.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 ...
  • 对高中地理解读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 ...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人 刘峰 2015-01-29 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择题要想得高分. ...
  • 高一地理电子教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基础 ...
  • 地理课堂记录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前言:上周,我有幸进入了江苏省的省级课堂现场直播网络平台,听了包括特级教师的随堂课,最让我眼 前一亮的是:他们对于课堂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