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然王国到自由世界 - 范文中心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世界

12/05

  摘 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是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位唯物主义家的比较研究,也是马克思对“原子论”哲学的初步理论探索。马克思否定了前人认为伊壁鸠鲁抄袭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伊壁鸠鲁在愿子运动中引入了偏斜,也因此提供了自由存在的基础。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显示了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中和谐内涵的独特解读。   关键词:伊壁鸠鲁;德谟克里特;必然;自由      马克思看到,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对原子理解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运动、排斥运动只是产生在原子间的外在的、强制性的运动,但是这样一来,经过无穷递推也无法解释原子自为的运动到底是什么,源于什么的问题。如马克思所言“德谟克利特只是从现象世界的差别的形成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原子本身来考察原子的特性的。”更为重要的是,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直线运动和排斥运动的理论,只把原子看成是被一个定在所规定的另一个定在,是单纯由空间规定的彼此外在的关系,这就忽略了原子本身的坚实性、原子的内部矛盾,从而摒弃了原子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因为通过偏斜,形式规定显现出来了,原子概念中所包含的矛盾也实现了。”   对原子理解的不同出发点,形成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对于原子构成世界的理论差异。马克思通过对卢克莱修对伊壁鸠鲁的评价间接表达了自己原子偏斜创造世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原子的偏斜,原子间才有了冲击与碰撞,世界才得以形成。世界的多样性在原子偏斜理论中得到了最原初的论证。在这一点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下落的结论是无法达到的。“把作为‘本原’即原则的原子同作为‘元素’即基础的原子区别开来,这是伊壁鸠鲁的贡献。”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两位哲学家生活的进一步解读,逐步为我们剥开了他们的唯物主义中人与世界对抗抑或和谐的关系的微妙差别。德谟克利特从世界多样性的现象来界定原子,从外在空间规定和“元素”的意义上来理解原子,看不到原子本身具有的自在自为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无法真正把握世界多样性的和谐内涵。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下降只作直线运动,这种思想折射到他对世界的理解中表现为单一、表面。他看到的只是必然性统治了世界,人受到必然性规律的支配无可奈何。伊壁鸠鲁从原子作为本原的角度来理解世界,规定了原子本身在直线运动外还会发生一点点偏斜,原子具有自在自为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伊壁鸠鲁的这种思想反映到对世界与人的关系的把握上,即相信世界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中产生必然性的同时也产生着偶然性,人本身是自由的。   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同样是唯物主义者,但是,由于对世界与人的关系上的不同理解而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德谟克利特认为人为必然性所支配,人的感觉妨碍了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感性世界是主观假象,他怀疑所有感觉到的东西。德谟克利特的一生是对世界充满怀疑与探索的一生。他致力于追求超越感性知觉的真实性,一生的足迹走遍半个世界,求学不倦。为了不使感性的目光蒙蔽了理智,他甚至弄瞎了眼睛,最后,带着对知识的绝望离开了人世。伊壁鸠鲁则恰恰相反,他认为人面对世界并非完全是必然性的奴隶,世界充满偶然性,人在世界面前能够获得愉悦。他热爱哲学,热爱思考,相信自己对事物的感觉与思考,致力于从哲学思考中获得快乐,伊壁鸠鲁认为快乐的最终目的“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追求肉体与精神的和谐。伊壁鸠鲁寻求生活的自足,一生仅为探望朋友外出了两次,在临终前,他洗了热水澡,喝了葡萄酒,安然而平静地离开了世界。伊壁鸠鲁由于其对快乐的理解与生活的方式被称作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非常欣赏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识到,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对偶然性的认识直接导致了伊壁鸠鲁不为实在的可能性所局限,更注重对抽象可能性的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由于这种抽象的可能性得到了和解。抽象可能性赋予了人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人能够以自己的尺度来认识、改造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是相互融合的、发展与和谐的,体现了主体对世界的能动性。略去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中关于感性知觉理解的不足之处,马克思的论文始终关注这种主体能动性,并给予了高度赞扬:“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在这种主体能动性中,伊壁鸠鲁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快乐哲学,对世界的认识与作用成为他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快乐来源,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对抗的,世界具有了人的温度,人赋予了世界自己的理解与要求。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和谐内涵的解读贯穿到他之后对唯物主义的探索中。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提出“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表达了他对唯物主义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愿望。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为了在自己的领域内克服敌视人的毫无血肉的精神,唯物主义只好抑制自己的情欲,当一个禁欲主义者。马克思一直没有放弃人在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他认同一种具有人的生命与感觉的唯物主义,认同人能获得幸福生活的唯物主义,这就是和谐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追求一种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并将其融入到社会实践与革命中。只有关注人、重视人与世界和谐关系的唯物主义才能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与更持久的魅力。


相关内容

  • 哲学的当代境界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
  •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是什么? 对现有相关成果的统计研究表明, 对于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回答, 当前学术界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答案是"人的全面发展",占90%以上比重;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人的自由发展".主 ...
  •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 ...
  •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走进课堂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释加牟尼 导学目标 学习要点一:尼罗河的赠予 1.学习提示:了解古埃及国家出现的自然条件-----尼罗河:理解古埃及国家出现与统一:知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金字塔:知 ...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 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 ...
  •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龚 唯 平 作者按照从个别.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作了三个层次的理论剖析.在此,略去了其第一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而刊出另两个层次的原因分析.--编者注 一.经济落后国家的困境与危机的内在 ...
  •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寅恪在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沉两年后,为其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字字用义深刻精要,发人深省.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
  • 施米特[政治的概念]读书笔记
    对自由主义国家观念的批判--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舍勒在柏林德国政治研究院1927年年度庆祝大会上应邀发表演讲--"协调时代中的人".在这次演讲中,舍勒认为,现时代的总体趋势是"协调的时代&quo ...
  • 中华文明史论文
    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 -论中国孔儒文化 中国主导文化是从"老"到"庄":从 "孔"再到"孟",这一路线发展的起来的.发展轨迹是从"道德经"到 ...
  • 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2002-2005年全国自考试卷<美学>(北京全国通用) 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