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 范文中心

浅谈电视新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07/22

浅谈电视新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周勋 邯郸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的结构如同高楼大厦的框架,在盖房子之前就先把图纸绘出来,然后根据图纸,筹备所需的各种材料。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既不至于造成浪费,又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拍摄电视新闻同样是这个道理。

电视新闻是一种融合多种符号的视听兼备的新闻形式。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不仅有画面、解说,有的还有记者出的现场、不同人物的同期声、现场的效果声、背景资料、编后话、记者感言等等多种元素。每一条电视新闻作品的产生也是多环节很复杂的。不仅需要记者亲临事件现场拍摄画面,而且还要做一些相关的人物采访,写出解说词,不仅需要播音员配音,还要编辑剪辑画面。正是这种多符号、多环节,在拍摄画面时,头脑里如果没有新闻的结构感,就很难组织计划拍摄,很难拍出经典的新闻作品。

一个预先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拍摄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每个电视人都应该培养结构感,有了结构就有了简单的拍摄计划,就会让即将的拍摄采访变得有目的和很强的针对性。

当然,不是拍摄所有的新闻都需要结构意识支配。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无论是来自一线的报道,还是全国各地紧急救援的报道,一个共同的特点突出了现场感。那时的电视新闻所谓的结构感就是一个现场感。随着救援的不断进展,把最新的情况和画面展现给观众。

然而,在我们的电视报道中,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以及重大事

件的现场直播还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过去时态。采访过去时态的新闻,就非常有必要在采访之前有一个大致的结构,也就是设计好一个大概的图纸,需要哪些镜头,需要做什么采访,需要怎么样的记者出镜等等,都有了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采访现场,一定会有新的元素和我们的计划有所冲突,但它的结构不会变,现场的新元素只会当做材料插到我们的结构里,只会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细致。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夺得32枚金牌,这一成绩令中华民族骄傲、自豪。闭幕那天一大早,笔者和同事采访邯郸安居社区广安小区的居民们正在敲锣打鼓庆祝这一辉煌成绩。为了突出气氛,把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表达出来,我们现场勾勒了新闻结构,主题定位在喝彩雅典期待北京,表现形式采用新闻特写。结构出来了,拍摄画面时就有了很明确的目的,用记者出镜突出了新闻的现场感,用20秒的现场实况表现欢庆气氛,用居民激情豪迈的诗句表达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由于胸有成竹,拍摄这条新闻只有了半个小时,这条新闻于当晚不仅在本台和省台播发,还在中央台《新闻联播》汇编的奥运新闻中打头播出。

同样是采访拍摄一条新闻,开机之前头脑里没有个想象,就只能是见啥拍啥,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拍回来的画面到不少,能用得上的却寥寥无几。甚至拍了半天很多画面与主题毫不相干。有一次陪同省台的记者采访邯郸一个铁路的和谐拆迁,这个是过去的事情了,本可以有大量的资料做参考。但采访前,这位记者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工作,也没有设计好结构,就开始做大量的采访,最终回去写稿子,

剪辑片子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功夫,虽然片子最后也是发了,但播出的效果很不好,没有什么冲击力和变现力。没有预先设计好的一个结构,很难做出精彩的采访。

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往往起先于一个好的结构设计,有备而来。报道某一事件的动机产生后,就要对新闻结构进行谋划设计。不然,记者用不用出现场,在什么环境出现场,记者的现场说些什么;同期声谁来说,几个人讲,在什么地方讲;人物的情绪是激情澎湃,还是稳重平实,是面带沉痛,还是喜形于色;那些用全景表现,那些用近景、特写表现,是用运动镜头还是用固定镜头等等。如果没有最先的一个结构设计,一切都成了雾里看花,无从下手。

2002年笔者参与拍摄了一条《三个代表在基层:兼庄乡“政误”公开顺民心》的新闻,新闻本身主题很鲜明,作法很新鲜,因为时间紧迫开机拍摄时还没有成型的片子结构,结果拍的很多镜头用不上,做了不少无用功。尽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但其中的遗憾让笔者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东柳林村正在公开上一季度的工作失误,本来就有很强的冲击力,恰恰就是没有拍好。假如拍摄之前心里有个基本的形态,怎么抓取就有了恰当的定位。比如说,卡住公开现场镜头推上去,把“政误”两个字强调出来,画面的冲击力可想而知。为什么如此关键的镜头没拍好,究其原因就是头脑里没有先期设计好,没掂量出它的份量。

现在我们很多电视同行就缺乏这种采访设计结构的意识,一些从业时间较短的年轻记者更是这样,走到一个地方扛起摄像机就拍,然

后给被采访单位要个材料,三勾两抹就写出个稿子,贴上画面就要播出,且不说有没有现场感,整个片子想告诉观众什么,甚至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改革创新,我们的电视工作者有必要养成采访设计结构的习惯,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构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拍摄出更贴切主题的镜头,采访到更精彩的同期声,做出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作者单位:邯郸广播电视台 联系方式:[1**********])


相关内容

  • 浅谈企业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策划
    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报道策划越来越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重视.新闻报道策划是在媒介产品投入生产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持续进行的一种策划,它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 ...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重点全面复习材料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 ...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之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 ...
  • 电视编导基础--新闻.纪录片.教育.文艺节目制作
    [书籍] 阅3  转自  公众公开  13-04-08 16:58 新闻写作技巧(4篇) 阅2  转自  公众公开  13-04-08 16:52 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 ...
  • 电视编导的就业前景
    电视编导的就业前景.txt 电视编导的就业前景 广电专业毕业后当然是进传媒系统了,像电视台.广播电台一类,具体工作可以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也有很多例子的(比如大家 ...
  • 巴西国际传播的发展与特点_周俊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View 巴西国际传播的发展与特点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1.91亿)和国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均居世界第五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巴西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发展速度,吸引了世界各国注 ...
  • 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
    阿荣旗电视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 为响应全旗在新闻在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台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
  •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 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 ...
  • 关于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报道的意见
    NH140-0202-2006-00022 新广 [2006]22号 新野县广播电视局 关于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报道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 ...
  •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 广播事业的诞生 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 [广播时代的开始] 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3 1922年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