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品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 范文中心

二上品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05/30

二年品德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 陈文治

[教材分析]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旨。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遵循“回归生活”教育理念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应该说二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他们知道乡村、城镇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另外,生活环境中的环境美是包括物质环境的美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平等友爱所形成的精神环境的美,它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通过《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这课的学习,让儿童感受乡村、城镇的自然美、感受生活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以及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生活性。

[学情分析]

虽然本班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孩子们通过各学科的整合学习也懂得一些环保的知识,但我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农村家长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比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踩摘花草,不爱护公共设施的现象等不良行为习惯仍有存在。因此,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能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3.能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难点]

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环保好办法。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自觉爱护生活环境,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 夸夸我们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老师最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看吗?(想)(播放课件)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生活的环境)

2. 揭示课题。

是啊,我们生活的环境真美啊。可是,老师也发现这些现象,(播放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好吗?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更方便、更温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图片的直观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热爱生活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了基础。)

二、互动参与,图例辨析。

1. 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1)举例:其实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懂得爱护环境的好孩子,(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师:咦,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痰吐到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哦,原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不随地吐痰)那我们奖给他一个“环保花”(课件中送出环保花)

(2)辨析:现在我们环保小队的小朋友已经行动起来了,请打开书本37页,也可以看着大屏幕,你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呢?做得对的就给他画上一朵小红花,做得不对应该怎么改正呢?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不能怎么做呢?

(3)汇报。(用课件展示学生的辨析图,学生汇报。)

2.小结:原来,环保小队的小朋友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 (设计意图:选取儿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图作为范例,先让学生看图,再思考小朋友为什么把痰吐在纸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他们自己体验过吐痰,也见过乱吐痰的情形,因此谈起自己的想法,说起随地吐痰的种种危害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不仅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同进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美丽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作用很大,我们应该爱护它。)

三、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师:同学们,你们要像图上的小朋友那样,从不同的方面来爱护美好的生活环境。你们想加入环保小队吗?那就请接受老师的考验吧(播放课件,师读题)

第一关:明辨是非(选一选)

(1)去商场买东西,你会选择什么购物袋:(a.塑料袋 b.硬质包装袋 c.环保袋)

(2)下课时,你看见桌子底下有一张纸,你的做法是:(a.踢到别人那里 b.捡到垃圾桶里 c.不管它)

(3)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提着菜吃力地站着,你会(a、装看不见b、请老奶奶坐下c、不知道)

(4)吃完的口香糖,你会(a、吐在地上b、粘到墙上c、用纸包好丢到垃圾桶) 第二关:指导行为(说一说)

师:恭喜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请挑战第二关吧。

①在家里,我会„„

②在学校,我会„„

③在公共场合(如公园、车站、放学路上,电影院),我会„„ (掌声送给自己,你们通过了考验,成为环保小队的小朋友了。) (设计意图:通过明辨是非并指导行为,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谈自己经验、体会,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

四、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更方便,更温暖,老师知道你们心中肯定还有许多很好的办法。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更好,请小组长把交流好的结果写在环保苹果上,一起让美丽的环保树快快长大,结出大苹果吧。

A、学生讨论、书写。

B、学生展示爱护环境的好办法。

2、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播放课件)大家看,我们学校的同学行动起来了。

3、师:同学们,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你有责任,我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是不是也该动起手来呢?现在你们观察一下,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哪些地方是现在可以做到的呢?小手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口头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地体现《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主旨。)

五、延伸拓展,升华认识。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结束语: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光荣的环保小卫士吧。

2、齐唱环保三字歌。

3、课外作业。

师: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环保队伍中来,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爱心环保提示牌(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有更好的创意和设计吗?请自己动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爱心环保提示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我们都生长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了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它,爱护它。只有我们人人动手,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让天更亮,水更清,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谈自己经验、体会,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新课程精神,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明理、导行等环节都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在激情这个环节中,我利用课件播放实地拍到的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图片的直观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热爱生活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明理这个环节中,我选取儿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图作为范例,先让学生看图,再思考小朋友为什么把痰吐在纸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他们自己体验过吐痰,也见过乱吐痰的情形,因此谈起自己的想法,说起随地吐痰的种种危害也就得心应手了。又如,当学生提到要送给第五幅图的小女孩“环保卫士花”后,我便说:“对,我们要爱护环境,就要爱护公共设施。”接着提问:公共设施还有哪些?平常,你看到别人破坏这些公共设施,你是怎么想的?以后如果再看到这样的行为,你要怎么做?这样,不仅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同进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美丽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作用很大,我们应该爱护它。

2、以学生为本,全面落实新课程精神。

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注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观去观摩、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因此,我首先依据二年级学生的

认知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把教材内容的重点确定为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通过图例的辨析使学生明确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在“动手实践,从我做起”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还有许多很好的办法”这样不仅课堂的参与面广,而且活跃了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自身实践的能力。

当学生获得要爱护生活环境的道德认识后,为了让他们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行为准则,我把教学内容与教室环境有机联系起来。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环境,找找哪些做得还不够好,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学生在观察了一番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着,我便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大扫除活动。这样,从口头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体现《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主旨。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我的应变能力有欠缺,在处理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现象不够灵活;其次,活动面不够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个别学生发言过多,还有少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再次,课堂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发挥我的长处,弥补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相关内容

  •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偏多,加上不被列入测试科目,使教师和学生重视不够,而且小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学 期: 学 科: 年 级: 执 教: 日 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 ...
  • xx学区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细则
    xx学区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并由学校全校全体教职工会讨论通过,制订如下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 ...
  • 思品教学设计[公共场所的文明]
    公共场所的文明 教材分析: <公共场所的文明>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第六册 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单元中的一课.本课包括"爱护公共设施"和"遵守公共道德& ...
  • 小学教师工作职责
    一.教师应在接受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后,熟悉教学计划,了解所任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与地位,钻研教学大纲,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 二.按照教学常规和备课规程要求,认真进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写好教 ...
  • 成长的轨迹教学设计
    <成长的轨迹>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 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能力特征:本课的学习者为六年级学生,年龄多在11岁-12岁,有较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有较强的表达与分析能力. 2 ...
  • 二年级环保教案
    7.我们期待绿水青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之中去. 教学重难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其迫切性和与 ...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P1①心理动力②心理过程③心理状态④心理特征 3.心理动力包括P1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 4(判)P2动机的基 ...
  • 八查八看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 白银区第三小学 张芹 通过对师德师风相关材料的学习,对照八查八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生涯,自我剖析如下: 一.我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查八看的要求,我认识 ...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根据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和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在发扬多年来人教版教材科学.严谨.规范等优点的基础上,用新的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