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伶官传序]欧阳修[答案] - 范文中心

[总复习][伶官传序]欧阳修[答案]

12/23

课内文言文复习:

《伶官传序》字词句部分

 文学常识:

作者__欧阳修__,朝代为_北宋_,字__永叔__,号___醉翁__,晚年又号__六一居士__。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__廷授有官职的艺人___。伶,__古代乐官,后泛指表演歌舞等技艺的人___。

 请解释下列粗体有色字,并翻译划线句:

(1)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虽_虽然__人事__人为之事,即人的主观努力__原___推究,考察__之__取独__所以__……的原因___之___代词,指天下,政权 之__代词。指前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__以___凭_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___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也是人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吗!__________________

(2)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言__世人说___以__把,拿__而___连词,表递进 约__约定,立下盟约(故有称名作动)_而___但__背__背叛__ 以__而__归__归附__遗恨__未完成的愿望___ (恨__遗憾__)与__给__矢___箭_ 其__语气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__

无__通“毋”,不要__乃_你的__志__意愿,愿望_受___接受_而_连词,表递进__其___这_用兵___指出兵打仗_ 则_就__

从事__官名,泛指一般属官__少牢__祭品(祭祀时用猪、羊各一)__告__祷告__请__表恭敬,这里指恭敬地拿出__以__用_负___背_而__表顺承/表修饰___

前驱__在前面赶马前进,此指身先士卒___及___等到___凯旋___胜利归来_纳__交纳、归还___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___人说晋王在临死的时候,把三只箭赐给庄宗,然后告诉他说……________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给你三只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心愿!__________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句式__省略__)

_就派官员拿一猪一羊到祖庙去祭告。(告庙 = 告于庙)_________________

盛以锦囊 (句式__介后___)

(3)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方___当,正在__系__捆绑__以__用___组___绳索__函__用木匣装_(词法__名作动__)入_进入_

太庙__祖庙_告_禀告,祷告_仇雠__仇敌__一夫_一个人_乱__作乱,造反_四应__四面响应__苍皇_急急忙忙的样子 贼_犯上作乱的人__顾__回头看,看_不知所归__不知道要归向哪里__誓天断发__向天发誓,愿献出自己的生命__ 泣__眼泪__

沾__浸润,浸湿__何其__多么_衰__衰颓_岂___难道___抑_或者,还是_本___探求,考察__迹_迹象_自___由_ 人_指人事,人力_可__可以__以__用来__逸豫__安闲快乐__亡_使……灭亡___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句式_介后__)而告以成功(句式__介后_)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__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___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_______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__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_________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方_当,正在__举_全_莫__没有人___夫__句首发语词_忽微__指细小的事物(词法_形容词作名词_)

智勇__有智慧、有勇力的人__(词法__形作动_)困__困扰、围困__岂__难道__

为天下笑。__被天下的人耻笑__(句式___被动_)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句式__介后+被动___)

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情中积累起来,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被自己沉溺的事物所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盛】

盛衰之理 兴盛

盛以锦囊 装

意气之盛 旺盛

【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但,表转折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连词,表递进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连词,表顺承 负而前驱 连词,表修饰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表因果/表顺承


相关内容

  • 在苦难中成长,在谦虚中进步
    2013-07-15 17:07:32|  分类:思想花园 |  标签:教育  孩子  人格  苦难  谦虚   |字号大中小 闲来托腮凝思,为什么12岁的女儿喜欢贪玩好耍,对学习并不努力.写日记可以应付两下,居然不如二年级时写得好了. 飞 ...
  • 最难舍的是交情
    人间二十四情 最难舍的是交情:最难谈的是感情:最难忘的是友情:最难寻的是真情:-最难写的是心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懂的是表情:最难说的是激情:最难知的是动情:最难免的是日久生情:最难想的是一见钟情:最浪漫的是爱情:最温暖的是亲情:最感人的 ...
  • 初三语文总复习(含答案)
    初三语文总复习(含答案) 一.文言默写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 2. ------------------------,渚清 沙白鸟飞回. 3. --------------------- ...
  •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正式答案
    (一)<童趣> 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③鸟鸣:④用鞭子打. 2. 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3. 因为它破坏了作者 ...
  •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基本资料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作者:郭绍虞 出版社: 出版年:1979年1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的基础上选编的,分先秦.两汉.魏晋南 ...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一句名言.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陈友谅与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的兴衰,是这句名言的最好例证. 至正十六年(135 ...
  •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1.绯匿鉴诘逊杳 2. (1)居然(2)瞥见 3. (1)死在异国他乡. (2)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4.对日本"爱国青年" 荒谬逻辑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把中国人看 ...
  • 高二语文(5)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组字读音与所给字读音完全 ...
  • (安徽专用)创新设计20**年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必修4))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 .连辟公府不就 解析 A ."畔"同"叛":B. & ...
  • 古代文言文
    专题讲座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 华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 )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