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分析题 - 范文中心

自然辩证法--分析题

08/24

分析题

整体性

拿破仑骑兵,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在欧洲战场上,拿破仑骑兵曾经与马木留克骑兵交战,马木留克兵个个强悍凶猛、骑术高超,如果一对一较量,拿破仑的军队必败无疑。这是一场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人数少骑术逊色的法国骑兵战胜了对手。为什么呢?拿破仑评论说:“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体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一定能战胜1500个马木留克兵。”

请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版:

第一步:整体突现性原理:

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同时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系统中的部分的性质不同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使组成部分的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会使得系统整体产生除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消失或屏蔽,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第二步: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所以,当很多骑术不精但是有纪律的法国骑兵组成一个整体时,会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从而打败马木留克骑兵,正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整体性)瞎子摸象,一只手从身体上割下来

10.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对手了。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他,„„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13页。

1. 分析上述材料所阐述的系统思想。

答题模版:

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认为研究了孤立的部分就足以完全理解整体。

系统科学把整体性作为首要原则,要求人们无论研究自然系统,还是设计人工系统,必须自始至终把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根据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若干要素经相干关系组成系统后,系统有新质突现,出现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新的性质、新的规律。这些性质和规律是系统整体所特有的,是系统的组成要素本身原来没有的。因此我们考虑对象时,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把握它的整体特性。

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不但要看到由部分通过相干、协同产生了整体的性质,还要看到整体中的部分与它原来单独存在时是不同的,不能离开整体去考虑部分。

分析在病毒与反病毒的斗争中,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象的社会原因.

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 1) 承认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P.266

( 2) 科学技术应用产生消极作用的原因

①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 即科学技术的水平 ) ;

② 更主要的原因在人类自身,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受利益驱动,不顾后果地滥用技术 。 ( 社会原因 ) ( 3) 要限制和消极科学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靠社会进步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2. 囚犯困境 田忌赛马 “公用地的悲剧”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由木桶中最长的木块而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 。 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

(1)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1.部分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2.目标是追求整体最优;

•3.实现整体最优的途径:统筹兼顾,协调平衡;

•4.有时系统的某一薄弱环节会严重地影响整体效果。

(2) 一个系统如何才能实现整体最优?或者启示?

一般来说,遵循整体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从集体理性出发,以合作的态度,争取双蠃;从整体考虑,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当整体最优与部分最优冲突时,必须以保证整体最优为前提。虽在部分利益上受损,但从总体上看整体利益却得到保证。同时也要考虑各个部分的最优,才能保证整体利益。 第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因为从长远来说,只有在整体最优的前提下,部分最优才有保证。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

第二,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局部的作用。

总的来说,实现整体最优的途径:

a.从个人来说,要从集体理性出发,以合作的态度,争取双赢。

b.从管理的角度看,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平衡。

4.我国云南怒江大峡谷

评论上述关于怒江开发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并行。(可出辨析题)

前一种观点给水电戴上一顶破坏生态环境的大帽子,从而予以全面否定,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客观、对国家有害的。保护环境并非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

后者完全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保护怒江的生态让他们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得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处于贫困状态,强烈要求对怒江地区进行经济开发。这也是片面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破坏环境和资源。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能够兼顾的,能并行的。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应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维护和谐发展的原则,走可连续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处置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能因维护环境而结束或限制经济的发展,也不应以就义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把环境维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地发展。

6.钟南山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谈抗击非典经过

通过上述材料,你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具有哪些内涵?分析突出体现在钟南山院士身上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 其内涵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第一.理性精神 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崇尚数学论证和逻辑推理的理性精神,才能坚信和理解自然的秩序和规律;

第二、实证精神 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其检验也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而观察实验是发现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崇尚实验的实证精神或求实精神;

第三,怀疑和批判精神 科学研究必须提倡怀疑和批判精神,反对迷信,反对盲从权威,不轻信书本,敢于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一切知识进行批评和辩护,才能维护真理,发现真理;

第四,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2003年11月21日,应“挑战杯”之邀,“抗非英雄”钟南山给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作报告,钟南山把他一生都在追求的科学精神概括为“四干”:肯干,能干,善干,恒干。

钟南山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钟南山是一位真诚、有着非凡学术品格的科学家。在学术是非问题面前,他尊重科学,理性务实,坚决捍卫科学的尊严,其科学家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令人景仰。钟南山和以他为代表的广大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经验令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只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就一定能战胜疫病,取得最后的胜利。

否定归纳法

7.“从逻辑的观点来看,从个别的陈述中,不管它有多少,推论出一般陈述来,是显然不合理的。因为用这个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不管我们看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可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年英文版);第1页。转引自张华夏、叶侨健:《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8页。

分析并评论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思想。

“归纳问题”的基本思想,否定归纳法的观点。从一个局部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和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任何把局部观察所得结论推到全局或到处滥用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 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

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

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2、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

答:基本内容: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前提是对若干个别事物的认识,是单称判断,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到的一般原理,是全称判断。

归纳法的问题:(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础,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归纳法先要明确说明一点:(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归纳论证本质是不保真的论证;

(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结论,大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3)在科学认识中,科学工作者不是单独使用归纳法,他们往往把归纳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总之,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它不但过去是,今后仍然会是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8.不要过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第158页。

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213页。

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恩格斯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绝不是征服者与异族的关系,而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利奥波德对人在自然中的位置重新定位,认为人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同属于一个共同体,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阐述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

1. 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外或者

之上,而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生物在生态上是平等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人类对大自然负有到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2. 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大自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价值。任何生命形

式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而且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平等;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

多态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

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通过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

评论上述的两种伦理观。

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外或者之上,而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生物在生态上是平等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人类对大自然负有到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大自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价值。任何生命形式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而且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平等;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多态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

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通过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

从表面上看,二者观点似乎是对立的,其实,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者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二者的争论,促使人类理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努力探寻并走向一种“合理”的生态自然观。


相关内容

  •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的经验. 一.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 ...
  •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楼盘景观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楼盘景观设计的 考 察 报 告 园林部参与此次江浙知名楼盘考察,行程千里,涉足四城,考察了威尼斯花园.碧瀛谷. 新西湖花园.九月森林等共计11处国内知名或典型楼盘.所考察楼盘的园林景观涉及国际知 名公司贝尔高林.五合国际及国内知名设 ...
  • 演化经济学面临思维转向:从生物演化到社会演化
    [摘要] 目前演化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物演化思维,它使用生物学隐喻和还原论方法,将自然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到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中.但实际上,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表现在行动主体.演化特性.演化动力.演化进程以及演化结果 ...
  • 规划编制导则及成果验收标准
    附件1 昆明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 规划编制导则及成果验收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镇(乡)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昆明 ...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
  • 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
    摘 要:哈特<法律的概念>以批评奥斯丁的早期分析法学之法律定义为突破口,进而对法律的概念及权利.义务.规则等其他概念进行全新的解释与评析,同时还对自然法学.现实主义法学等近代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进行适当的评价.该书系统表达了作者于 ...
  • 康德的十二范畴
    判断的量:1全称的,2特称的,3单称的 判断的质:4肯定的,5否定的,6无限的 判断的关系:7定言的,8假言的,9选言的 判断的模态:10或然的,11实然的,12必然的 量的范畴:1单一性,2复多性,3全体性 质的范畴:4实在性,5否定性, ...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研究探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重庆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安星美 一.课程标准 关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1中第三个标准提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