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反比例"教学设计

05/20

“反比例”教学设计 杨陵区揉谷中心小学 张芳侠

课题: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

教材分析:《反比例》是在《正比例》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有了感性的知识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迁移、类比,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教学情境来学习反比例,通过学生的认知、分析、总结来思考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学生初步领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类比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归纳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说说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断下面题中的哪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4)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二、创设情境

我们的总钱数一定,单价越贵,买的就„„,单价越便宜,买的就越„„ 学生齐声回答:我们的总钱数一定,单价越贵,买的就越少,单价越便宜,买的就越多。

提问: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有怎样的关系 ? 学生猜想、困惑„„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说: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就明白了,我们一起努力来学习。

三、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1、提问:在表一中,有哪几个量?有什么关系?

2、在表二中,有哪几个量?有什么关系?

3、表一和表二中的关系相同吗?

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学生交流汇报

(二)课件出示情境二

学生填表

提问:

1、表中有哪几种量?

2、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

4、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写出关系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师小结(课件出示):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量的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扩大,时间反而缩小;速度缩小,时间反而扩大;速度和时间的积一定。

(三)课件出示情境三

2、集体讲评。

3、师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同学们计算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多少?积的实质是什么?

5、你能说出关系式吗?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师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

6、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1)情境(二)和情境(三)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课件展示):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在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揭示课题:反比例

(2)请一个同学说一下情境(二)和情境(三)的反比例关系。

(3)师提问:像情境(一)中的哪个小题是成反比例呢?

(4)上课时提的问题: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单价成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回答

四、课堂检测(课件出示智慧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只是变化的方向不一定)。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

2、如果xy=k(一定),那么x 和 y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3、小明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完的题( )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中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五、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六、探究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这三种量中,在什么情况下,两种量成反比例?在什么情况下,两种量成正比例?(指名学生说一说)

七、课堂小结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片刻,谈收获

2、判断两种相关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回答。

八、布置作业

1、课本26页1、2题

2、找一找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


相关内容

  • 正比例练习教案
    [课 题]解比例练习课 [设计教师]郑遂珍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9-11题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会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养成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 [教学方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 ...
  •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46页,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反比例关系的 ...
  •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 ...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第一课时的内容.我的说课将从教材. ...
  •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得,主要是比例的应用.首先通过对比例.正反比例的复习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然后展开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
  • 比例的意义活动案例
    比例的意义活动案例 北汉学区大李小学 王永梅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 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 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
  • 初中数学课堂合理性教学环节浅谈
    初中数学课堂合理性教学环节浅谈 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若干环节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多年思考和探索,现把研究结果浅谈如下: 一.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目标设定指的是针对初中数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毫无 ...
  • 建筑企业组织架构案例
    建筑企业组织架构案例 标本一:某企业人员规模1000多人,下属有10多个分.子公司,早一些的子公司成立有30多年历史,新近也成立了几个独立核算的外地分院.总院资质比较全,规模较大的子公司也有自己的独立资质,新成立的分.子公司大部分依靠总院的 ...
  • 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例尺> 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43页的例6及"练一练",练习八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