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_唐春 - 范文中心

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_唐春

11/23

第2卷 第4期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V ol. 2 No.4 2004年8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Aug. 2004

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

唐 春 虞 文

(湘潭大学 科研处,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中的人已经成为一种融合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文化底蕴在内的复杂人,组织的经营和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员工的自主投入性和自我能力的提高,以达到组织繁荣和发展的目标。本文着重从人本主义的实质、管理模式、转变过程等三个方面对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进行分析,着力挖掘富有东方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组织;人本主义;管理;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D6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97(2004)04-0009-02

与管理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行为科学学派曾先后提出过4种有关人性的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的“复杂人”假设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可能是纯粹的“自由人”。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组织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组织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组织更加注重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组织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组织繁荣和发展的目标,因此组织中的人在实际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融合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文化底蕴在内的复杂人。对于这些复杂人的管理,不能简单的遵循以前传统管理理论,而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有新的内容和管理模式,这就是“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组织所采纳。

但是同样的模式在互不相同的国家当中实施,是否都能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呢?据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文化沟通。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过去的研究中,理论家和组织家都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大弱点。而事实上,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

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

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即如何使组织中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而人又是生在文化中,长在文化中的,作为组织的管理者,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他们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便存在着不同,这种理念被带入管理行为当中,反过来又对最初的理念起着强化作用。作为组织当中的员工,内心深处都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这会使他们形成在工作中应该怎样被对待的模式,以及对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因而人本主义管理在诸多管理形式中对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得最为敏感。[1]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我们认为,要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实质。虽然在西方管理研究中曾先后出现过多种人性假设,但没有一种人性假设是建立在科学、全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根本原因是对人的需要和工作动机缺乏深入的理论概括。我们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动机理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

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它心理模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据此,我们进一步认为,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

其次,要理解人本管理,还要把握什么是“人本”。从本原上来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现代组织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组织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因此,从

9

*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02RY1050. 收稿日期:2004-03-20

作者简介:唐春(1969-),四川蓬安人,工程师。

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二、组织当中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之下为各国组织所大力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我们这里将其内容概括:(1)员工结成组织,在组织中广泛地融入和参与管理。(2)通过工作流程设计,使员工的工作更富有灵活性,并体现出责任感。(3)为员工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4)为员工在工作当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5)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更强调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6)协调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7)构建基于员工工作业绩的奖励制度。[2]

就我们所知,上述人本主义管理模式正在各国组织中广泛被采纳和实施。

三、传统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的转变

20世纪70——80年代,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日本及一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以举世瞩目的高速度飞速发展,引起西方众多国家管理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买来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极力推崇的《孙子兵法》、《论语》、《周易》等饱含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书籍,潜心研究,吸取东方管理的独到之处。他们发现这些国家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有着独到见解: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人才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东方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管理领域这种人性回归思想,是东方人事管理最突出的标志之一[3]。那么,如何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转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来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种经济现象被人们称为“新经济”。新经济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不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独立产物,而是以东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把东西方在管理方面的优势互补,博采众家之长而产生的新现象。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资源观,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突出。根据世界银行报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同时,新经济使全球范围内的组织竞争更加激10

烈,组织竞争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组织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是一个关乎组织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4]。

新经济时代使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和信息网络化。这种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赋予了人力资源管理以新的时代特点:第一,管理观念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制约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层次化。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组织文化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第四,实施能够满足员工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第五,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网络化。

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新型人本主义管理转变所面临的问题是:第一,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第二,理论滞后,缺乏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第三,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5]

针对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应具备的特点与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之间的对比,我们认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组织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组织战略性资源的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性管理的观念;树立人力资本观念。

第二,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组织应根据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把握聘任、配置、激励、培训、考核、维护六个环节。

第三,培育良好的组织文化。

总之,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需要其中的管理者和每一个成员的细心研究,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质。管理者为员工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员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自觉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管理者和员工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能,降低工作成本,从而真正实现充满人性的人本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红梅.文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J].清华管理评

论,2003.(5).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9.

[3]苏双碧.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J].学术研究.2001.(1). [4]王武瀛.科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人文困境——关于中国管理

制度创新与传统文化相对滞后的矛盾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0.(5).

[5]梁瑜锋.高校班级有效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现代教

学,2003.(9). (下转第21页)

方面去看审美情感,那么,我们只是分享到主人公的情感、意志,而体会不到悲剧自身的美,我们只有以旁观者的态度,超然地领会其中蕴含的美,才是在真正欣赏艺术作品。“道德同情使我们对客体采取行动,而审美同情则使我们和客体一起行

[2]P323

正是这些情感为意志过程打下了基础。 动。”

3、审美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

欣赏者在欣赏悲剧的情感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的情感变化, 会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这是一种在本质上不同于逻辑判断的情感判断来实现的理想,它也是情感过程向意志过程靠近的“临界状态”。通过对审美情境的思索和玩味,我们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升华了情感,甚至提高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德莱塞曾说过:“哲学能给人教益,但它通过概念来完成这个工作,

[5]P309

那就不是愉快地、或不如通过例子那样令人愉快。通过例子来消除激情,因此是悲剧所能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

悲剧的审美心理主要是一种情感过程。这种情感是由以道德感受为主的认识过程引起的,同时又强化着道德感受。所以,在审美心理的感性形式中潜藏着理性思考,非功利中潜藏着功利性。

可以看出,从欣赏者角度分析悲剧的特征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对我们全面考察悲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 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M].三联书店,1999. [2]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3]丁宁.接受之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亚里斯多德.诗学[A].西方文论选(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德莱顿.悲剧批评的基础[A].西方文论选(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On the Appreciative Audience of Tragedy

DUAN Li-li

(School of Humanitie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Abstract: Tragedy derives from the common spirits and sentiment. The mistery that the tragedy shows is not identical with the suffering in reality. The figure of tragedy is not the same with the existing person. The course of aesthetical phychology is sentimental.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idealism.

Key Words: appreciative audience; aesthetical psychology; sentimental course.

(上接第10页)

Humanitarianism Management within Organization

TANG Chun YU Wen

(Scientific research division of Xian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In this age of intellectual economy, since individuals in the organization are with a multi-cultural base of economy, society and politics etc., management has undergone a profound change. To achieve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the management has to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staff’s initiative and elevation of ability. This essay analyzes humanitarianism management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humanitarianism essence, management model and it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oriental management ideology and measures.

Keywords: organization ;humanitarianism ;management ;model transformation.

21


相关内容

  • 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基 ...
  •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 ...
  •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 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
  • 高中政治选修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1.15世纪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流通领域. ...
  •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2008年9月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管理思想史总结
    重点 理解 一般了解 一:导论p9-11 第一篇: 1.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了解):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古代巴比伦的管理思想: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 2.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理解)P16 荷马时代的部落管 ...
  • 中国官方特色排比句集锦
    中国特色官语排比句集锦01辑 本<集锦>收集范围主要为公开发表的省部级以上官方文件.领导讲话.新闻评述和学者论文.官府文书讲究一套准确.严谨.规范.统一.完美的程式化语言,排比句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为官府文员必备的知识:这些排比句 ...
  •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梳理
    课 程 考 核 课 程 考 核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修课计划 课 程 考 核 课 程 考 核 课程总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学接近三年,在工商管理系读了两年,再加上转系之前,在岳麓书院读了一年,学的知识虽多,却没有好好总结过.今借此机 ...
  • 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定义
    一.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定义 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旨在引领组织广大同学开展相关自我服务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权益维护.职业规划)及学生会内部的自我服务工作(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交流). 学生会的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