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重点 - 范文中心

军事理论重点

09/07

军事理论教程重点

前言:

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一章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四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五是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

(一)产生时期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西周时期。两部兵书——《军志》和《军政》

夏、商、西周时期,人们常以占卜、观察星象等迷信活动来认识和决定战争行动,因而在军事指导思想上,“天命观”是其基本内容。

(二)成熟时期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

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即我国历史上的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朝前期

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时大一统的战争观,二是集中统一的建军观,三是长治久安的国防观,四是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

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不仅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秘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宋神宗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 明朝最为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二、《孙子兵法》简介

《计》篇

本篇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然后,又在“兵者,诡道也”这一观点统帅下,列举了将帅进一步欺敌误敌的十二种战法,即“诡道十二法”,其目的在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篇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 《作战》篇

在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即“兵贵胜,不贵久”

《谋攻》篇

孙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胜”思想,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解释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军事规律,成为古今中外军事科学中的至理名言。 《形》篇

孙子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势》篇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也就是说,既需要“择人”——选择优秀的指挥员,又需要“任势”——利用有利的战争态势,这样才能用力很小而战果巨大。

《军争》篇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军争的基本原则。

《行军》篇

指出志军必须以“令之为文,齐之以武”为原则

《火攻》篇

孙子一再告诫人们:“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

《用间》篇

孙子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毛泽东的战争观,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争本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毛泽东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充分说明: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

战争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它必然随着私有制、阶级的根除而灭亡

(二)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知道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

第二,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第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人民军队的性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就决定了我们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于人民军队的宗旨作了精辟的概括,确立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唯一的宗旨。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二)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三)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四)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五)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六、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二)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三)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四)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五)力求实现歼灭战

(六)集合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七)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 和平与发展史当代世界的主题

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

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后来他更透彻地论述了这两大问题的精神实质:东西问题,即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南北问题,即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

2.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3. 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邓小平关于“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根源”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1)提出了线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2)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

(3)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 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 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第一,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第二,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第三,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

第四,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四)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 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 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第四节、冷战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

一、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江泽民紧紧围绕着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明确指出,实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二、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上,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在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上,提出军队要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1.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

2.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3. 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4.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

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第二章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祖国统一问题

一、我国周边边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一)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我国拥有约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我国地缘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1. 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 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 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4. 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1. 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国土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 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 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 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5. 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

一是海洋政治利益

二是海洋经济利益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

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的手段和方法

第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

第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大经济和技术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保障。

第三,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需要在所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

第四,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需要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

第五,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拥有一支制海型的海上力量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

1. 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2. 军事上,对全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3. 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三、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3.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1)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

(3)同台独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胡锦涛在2008年3月4日指出,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四、积极提倡新的安全观念,营造睦邻友好环境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

(一)新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

核心内涵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三)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

中国对待核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第三章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概念及其要素

(一)国防概念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1. 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 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一个国家的主权是指该国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最神圣的权力。

因此,捍卫国家的主权,始终是国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4)保障国家的安全。

3. 国防的手段

我国国防的手段和范围界定为: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 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国防历史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四)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指导体制

(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有: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袭击或者必须履行国际共同组织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三)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二、武装力量体制

中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

(一)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 陆军

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武警部队必然有不同于人民解放军的组织领导体制。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三、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它是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验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1. 武装力量动员

2. 国民经济动员

3. 人民防空动员

4. 国防交通动员

5. 政治动员

四、我国的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公民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三)学生军事训练

1. 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国防教育的目的

《国防教育法》第3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这一规定明确了国防教育的目的。

第四章

第二节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二)制导方式

制导技术是指实现导引和控制飞行器按照特定基准(规律),选择飞行路线去寻找和攻击目标的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制导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寻的指导、自主制导、遥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有以下特点:

(1)命中精度高

(2)作战效能高

精确制导武器主要分为导弹和制导弹药两大类。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一)增强打击效果

(二)扩大打击范围

(三)提高突防能力

(四)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及其含义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对现代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部队

二是信息化武器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三是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标是摧毁敌主导作战的“三大”系统 五是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争夺的制高点

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一)情报战

(二)电子战

(三)网络战

(四)心理战

(五)摧毁战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一)作战空间多维化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三)作战环节精确化

(四)战场行动快速化

(五)作战方式非接触


相关内容

  • 关于军事物流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战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军委江泽民主席指出,"战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新世纪.新发展>第135页,全军后勤学术中心,2000年1月第1版).一个国家.一个军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不能没有战略.军事物流事 ...
  • 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
  • 军事理论答案
    第一章 中国国防 一.名词解释: 1.国防:国家采取的防卫活动,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2) 2.国防建设:是 ...
  •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陈海宏 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 [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 ...
  • [军事运筹学]百科名片
    军事运筹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军事运筹学是应用数学工具和现代计算技术对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现代军事科学的组成部分.解决现代条件下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中一系列复杂的指挥控制问题,不但 ...
  • 辅助矿山救护队工作计划
    百里杜鹃渝兴煤矿 辅助矿山救护队工作计划 (2013年度) 二〇一三年二月 目 录 一.兼职救护队工作计划 ............................... 3 (一)长远规划 ........................ ...
  • 20**年 军事理论范围(含答案)
    A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 1.美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 2.现代国防是国家_____综合实力的体现. 3.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 ...
  •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讲义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 法租界 ...
  •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交通因素.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