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经两首] - 范文中心

第24课[诗经两首]

09/11

课题:《诗经两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二课时

班级: 姓名: 编写时间:2014-12-20 编号:

学习目标:

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析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理解和体会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学法指导: 课下了解作品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自学释疑。 (一)资料助读:

《诗经》是 总集,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 ”,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 、 、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 1、正音,并在横线上抄写一遍词语: 睢鸠( ) 窈窕( ) 逑( ) 荇( )莱 寤寐( ) 芼( ) 钟鼓乐之( ) 2、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是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此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节、第三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节、第五节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再次细读本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合作探究: 重点研讨:(一)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二)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三、课堂反馈:

1、本诗以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四、学后反思:

1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学法指导: 课下了解作品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自学释疑。

(一)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 伊.人( ) 溯洄..( ) 唏. ( ) 湄.( ) 跻.( ) 坻.( ) 涘.( )2、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再次细读本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合作探究: 重点研讨:(一)《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课堂反馈: (一)填空: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

用 、 、 的艺术手法。

3、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二)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四、延伸迁移:

说出你发现的瞬间的美丽。例如:徐志摩有这样一首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五、学后反思:

2


相关内容

  • 诗经的文学阐释--从先秦到清代
    第27卷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 V o. l 27N o . ...
  •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 ...
  • 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 美好 坚贞不渝 理智 道德 积极 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l ...
  • 论[诗经]中反兴运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摘 要: 关于<诗经>中的兴,历来解说分歧众多.兴表现形式多样,除了明兴.暗兴.正兴外,还存在较多的反兴.后人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艺术传统,体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是<诗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 ...
  • 氓采薇教案
    <氓>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教学设想:启发参与,适当分析,强化朗读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 ...
  • [诗经]三首
    课题:<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4.重点难点 5.1.重点 6.(1)朗读背诵 古诗. 7.(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8.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六年级复习资料: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 ...
  • 屠呦呦之名与[诗经·鹿鸣]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颁奖词>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