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 - 范文中心

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

05/28

  编者按:在提倡全纳教育、公平教育的大背景下,当今不少幼儿园在接纳特殊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同时,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干预,以提高干预的实效性。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开展的“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该研究中有关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见《早期教育》教科研版第四期)、沙盘游戏疗法、美术治疗等干预方法开展的个案研究,对如何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个体特征,开展个性化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摘要】幼儿园的特殊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虽然存在智能不足、肢体障碍、性格异常、行为异常或其他显著障碍,但他们同样需要享受教育的公平。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吸纳和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沙盘游戏疗法、蒙台梭利操作法、美术治疗等干预方法,对幼儿园的特殊儿童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有效解决儿童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06-04

  【作者简介】陈蕾(1964-),新疆乌鲁木齐人,女,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院长,教育硕士。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岁~6岁的学前儿童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因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和人格的偏差。近30年来,由于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幼儿出生创伤、早期父母陪伴的缺失等多种原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幼儿园的特殊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虽然存在身心发展障碍,但他们同样需要享受公平的教育、优质的教育。为此,2007年10月始,我院开展了“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该研究旨在对本院3岁~6岁在园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吸纳和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沙盘游戏疗法、蒙台梭利操作法、美术治疗等干预方法,对幼儿园的特殊儿童实施早期干预,以及时解决儿童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并深入研究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常用技术,尝试建立幼儿园特殊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同时,依托课题研究在幼儿园建立一支心理干预师队伍,增强班级教师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敏感度,使其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能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运用科学的方法,协助心理辅导师做好转化工作。研究成果可弥补幼儿园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研究的不足,为教师的个别教育和班级管理提供帮助,而研究成果的推广还将有助于社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关注特殊儿童成长方面,我们吸纳了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生态式早期干预的教育观念,提倡容纳,反对排斥,强调特殊儿童同样应当得到适宜的教育服务。在干预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方面,我们参考和吸纳了感觉统合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精神分析治疗和人本主义治疗等理论的相关观点。

  (三)本课题的基本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应为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帮助。参考有关研究,我们将幼儿园早期干预定义为: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前3岁~6岁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其内容(措施)包括预防、鉴别、治疗、教育和训练。

  每个儿童有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因此,教育应尽可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务,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和实施,既能够帮助在园的特殊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又能满足其在集体中的教育需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幼儿园特殊儿童的现实情况,我们将特殊儿童界定为:可以接受幼儿园集体教育但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类别包括五种:(1)智能不足——智力发展迟滞,语言能力比同龄儿童差;(2)肢体障碍——上肢、下肢或躯体发展不协调,完成同龄儿童普遍性的动作有困难;(3)性格异常——过度焦虑、退缩行为、交往不良、极端自我、情绪障碍、强迫症等;(4)行为异常——注意缺陷、多动症、攻击行为(暴力、语言或表情攻击)、入睡困难、不良习惯(如吮指)等;(5)其他显著障碍——神经性呕吐、不明原因腹痛等。类别判断采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表(家长用)》来综合评定。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来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研究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1)个案研究法。为每个个案建立了独立档案,通过详细的个案材料分析干预效果。(2)调查法。采用《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成长状况调查表》和《特殊儿童行为表现调查表》对个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个案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3)观察法。设计《儿童行为现场观察表》,对幼儿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重复观察,收集干预前后数据,比较干预效果。(4)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资料。(5)描述性研究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揭示干预情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描述说明对某些现状的看法。

  

  (二)研究工具

  《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成长状况调查表》《特殊儿童行为表现调查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表(家长用)》《儿童行为现场观察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测试量表》。

  (三)研究步骤

  1.筛选特殊儿童。本研究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后,通过专家引领、师资培训,成立了感觉统合训练、沙盘游戏疗法、蒙台梭利操作法、艺术疗法四个研究小组,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运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和《Achenbach儿童行为表(家长用)》分别就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行为表现两方面筛选出特殊儿童。征得家长同意后,确定参与干预的特殊儿童名单,共计78人。将特殊儿童随机分配到四个干预组中,不设对照组。

  2.收集前期观察数据。根据特殊儿童现实表现,记录《儿童行为现场观察表》,作为前期观察数据。

  3.开展实验干预。开展一周两次的实验干预,为期一年。

  4.收集后期观察数据。运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表(家长用)》和《儿童行为现场观察表》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后测。

  5.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整理干预档案,进行数据初步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6.运用研究成果,继续开展特殊儿童干预活


相关内容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
  •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一. 围产期高危儿的范围 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后天因素有环境高危因素和生物学高危因素.围产期高危儿属后一种. 围产高危儿包括: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围产期窒息,持续低氧,颅内出血(Ⅲ-Ⅳ级)等.由于近年来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 ...
  • 童年情绪障碍
    过去的文献多将童年情绪障碍称为儿童期神经症.儿童情绪障碍不同于成人的神经症,其主要区别在于:①临床表现较成人简单,往往是躯体症状或某一症状突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明显:②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类型难以划分,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类型逐渐与成人接近: ...
  •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摘要:针对住院患儿及日常儿童两大类,文章归纳简述了各种护理措施.对住院患儿,保健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使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患儿的治疗与保健护理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家属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门诊的儿童保健护理服 ...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2
    (0883号)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 ) A.脑瘫儿童B.认知发展障碍儿童C.病弱儿童D.孤独症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 A.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 ...
  • 关于我国儿童虐待行为的界定及防控机制探讨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儿童虐待行为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情境下,由于难以认识和界定儿童管教与儿童虐待之间的界限,中国式虐童行为不仅仍存在法律监管盲区,也无法引起社会各界的 ...
  •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
  •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单选题 1.和早教教师一样,教养人同样在婴幼儿保教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体现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2.在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容中,(口语交际)不属于保育的内容. 3.在下面选项中,(手偶玩偶)不是早 ...
  •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问题行为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1]提出此概念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容乐观.周详等[2]调查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4 ...
  •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