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08/26

宁陕县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 《“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沙沟小学 孙庆刚 教材简析:

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研究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本课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概念,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1. “盐的溶解”,2. “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汇报交流、建立概念———拓展应用”的探究思路来进行,引领学生体验盐的溶解、盐水的蒸发过程,由此建立可逆变化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但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撕开白纸”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

设计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体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建立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小包食盐;少量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200ml 小烧杯、玻璃棒(或竹筷)、蒸发皿;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坩埚钳(或试管夹);滴管;镊子;湿抹布等。 教师演示材料:1张白纸、海水晒盐等相关资料;课件。

一、导入新课

1. 器材介绍与确认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饮用纯净水,大家都知道,它有什么特征 ?

学生:无色无味。

师:桌上还有两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

(估计学生都认识食盐并能正确判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果直接说出是食盐,“一看就知道是食盐,不错,很有经验!”;如果有人尝了,“请问,你是估计是食盐然后再尝,还是一开始就尝了?”、“你很大胆,幸亏老师今天准备的真是食盐,否则就难以保障你的安全了,请记住,以后可不要轻易尝试不明的物体。”)

(设计意图:面对摆在桌上的器材,学生是最为关注的,本课教学直接从器材介绍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引领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认识纯净水的特征和确认食盐的活动,为后面验证白色结晶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做好了铺垫。)

2. 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过也尝过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

(2)实验方法交流

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②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③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

(设计意图:水能溶解食盐是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将食盐“变”没的过程融入小竞赛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引出课题

①引出问题

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学生纷纷发言。

②板书课题

学生说能时,相机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变来变去的盐)

二、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1. 实验方法交流

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①人工加热;②太阳晒;③风干;④将水蒸发⑤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先进行发散式地实验设计,通过交流将看似不同而实质一样的实验设计初步进行方法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为后面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变化过程示意图打好了基础。)

2. 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请小组长上来领,小心别碰坏了。

学生拿出器材后,课件出示实验器材名称,引领学生一一认识。

3. 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分次提供材料、第二次材料每组又不同(既有规范的实验室用器材,又有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器材),体现出材料是“有结构”的,也告诉学生其实科学就存于我们的生活中。)

学生发言。

4. 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除了你们说到应注意的地方外还应该注意: (课件出示:①由于时间关系,蒸发皿中的盐水不要太多,用滴管吸入盐水,然后滴入蒸发皿,滴两次即可;②不要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冷却的器材,拿取蒸发皿时一定要用坩埚钳(试管夹),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以免烫伤;③当水开始冒泡时,可拿书本遮挡,防止盐水溅到;④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并随时做好记录;⑤正确使用酒精灯,若火焰太小可以熄灭后用镊子将灯芯稍微拔起再点燃,水快干时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⑥重点强调酒精灯点燃、熄灭方法,加热时火焰的高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逐步培养科学素养,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师:明白了吗?开始加热吧。

5. 学生提取食盐

(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

(设计意图:实验之前的交待是必不可少的,实验中的指导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

对性。)

6. 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估计学生会从尝、只放了盐没放别的东西、纯净水、容器已消毒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学生已经尝过或者首先说到“尝”的方法,可以说:“敢于尝,说明你已经认为它不是产生的新物质,确认它就是盐,请说说你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将能够想到的证据表述出来,然后给予肯定:“说得好,有理有据,虽然很多情况下,加热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但今天这个实验并不会产生新物质”)

(设计意图:再次梳理并板书,将复杂的变化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确认食盐变回来了”的活动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三、实验、建立科学概念

1. 建立可逆变化的概念并完整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课题这两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师:你还能列举出像盐这样能变来变去的例子吗?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程)

(简要回顾、评议学生先前所想到的提取食盐的方法)

2. 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那么,是不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现象都是可逆的呢?(生:不是)下面,我们做一个撕纸的游戏。

(请1生上台将一张白纸撕成两半)。

师:请稍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师有个要求,麻烦你把撕开的纸给变回来。

(估计学生会摇头说变不回来,教师可让他说出理由,然后说:“看来是真变不回来了,。”) 师(对全班同学):它从一张变成两半,还能再变回来吗?

(估计学生会有争议,认为可以变回来的同学可能说出“胶水粘接”、“串起来”等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最后用“盐溶解后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盐”的示意图检验“纸撕开后能否变回原来那个没有缝隙的纸”,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判断撕开纸的过程是否可逆,帮助学生理解可逆变化与不可

逆变化的区别,完善概念体系。

四、拓展延伸

1. 判断表格中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课件出示:教材51页的表格,让学生判断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2.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教师导言:对于可逆变化应用的实例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了。

(课件出示:煮海为盐,可逆变化,有利)

(设计意图:通过演绎应用进一步检验、巩固概念体系,又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

3. 完成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堂检测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变化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和判断,加之激励性的 ,让学生意犹未尽,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4. 进行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言,对本节课的重点科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巩固科学知识。)

五、推荐作业

(课件出示)回家后参照教材52页利用蜡烛的可逆变化现象制作一个蜡星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让学生建立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板书设计:

“变”来“变”去的盐

加水溶解

盐 盐水

将水蒸发


相关内容

  • 怎样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这就是从 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 素的设计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转变 体育教学设计的 ...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机械类毕业设计题目
    机械机电类:1.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2.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3.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4.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5.实验用减速器的设计6.管套压装专机设计7.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8.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
  • 浅谈教学设计模式
    [摘 要]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式 知 ...
  •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辞海>对"生成"的解释为"变易",即对"无"的否定或对"有&qu ...
  • 设计概论全部自考
    绪论--(じ★ve冰封)1. 设计的含义?设计是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的计划方案或设计方案,是思维.创造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最终是以某种符号(语言.文字.图样及模型等)表达出来.2. 设计可分为三类:(1)精神活动层面(2)造物活动层面(3)非物 ...
  •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策略与成功保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虽然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构成,但归根结蒂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就有"师傅领进门,学不学在个人"的谚语,印欧语系中也有类似中国的"牛不喝水 ...
  • 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1
    如何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日益深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媒体的日新月异.反过来讲,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媒体保障.现代教学媒体所处的媒体环境也较 ...
  •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教学前的实际状况.例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已经达到何 ...
  •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第20期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罗儒国 摘要: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由于教师的"物化",教学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被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