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共同带来的思考_陈晨 - 范文中心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共同带来的思考_陈晨

11/24

学术论坛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共同带来的思考

陈晨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讨论的都是关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有着

实际的理论意义。[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科技;培养一、问题提出背景

李约瑟,著名生物化学家,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他在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18世纪以后却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为什么近代科学的兴起发生在欧洲,而不是发生在处于东亚文明中心的中国?这类问题后来演绎成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未能萌发现代科学的“中国难题”,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无独有偶,2005年初温总理在看望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钱老时,钱老对总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回顾过去,这么多年来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出现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超越国民时期培养出来的大师!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原因之一所有的大学办学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二、“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原因分析(一)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阻碍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在明朝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封建极权统治、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一大批思想者不得不沉默。“文字狱”使思想禁锢,封建极权统治的大刀,让诸多学者缄口停手,在漫长的寂寞中含泪悲叹。后来出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清朝学者,以他们“没落”的心态抗拒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科学,使中国人对近代科学的创建贡献甚微。原来的传统科学技术得不到飞快的发展,对西方新兴的科学又予以抗拒,结果使中国科技打打落后于世界水平。在这一段历史过程中,我们因为目光短浅,因为不尊重知识,没认清形势、认清自己,而给我们的生活蒙上浓重阴影。

(二)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中国封建王朝依赖农业,满足于落后的生产力,鼓励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追求世外桃源。这种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生产资料掌握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故而能够形成“地主剥削农民”的阶级关系。这种生产方式下人们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他们向往自然,爱慕自然,很容易得到满足,不喜欢改变,也没办法去想象改变。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发明与发现,但他们都不曾受到鼓励,反而,却受到了抨击。因此形成了黄土文化。相反西方国家商业的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创新意识增强,欧洲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倡导以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为指导的人文精神,这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使欧洲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文化有明显的不同。西方文化比较注重人与物的关系。中国文化看重的是“人”而不是“物”,靠人来处理和解决人的事情,发展人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黎松强,张学先.解"李约瑟难题"看现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社会运作以“德治”为主,“法治”为次,主要以人的内在力量来规范个人的思想行为,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的。在西方文化中,科学必须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做人”而不是“做事”

按照文化理性的要求去模仿和运用数学的模式,而数学则成为对文化起主导作用的理想解释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在这种思想体系下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结构,西方重求真,东方重求善。西方重科学,东方重道德。

三、“钱学森之问”当代的“李约瑟难题”及其解决之道(一)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

相对应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链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至融合成连续的整体。科学的技术化,是指在总体的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内容。技术的科学化,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第二至技术创造发明是根据已有的基础科研成果,即进步是以科学成果为依据。

(二)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既要提高整体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又要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和社会各大群体之间利益的关系,使社会个群体的内部和各群体之间能够实现彼此的利益相互兼顾,理解与互动,表现出一种相对公正、公平的状态。所以,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协调好社会各大群体之间个群体内部的利益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构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能动作用,构建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全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整个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入地了解中国,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我们要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贯彻依法治国,以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人才产出机制,在自由、民主、法治、包容的环境下才能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长的沃土,才能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唯有如此,我们的科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的真正解决“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

作者简介:陈晨,1986年生,男,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

TECHNOLOGYWIND

153


相关内容

  • 阅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1<逃家小兔>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透过学习这本图书的内容,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了解父母管教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习主动与家人沟通,并对家人付出自己的关怀. 二.教学重点﹕ 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想象故事的情节: 朗读和理解绘本 ...
  • 浅论先进文化环境对我国科技创新的作用
    浅论先进文化环境对我国科技创新的作用 [摘要]:文章从文化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解析,文化及文化环境是顺应时代不断发展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在知识经济的潮流下提出了先进文化的概念,同时使我们认识到构建先进的文化环境对 ...
  • 近代科技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近代科技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摘要:"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繁华异常, ...
  • 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的思考
    浅析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建筑学研究方法>一书,对目前建筑学界的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指出方法的重要性.理论思维是学界中的研究学者应该注重培养的思维方式.作为 ...
  • 小学生演讲稿--知荣明耻,从我做起
    精选范文:小学生演讲稿--知荣明耻,从我做起(共2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来自×小学五年三班的××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知荣明耻,从我做起>. 母 亲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美丽,明辨是非.有的人要 ...
  • 王猛: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王猛: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标签:世博会科技2013-05-01 12:11 星期三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由世博会想起的 ...................................................... ...
  • 群分享|这些开放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周二的群分享,我们讨论了话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网络课程或演讲集?」,水母在这里整理几件给大家.你也可以加入利器微信群,一起分享你的利器. ▽ Codecademy ▍名称:Codecademy ▍推荐人:超儿|产品经理 推荐个自己一直用的 ...
  •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精彩的结束语
    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彩的好课如听一场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一堂课结束时的三言两语--课堂结束语,也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 ...
  • 旧约圣经讲章(十)
    作者:钟马田 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在他主人面前为尊为大,因耶和华曾藉他使亚兰人得胜: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长了大麻疯.                            列王纪下五1 列王纪下第五章记载亚兰王的元帅乃缦的故事.我提出这个故事 ...
  •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初中篇 一.文学 本领域图书注重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再收入,且每位作家一般只收录一部代表性作品.在切实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深入的思考,并在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