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 范文中心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12/29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王守明 冷高峰 赵帅 毛广文

【摘要】 目的 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56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来源、易联合感染的间隙、细菌培养结果、彩超、CT、MRI 表现。结果 本组48例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早期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一旦发生多间隙感染,即可通过CT、MRI了解病变的发展动态、程度和病变范围,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实施正确可行的治疗,首选广谱抗生素,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治疗doi :10.3969/j.issn.1673-5552.2010.13.0046【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552(2010)13-0066-01

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其中填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如发生感染,这些组织可被破坏而变为炎性产物,充满间隙,并可向相邻间隙扩散。临床上,根据张口受限,面部红、肿、热痛,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典型表现,就可以诊断为口腔颌面部感染。但由于部分间隙位置深在,临床检查不易达到,加之结构复杂、交通广泛,正确定位比较困难。间隙感染发生在软组织,当前较先进的诊断技术设备还是超声、MRI,它们是检查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收集我科2006年~2009年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住院患者56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尤其是深度间隙感染进行判断(判定是脓肿还是蜂窝组织炎阶段),必要时进行MRI 检查,需向家属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4例,女32例,年龄6~70岁,10岁以下16例,60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7d,最长35d。多有一个间隙感染后扩散所引起,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眶下间隙感染13例,咬肌间隙13例,翼下间隙7例,舌下间隙6例,咽旁间隙2例,下颌间隙14例,颏下间隙6例,颊间隙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感染;眶下间隙感染中12例牙源性,1例医源性;翼下间隙感染中牙源性6例,医源性1例;下颌间隙感染中牙源性4例,腺源性10例;颏下间隙感染中牙源性2例,腺源性2例;颊间隙感染中牙源性2例,腺源性3例。

本组以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组成的口底联合感染最常见,其次是咬肌间隙、翼下颌面间隙之间的联合感染,除口底间隙外其他部位的间隙感染都位于颌面部同侧,全部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其中15例无细菌生长,20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为链球菌,1例为大肠杆菌,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的41例患者,经药敏试验找到敏感抗生素。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综合治疗。首先选用广谱抗生素与甲硝唑针联合应用,并用一定量的激素,在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面部治

首次用疗:炎症早期局部敷中药,一旦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

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0.2%甲硝唑针最后冲洗,置放引流条,以后用生理盐水、甲硝唑针1次/d交替冲洗及时更换引流条,保持引流畅通。

2 结果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和脓肿,本组48例

治疗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并发边缘性骨髓炎,3例并发败血症,从CT 和MRI 检查得出的结论是38例蜂窝组织炎,18例脓肿。经积极治疗痊愈,取得良好的效果。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感染常沿筋膜间隙曼延,向邻近间隙扩散,引起败血症。累及颈部者甚至可形成纵膈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近几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有关学者资料显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系指2个以上间隙感染,多是由1个间隙感染其他间隙所致。医源性、血源性、损伤性较

[1]

少见。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牙齿及颌骨关系密切,牙源性感染极易波及周围间隙,并且以根尖周炎和冠周炎为主,因此,起始部位多位于颌骨和牙根关系密切的间隙,如咬肌间隙、眶下间隙等。本组由牙源性引起的多间隙感染多为青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多为冠周炎,老年人多为根尖周炎导致。少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屏障技能的重要结构网状结缔组织未完全形成,淋巴结感染后易穿破被膜,形成结外蜂窝组织炎[2]。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均为蜂窝组织所充满并有血管神经穿行,蜂窝组织伴随血管神经束,从一个间隙进入另一个间隙组织,由近及远波及一个或数个间隙[3]。本组间隙感染的患者都是有一个间隙感染后向邻近间隙扩散所致。一个间隙感染后邻近间隙首先受累,再进一步向远处扩散,形成了多间隙感染,其中位于多间隙中心通过广泛的间隙如翼下间隙受累及次数最多,通过少的间隙如翼腭间隙受感染累及次数最少。下颌骨与舌及舌骨之间有多组肌肉,走形互相交错,在肌与肌之间,肌与下颌骨之间充满着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导致由两侧颌下、颌下及舌下面间隙组成的口底间隙之间相互通连,其中某一间隙的感染可扩散到整个口底间隙,引起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受累间隙相应部位出现明显炎症反应,脓肿形成后,浅间隙可出现波动感,深间隙出现凹陷性水肿或明显的压痛点。全身中毒症状一般较为明显,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首先应注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缓解中毒症状,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颌面部浅筋膜间隙感染的治疗:首先应鉴别蜂窝组织炎期和脓肿形成期,才能决定是否需作切开引流及在何处切开引流(定性、定位)。在急症期由于红肿、热痛明显,患者不合作,作出波

作者单位: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人民医院口腔科

作者简介:王守明(1957-),男,大专学历,主治医师,科主任。Email :gmyyzbb@163.com

(下转P46)

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电解质紊乱等。糖尿病常伴发心肌或神经系统损伤,使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伤口愈合亦受影响。因此,合理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血糖,使糖尿病骨折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十分重要。

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均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如不及时治疗,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心肾功能损害、感染等并发症,使手术及整个治疗过程危险性增大。现代麻醉学及临床

[2]

麻醉与创伤可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内分泌学研究指出,

应,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直接或间接拮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生成,使血糖水平升高。当血糖超过肾阈值时则出现尿糖,渗透性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下降,而且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肝糖原和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为了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根据患者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不

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同,根据国内外经验[3]和我们的治疗体会,

措施:①完善各项检查,明确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②提倡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值的不同应用个体化胰岛素治疗,必要时可应用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多少范围内目前观点仍不一致。国外有学者[4]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5.6~9.4mmol/L,以略高于正常(6.4mmol/L)为宜;国内

[5]

有作者主张术前血糖控制在8.3~8.9mmol/L;还有作者认为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h 血糖在9.0mmol/L。可减少术后酮症酸中毒、切口感染及不愈合的危险性。③术前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如尿中存在酮体,应视为手术禁忌症。④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交代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压疮、泌尿系及呼吸系统感染、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⑥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有利

于细菌生长,加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易于感染,创口愈合能力减退,故术后要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广谱、足量联合,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主张使用隔针折线法。⑦预防高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此症多发生于轻型糖尿病患者,因手术应激反应或术中应过多补充含糖液体引起,监测血糖可避免发生。如出现应积极补液加适量胰岛素治疗。⑧早期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复杂,骨科医生应在治疗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应在内科医生的指导和协助下、护理人员精心观察护理的基础上,才能降低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58.

[2]于维雅, 张长江, 邵芳.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70-71.

[3]郭勇, 袁新.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关节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J].重庆医学,2008,37(10):1056.

[4]Leidig-Bruckner G, Ziegler R. Diabetesmellitus a risk for osteoporosi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01,109(suppl 2):493. [5]巫智强, 林曙峰, 刘欢乐, 等.86例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1):82-83.

(收稿日期:2010-05-17) (本文编辑:刘平娟)

(上接P66)

动感的判断比较困难,特别是位置较深时,更不易查出波动感,另

外,牙源性感染大多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尤其是对牙关紧闭者,临床无法检查,这给临床医生增加了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首先想到的是超声检查,更进一步是MRI 检查,不利的是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发现蜂窝组织炎,需要先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炎症多半能吸收。但是,如果细菌毒性强、抗生素使用不恰当,则会形成脓肿。一旦脓肿形成需立即排脓引流。脓肿位置相对较表浅者,一般采取经皮切开引流;位置较深且有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者应在影像学定位下穿刺吸脓;靠近口咽者可行口内引流[4]。本组病例中有1例左咽旁、翼下颌面间隙脓肿,患者入院时重度张口受限,左颊、左颌下、口底、左磨牙后垫至左侧咽侧壁肿胀,穿刺无明显脓液。左下第二磨牙松动Ⅰ度,X线片显示左下第二磨牙根分叉处暗影。按B 超提示于下颌角处下颌骨下腺内侧引出脓液约5ml。术后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但体温常不稳定,复查白细胞计数很高,患区痛疼渐重,逐行CT 检查,提示:左咽旁、翼下颌间隙脓肿形成。请影像医生会诊排除肿瘤可能,若炎症进一步扩大,继续发展有波及纵膈的可能。于次日行左咽旁、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在CT 提示下于左下颌腺后内侧引出约10ml 脓液,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3d后拔除病源牙,1周后开口基本正常。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因炎症反应重、病情重、抵抗力低(特别是儿童、老年人体质较差者),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

易出现并发症,本组出现并发症的8例中除1例为青年人并发边

缘骨髓炎外,其余均为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补充液体和药物外值得注意的还是饮食营养问题,由于患者炎性浸润面颊部及口腔,导致张口困难,不能正常进食,因此,需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流质,稍能开口改为半流质饮食,进食时应少食多餐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限定淀粉的摄入量,以防引起消化不良。注意口腔卫生,进餐后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认真记录出入量,根据病情随时查血常规及大生化,备好各种药品及抢救物品,以备随时应用。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必要时与内科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参考文献

[1]吕桂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56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68-2169.

[2]杨春丽, 廖建兴, 余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口腔颌面部外科杂志,2009,19(3):184-185.

[3]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167.

[4]张秀荣.颌面外伤8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16.

(收稿日期:2010-04-28) (本文编辑:刘平娟)


相关内容

  •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口腔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题例 试题 1 答案患者,女,56岁.主诉:左上后牙自发隐痛两周现病史:左上后牙两周前出现自发性阵发性隐痛,持续几分钟后可缓解,冷热刺激痛,无明显夜间痛及咬合痛,自觉为左上倒数第2颗牙痛,患牙曾于1年前因龋坏 ...
  • 口腔三基试卷及答案
    口腔试卷 姓名: 计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应注意 ( ) A.牙冠颊侧的颊尖髓角 B.牙冠中分的颊尖髓角 C.牙冠舌侧的舌尖髓角 D.器械与牙长轴方向一致 E.寻找其双根管的根管口 2 ...
  • 口腔常见病例
    1."虎牙能拔掉吗 浏览:1003 次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一般情况下."虎牙"是不应该拔除的,即使其位置非常的不正确,显得整个牙列严重的拥挤不齐,也应该拔除别的牙 ...
  • 口腔颌面外科-考试必过
    口腔頜面外科复习题一 [选择题] 1.颌面外科医生检查牙齿时,最重要的是了解: A.牙有无松动及松动原因 B.上下牙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C.牙列有无缺失 D.牙齿有无叩痛 E.牙龈瘘管及其走行方向 2.颌骨肿瘤.颌骨骨折最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 ...
  • 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 ...
  • 宁夏医科大学20**年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宁夏医科大学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 校于 1978 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 7 个一级 学科.3 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和 ...
  • 颌面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放疗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接受放射治疗,肿块完全消退:随访2年,未发现明显复发. 结论:根据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治疗首选放疗 ...
  • 20**年口腔助理执业医师常考试题汇总含答案
    1. 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局部治疗宜选用哪种含漱剂( ) A.弱碱性液体 B.弱酸性液体 C.含抗生素液体 D.含激素液体 E.含止痛药物的液体 2.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属( ) A.RNA.病毒 B.D.NA.病毒 C.E.B.病毒 D.巨细胞 ...
  •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中医)
    第一章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 穴位袁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 的.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 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 ...
  • 儿科出科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轮)
    儿科出科考试题库 院系 专装 一 名词解释 1.婴幼儿期 2.生长发育 3.适中温度 4.小于胎龄儿 5.足月小样儿 6.面神经征 7.肋串珠 8.枕秃 9.混合喂养 10. 病理性黄疸 11.髓外造血 12.艾森曼格综合征 13.生理性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