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困境之思考 - 范文中心

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困境之思考

08/07

  摘要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检察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中国大陆对前苏联模式的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由中国国体、政体、国情及制度传统决定的检察制度。在我国检察制度的整体制度设计上,由宪法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专门的法律监督权。但空泛而缺乏刚性的规定使检察机关在实践工作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陷入困境。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因为缺乏刚性和细致的运作规定,基层检察院在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常常事倍功半,达不到这项制度设计时所期待的应然效果。本文以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现状为阐述重点,讨论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强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环境的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健全,细化操作规则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法律监督 民事审判监督 法律监督权

  作者简介:应倩,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122-02

  

  在我国诉讼体系中,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各具特色,检察机关在三大诉讼程序中履行检察监督职责,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行使法律监督权。但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不参与原告、被告的诉讼程序,因此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履行法律监督权相对滞后和脱节。同时,民事检察监督有其特殊性,但目前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监督的程序设计基本上移植了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定位和做法,几乎没有变通,忽视了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因此空泛而缺乏刚性的规定使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监督领域工作陷入困境。

  一、审判监督权的行使困境

  (一)审判监督立法不完备

  审判监督与侦查监督一样,面对着立法空泛不完备的情况。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经过修订,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纵观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全文共268条,其中直接涉及民事检察工作的仅5条,从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关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这些为数不多的条款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对法院履行审判监督职能的规定十分抽象。如何保证检察机关审判监督权力的实现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基层检察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陷于法定权力很大,实际操作权力却很小的尴尬处境。

  (二)民事检察抗诉案件程序缺陷

  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的规定,同级人民检察院无权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只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提出抗诉。虽然民事诉讼法对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发回重审做了进一步限制规定,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须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再审,但是对于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法院还是可以交由下一级法院再审。故司法实践中,上级法院对检察院抗诉案件发回原审法院再审的比重仍然较大,这就造成抗诉级别与审判级别不统一的现象。如此再审,使同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监督演变成使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法院的法律监督,进而又演变成下级法院对上级检察院抗诉工作的评判。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角色错位,监督者的监督需要被监督者的认可,导致民事检察监督的权威大打折扣。

  (三)检察机关民事案件阅卷权的缺陷

  由于在民事抗诉监督提起之前检察机关处于民事诉讼程序之外,不可能了解个案诉讼活动的进程,无法发现个案民事审判活动中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民事抗诉监督与民事诉讼活动事实上处于隔绝、断裂的状态。调取法院的审判卷宗,核实审判所依据的原、被告双方所出示的证据是整个抗诉工作的基础。但是,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阅卷权这个基础在法律条文中却没有给予明文保障,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从法院调卷,更没有规定如何调卷。司法实践中,调阅案件权缺失严重制约了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审判监督权行使制度完善

  (一)法院判决、裁定书备份原则

  法院作出的裁判书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而制定的文书,其蕴含着对法律条文的适用。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因而有权对基于法律裁判而制作的文书进行审查。但综观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并未就裁决书的送达备份作出规定。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其主要的客观依据就是法院的判决和裁定,而抗诉的提出是以对判决和裁定的审查为前提。法院将裁判书送达检察机关,并由检察机关对其审理结果进行监督应当是法律监督的一条主要、稳定的渠道。但因《民事诉讼法》未就上诉程序的监督和裁判书的送达作出规定,法院的判决书对检察机关便无“送达”之义务。于是,法院的裁判书往往要几经周折才通过当事人之手递交到检察机关手中。缺乏判决书、裁定书的信息,导致检察机关行使抗诉权力却缺乏监督对象。《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四条第四项虽然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自行发现案件,但是具体实践中检察机关却缺乏发现裁判错误的途径。造成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裁判文书的难以获得。有时候民事检察部门往往要到律师事务所去收集一些民事判决书,从中去发现线索。同时如果仅仅依靠检察机关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提起抗诉,则显得过于被动。因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并没有刑事诉讼中那样完整和充分的调查取证权。缺少主动性权力,则检察机关自己很难发现问题。因而,为保障审判监督权的正常行使、审判活动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监督途径,法律可规定法院在送达裁判书时,应当将判决书副本送检察院备份。

  (二)完善检察机关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

  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权,与其相配套,为了准确判断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定程序以及裁判是否确有错误,则应当明确赋予检察机关调阅审判卷宗权和民事调查取证权。调阅审判卷宗进行审查,是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当然职权。目前两高联合出台了《关于调阅诉讼卷宗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还是缺乏如何保障检察机关调阅卷宗的刚性保障程序。缺乏刚性保障程序的规定,检察机关调阅诉讼卷宗在实践中还是难以得到顺利实施的。建议由法律进一步明确法院在期限内不出借卷宗应承担何种程度法律责任的规定。同时,还要赋予检察机关对部分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权,使其成为当事人私权救济的辅助。对象是当事人因客观原因而举证不能请求法院调查而法院又不作为的案件。但对当事人怠于提供证据,又不申请法院查证而被法院判决败诉且裁判对事实的认定是依据正确的证明规则作出的,即使与客观事实不完全符合,该类案件也不应被认定为错案,检察机关不能为了查明事实真相而去调查取证,也不能以自己发现的事实为据进行抗诉。

  (三)确定抗审同级的原则

  根据我国的宪政体制,人民检察院是和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国家机关之一,法律监督权和审判权地位平等,法律监督程序应当按平等模式建立。全面实行“抗审同级”才符合我国宪法所确定的运行权力架构,还抗诉权以平等模式运行的本来面目。“抗审同级”同时可以弥补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不足。审判监督程序并非民事诉讼独有。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作了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相比较,显然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更加完备,它多了“向谁提出抗诉”和“由谁审理”这两项内容,确定了以“抗审同级”为原则,以指令再审为例外的抗诉案件审级权限,比较清楚地揭示了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的运作方式。现在,同样是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在刑事诉讼中以“抗审同级”为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却上演为“上抗下审”,损害了审判监督程序的和谐与完整,破坏了抗诉制度的统一。故应当按照权力平等、平衡的原则来设计抗诉的审级规定,做到抗审平级。对于在“抗审同级”中暴露出的检、法两机关对法律适用与实践操作理解分歧,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而不能由法院自己作出解释。

  检察机关履行对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进行法律监督来维护司法的公正。但没有刚性保障手段的法律监督权是疲软的,研究和讨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强化的目的不是检察机关本位角度的利益之争。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必然趋势,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充分的法理依据。同时,强化法律监督的目的是按照现代的诉讼观念中的价值标准,改革不科学的监督制度,改造司法机关诉讼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更新司法理念,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的公正,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权利保障。

  

  参考文献:

  [1]万毅.一个尚未完成的机关.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2]英戈・穆勒.恐怖的法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长文,罗智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王志坤,黄笔镜.民事检察的面相-一个研究性评述.法学家.2010(3).

  [5]郝银钟.评“检诉合一”诉讼机制.法制日报.2006(8).

  [6]邓思清.检察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德沃金著.李常青,等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内容

  • 论技术侦查措施在中国的合理适用
    论技术侦查措施在中国的合理适用 摘要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已久的.神秘的技术侦查措施规定到了侦查措施这一章,大大提升了其在立法上的法律位阶,有效的解决了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司法困境,在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 ...
  • [中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提纲
    试论中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一.公益诉讼的内涵 interest litigation "的意译. 在古罗马时代就有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区分,但它的广泛兴起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于并没有成文法的权威定义,人们对公益诉讼的 ...
  • 20**年司法考试复习[卷四]论述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下列哪一选项属于违反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形? A. 甲市中级法院陈法官的妹妹接到乙县法院开庭传票,晚上到哥哥家咨询开庭注意事项.陈法官只叮嘱其妹庭上发言要有针对性,不要滔滔不绝 B. 乙市某法学院针对甲市中级法院在审案件组织模拟法庭,乙 ...
  • 不当民事判决如何通过检察抗诉扭转乾坤 --最高检民事抗诉典型案例解读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陈北元 导读:经过两审终审的生效判决,如果当事人不服,应该采取什么救济渠道?根据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一是当事人向法院申诉,启动再审程序:二是向检察院提出申诉,由检察院向法院抗诉.本文将着重站在律师实务的角度,谈谈这 ...
  • 公检法的关系
    公检法的关系 一.定义 公检法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简称,三者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检察院和法院是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地方各级检察院上下级为领导关系,地方各级法院为监督关系.公安局是隶属 ...
  • _刑事诉讼法_回避制度的缺陷及立法建议
    第10卷第3期2009年9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Vol.10No.3Sept.2009 <刑事诉讼法 ...
  • 20XX年瑞达冲刺-刑诉杨雄讲义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冲刺阶段] 杨雄 瑞达出品 刑诉法1 1.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事诉讼法通过评议.表决等特有的程序机制,最终使刑事实体法的法律规范得以实现其确定性,这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的工具价值 B ...
  • 检察院坚持六权治本心得体会
    检察院坚持六权治本心得体会 去年以来,xx检察院按照山西省委提出的"坚持六权治本(即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的总体部署,在检察机关 ...
  • 再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 容 提 要本文对再审程序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地位.作用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再审程序也叫审判监督程序,是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的一种补救程序.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监督观念的改变,审判监督程序在司法实践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 ...
  • 法律文书选择题+简答题
    书由( B)等几部分构成. A.司法文书.民用法律文书.诉讼文书 B.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 C.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 D.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诉讼文书 2.根据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