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 范文中心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11/18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摘要

本文对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各种理论对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如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生态学理论。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是生态安全的核心要素,具体包括三层涵义:①数量安全,②质量安全,③使结构安全。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到城市土地管理的目标设定中,秉承已有的效率与公平原则,强调以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服务功能,人地关系

Ecological safety of the lan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afety of l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main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various theories of l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safety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afety of l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main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various theories of l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safety were studied.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land involved in 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man-land relations theory,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 ecology theory.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afety is a core element of ecological security,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three meanings:①Security Number,②Quality and safety,③The structural safety.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afety, including human and nature, man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society, specifically to urban land management in goal setting,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fficiency and equity have been stressed to the sustainable urban land Development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System services, Man-land relationship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引言

从原始时代到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文明取得了飞速进步。从原始化的采集、渔猎、手工操作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从钻木取火到电的发现,从步行到现代交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等等,都标志着人类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从 20世纪60 年代初开始,资源危机和环境退化问题的阴影开始日益严峻。人口快速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滥用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

土地生态安全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 土地生态平衡期望值的设定及重要阈值的判定(变化的允许范围); 主要土地生态过程演化的连续性、演化状况的监测以及演化的预测和预警; 管理和维护的调控对策等。

1.1关于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土地的定义粗略的划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土地规划学者认为:“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土地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互相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而且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美国经济学者伊利认为:“„„土地这个词„„它的意义不仅指土地的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的东西。”

1.2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 生态安全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提出,但是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而一直也未能形成统一并普遍接受的定义。狭义生态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健康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若将生态安全与保障程度相联系,生态安全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引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广义生态安全概念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1989)提出的定义为代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广义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环境、生态保护上的含义。即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二是外交、军事上的范畴。即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经济的衰退,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1.3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来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安全”的研究。围绕土地的“安全”问题研究,其概念也相继出现多种,主要包括:土地生态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土地健康。归纳众多学者的观点,从概念内涵看,土地生态安全(有的称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或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有的称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义是有较大区别的,前者着重于土地生态系

统自身安全性及其为人类所提供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而土地资源安全的着眼点是保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数量稳定、质量良好,能够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更强调土地作为资源的本质属性。土地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区域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岩土部分内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该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状态。 2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很多,如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伦理学、环境保护学、系统科学、安全科学等。重点是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生态学理论。

2.1人地关系理论

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 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近代以来,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对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意义重大。 不同地域的人地关系有不同的理念。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蕴含着地方文化精神的作用。自然观在空间的分异固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但也与地方文化理念的差异相关联。如果说,初民的自然观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与依附,较少地域差别;那么至迟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域、各民族自然条件、经济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差异,逐步形成了自然观的地域分化。在经典的人地关系理论里又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文化决定论和协调论。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了: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人口承载力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其中,经济学理论包括了:(1)增长的极限理论。是D.H.Meadows在其《增长的极限》一文中提出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支配世界系统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综合,提出了人口不断增长、消费日益提高,而资源则不断减少、污染日益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增长;虽然科技不断进步能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生产的增长是有限的。(2)知识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生态学三个定律:一是高效原理,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二是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三是自我调节原理,即协同的演化着眼于其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

所谓人口承载力理论是指地球系统的资源与环境,由于自身自组织与自我恢复能力存在一个阈值,在特定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下的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数量以及特

定数量人口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地球系统的影响必须控制在这个限度之内,否则,就会影响或危及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这一理论被喻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三大发现之一。 所谓人地系统理论,是指人类社会是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是 地球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它是由地球系统所产生的,同时又与地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包 括经济活动,都受到地球系统的气候(大气圈)、水文与海洋(水圈)、土地与矿产资源(岩石圈)及生物资源(生物圈)的影响,地球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大气圈(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洞)、岩石圈(矿产资源枯竭、沙漠化、土壤退化)及生物圈(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的状态。人地系统理论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陆地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3土地生态学理论

土地生态学概念体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相邻学科,如土地、生态、生态系统等等;另一部分是土地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如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过程、土地生态变化、土地生态分异等等。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土地的生物生产力理论(生物初级生产和再生产理论)、土地的生物栖息和承载功能理论、土地的能量平衡和水循环功能理论、土地的环境功能理论、 土地的生态史理论、土地生态过程理论、土地生态变化规律理论、土地生态分异理论等等。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有:系统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自然等级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和生态学理论(包括种群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

3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土地生态安全的两个个重要标志分别是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未受破坏)和土地为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首先,与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有关的研究包括: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随时间的演化状况;健康诊断等。而其中尤其是生态成熟度与生态价位概念的提出在该研究领域有很大用途。其次,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1.资源功效(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2.资产功效(土地的所有权经济实现与市场实现的主要方式);3.生态功效(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的维护、调节局域气候、净化污染物的效应);4.政治功能(包括土地所体现出政治地位功能等;社会功能——包括社会保险功能、社会地位功能等);5.社会功能(包括社会保险功能、社会地位功能等);6.精神功能(包括人们景观欣赏、精神娱乐等功能)最后,将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定量地反映出来,实质上就是土地利用的生态结果。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可以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定量估算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经济价值。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土地利用的3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2最大经济效果原则,3节约原则。

3.2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分析

土地的生态安全指土地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土地的生态经济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生态环境处于无污染、未 破坏的不受威胁的健康状态。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当某一区域土地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出现问题,则意味着该区域土地系统的生态处于“ 不安全”状态。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是生态安全的核心要素,土地资源安全通常可以理 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具体包括三层涵义:①数量安全,即土地资源的数星多少,常用土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来反映;②质量安全,即维持土地资源具有长期持续和稳定生产能力的土地质量水平;③使结构安全,指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和区域结构的稳定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性是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从而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多重需求对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程度的分析,重点是分析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水域)和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的损失;景观斑块动态;生态演替(自然的和人为的);系统对干扰的阻抗与恢复能力等。此外,重要的土地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无间断和改变)也是土地生态安全的分析内容,包括对过程的方向、强度和速率的判定等。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土地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主要胁迫因子分析;土地生态平衡期望值的设定及重要阈值的判定(变化的允许范围);主要土地生态过程演化的连续性、演化状况的监测以及演化的预测和预警;管理和维护的调控对策等。

3.3土地生态安全变化驱动因素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形演化、植被演替、土壤过程、水热条件、自然灾害等);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等)的综合作用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密切相关,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土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必然会在不同方面对其产生影响,进而对依附于土地的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产生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使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三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渐趋成熟,但结合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下一阶段,整合生态安全研究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两大热点方向上的成果,开展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为国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4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到城市土地管理的目标设定中,秉承已有的效率与公平原则,强调以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土地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包括土地生态资产管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管理、土地生态健康状态管理以及复合生态关系的综合管理等,要求利用土地生态学和管理学知识,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对现有安全保障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安全管理应以减少风险为目标,按照预防和回避风险的目的,设置安全标准,制定、修改法律和法规,

同时建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监控和评估的体制。安全管理则应设定风险规避的优先顺序,制定应急响应和恢复措施等。

4 结语

目前,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土地生态安全作为土地科学与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兴领域,大量的基础理论、概念框架、技术方法和学科体系等问题急需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加强完善基本学科理论研究、构建研究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着眼于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特性,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分析,展开国家、省市等不同尺度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研究,加大普及教育力度,让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全民的重视。

5 参考文献

[1]吕晓.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述评.2010.04.27 资源网

[2]首页.学术期刊.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3期.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3]刘胜华.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立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2):55.

[4]高桂芹,韩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71-273.

[5]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04,26(3): 69-75.

[6]郭凤芝.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3): 61-65.

[7]崔峰.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管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 51-57.

[8]刘勇.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9]吴次芳,鲍海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10]高长波,陈新庚,韦朝海等.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理论基础[J].生态环境,2006,15(1):169-174.

[11]盛乐山,吴次芳,赵哲远.论土地生态伦理及生态文明[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 21(1):50-54.

[12]冯孝杰,高殿森,顾宏波等.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3):30-33.

[13]吴次芳,徐保根.土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相关内容

  • 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摘 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LUCC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使景观破碎化等途径.本文以生态水文学为指导思想, ...
  •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及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41-345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及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探讨 崔芳1,袁博2 (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试验室,陕西宝 ...
  •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问题探讨
    檮檮殑 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殑 令世界称奇.自20世纪70年代末始,短短的30余实现了从关注"有无问题"到"大小问题"再年时间, 到"品质问题"的三大步跨越.这种跨越既是阶段性的成就 ...
  • 土壤学家和他们的名言(第二季)|推荐
    土壤观察的最新文章 土壤学 土壤学家和他们的名言(第二季)|推荐 某人喜欢的话:人类再牛,靠的还是那六吋表土以及飘在其上的雨. 土壤观察 · 07月19日 16:03 广东韶关 广东韶关:不毛之地为何能重结硕果|观察 只有土壤恢复到健康.正 ...
  •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关系
    第27卷第6期地质通报 Vol.27,No.6Jun.,2008 2008年6月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关系 张光辉,严明疆,杨丽芝,刘中培 ...
  •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
    ISSN167l一2900 采矿技术第9卷第4期 2009年7月 CN43一1347/TD MiningTechnology,V01.9,No.4 July2009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 于加云1,漆泰岳2 (1. ...
  •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 ...
  • 景观工程作业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
  •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作者:王鹏飞 栗艳芳 赵丽凯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07期 摘要:以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从生态.文化.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 ...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崔元磊(昭通渔洞水库管理局) 摘要:本文就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现状和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 渔洞水库 昭通渔洞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