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农民的"天价"资产为什么成不了收入来源? - 范文中心

周其仁:农民的"天价"资产为什么成不了收入来源?

12/06

洞观经济大势,透析金融大战

农民的“天价”资产为什么成不了收入来源?

周其仁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包地、盖房、办厂、经商,积累了不少固定资产。其中,农民的房产之下的“地产”,潜在的市值无疑是万亿天价。这些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资产,为什么农民的“天价”资产为什么成不了收入来源?让我们来听听周其仁老师的精妙分析。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2010-2012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改革以来,农民家庭包地、盖房、办厂、经商,积累了不少固定资产。单单全国农民所盖房屋数目的增加,当有数千万间之多。连同农民房产之下的“地产”,拿东亚的经验来看,其潜在的市值无疑是万亿天价。这些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资产,为什么没有构成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资产的学问“资产”最浅白的意思,是可用的经济资源。房屋可以住,田地可以种,机器可以开,因为它们都有经济用途,所以都是资产。你拾起一根木棍袭击猎物,这根木棍就是你的资产。

善用资产的学问极大。现在人们一般可以接受,资产必须“有主”,才可能被好好利用。是的,无主之物,谁也不爱惜,大家争相滥用的结果,总是一塌糊涂。哈丁曾经断言,权利划分不清不楚的“公地”,一定难逃“过度放牧”之类的“悲剧”[注]。这个推测如此斩钉截铁,就可以拿经验来反复检验了。

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是所谓“清楚界定产权”,从来也不意味着“自己的资产只能自己用”。如果“所有者自用资产”成为全部经济活动的教条,那么基于以下两点理由,我们可以预言,即便是“有主资产”的利用效率,也还是要大打折扣。

这两点理由是:

(1) 资产的所有者与他拥有的资产的数量,在技术上的比例不对等;

(2) 所有者并不是利用他拥有的资产的行家里手,或者别人——非所有者——比他更在行。

关于这两点,可观察的现象数之不尽。你到农村走一走,张三家的劳力多、地太少;李四家的劳力少、地又太多;王五家呢,高高兴兴买了小拖拉机,但是怎么也使不好。放眼看去,闲置的或没有得到最佳利用的土地、房屋、设备和种种其他资产,比比皆是。就是我自己,买来翻翻就再也没有去碰过的“藏书”,少说也有1000本,“闲置的资产”委实不少。

要提高“有主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让张三用“劳力密集型技术”,李四用“土地密集型技术”,培训王五驾驶拖拉机,然后限制我乱买书的冲动。但是,只要还缺一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就一定还大有余地。这一招不是什么别的法宝,而是人类自发发明、二百年来好的经济学家咬住不放的“资产经交易而转手”。一鱼两吃,并行不悖“资产转让”的一般好处,我们就不在这里说了吧。在我的“藏书”里,有一则老上海的故事,与本题有关,让我拿来与读者共享。故事出自锦江饭店创业人董竹君女士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话说20世纪30年代,董先生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公司益群纱管厂,在日本飞机轰炸、逃难、市场骗局的重重打击下近乎瘫痪。山穷水尽之际,一位叫张云卿的人“慷慨借给我一张200亩绍兴沙田地契,我凭此向一位为人直爽、热心的友人郑素因女医师抵押300元”度过了难关。

商场上,一分钱真能难倒英雄豪杰。董先生靠什么度过这一劫?故事里的张云卿,看来对董的为人有基本的信任,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出钱相助,而是“借”出地契一张(回忆录没有交代是否为此收费);董先生凭地契向郑姓医师抵押出300元,就可以周转她的生活和生意了。抵押这回事我们是知道的:如果董先生在约定的期限内不能归还郑医师的300大洋(连同约定的利息),那张“200亩绍兴沙田地契”连同其权利,就归这位“为人直爽、热心的”医师了。郑医师并非没有“风险”,因为落到她手里的地契,市值可能抵不上300大洋,或者没有任何“下家”愿意买进,从而上海的郑医师就不得不沦为绍兴的地主。事实上,抵押的利息和其他条款,就是对付这些风险的安排。

这个故事最可圈可点的,是资产转手可以千变万化,妙不可言。绍兴的那200亩沙田(江南薄地,不是好田),农民照样耕耘其上;同时关于这200亩地的“所有权”,却可以借一纸契书,独立流转于上海,为企业家融资充当“过手”的工具。倘若问,董先生度过了难关,在上海继续她创办企业的事业,对于农民进城就业,是不是大有帮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我所说的“一鱼两吃”了。200亩沙田,在一个看得见的地方可以种植,在另外一个不容易看见的地方(契约市场)可以转手融资,并行不悖,难道不是奇事?

“资产”变“资本”当然,我们不是在西湖边上一鱼两吃,因此没有那样的轻松和浪漫。资产转手,要伴随冷冰冰的利害计较,还有世俗的讨价还价。张三家要种已经分给李四家的地吗?那就请付一个代价。这个代价,对李四而言,当然就是一笔收入。但是这笔收入,不是来自李四自己的劳动所得,而是来自李四放弃利用自己承包地的权利。

资产的自用权利一旦可以有偿放弃和让度,资产所有者就拥有一个未来的收入来源。这时,“资产”就转为“资本”。资产(asset)和资本(capital)在中文里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经济含义上可要差一大截。

不少读者可能知道,我在费雪的意义上定义“资本”,就是说,资本是未来收入流的贴现。按此定义,李四放弃自种土地的权利,收取一点“代价”后转让给张三家种(不论张三家是劳力过多还是种田能手),这部分被放弃自种的土地,就不再仅仅是可用的资源——资产,而是成为资本——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租金收入流。在理解上,我倾向于在“未来收入流”之前,加上“独立的”限制词。可以独立提供与本人劳动无关的权利租金的资产,方为资本。

可惜的是,今日我国农村虽然“资产密集”的程度大为增加,但“资本密集”的程度还是太低。这不是说农民的资产已经太多,而是说可以独立提供收入流的资产,在农民的土地、房屋、设备等资产总量里,比例微不足道。进一步探察究竟之前,我要拿一个判断放在这里打擂台:除非在扩大农民资产“资本化”的方向上大做文章,任凭“调节需求”的高手如云,要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的机会等于零。

文章来源:作者个人网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http://zhouqiren.org/)


相关内容

  • "天价酒单" 与"史上最牛工资单"的愕然
    "天价酒单" 与"史上最牛工资单"的愕然 洪巧俊 2011-04-13 18:01:50 今天,媒体报道了令人愕然的"两单": 一单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内部员工" ...
  •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8期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钱忠好 曲福田 * 摘要:本文运用科斯的分析思路对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制度解析.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对当事人制度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 ...
  • _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4期 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汤向俊1,马光辉2 * (1.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2.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制造业 ...
  • 项目建议书格式(编制大纲)
    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方情况 (一)主要投资方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全称.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状况,主要股东情况: (二)主要投资方基本经营情况:包括企业近三年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情况,主要 ...
  • 快播2.6亿罚款滞纳金已近4000万(1)
    快播2.6亿罚款滞纳金已近4000万 2014-07-16 07:16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有话说 2014-07-16 07:16:22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作者:责任编辑:赵艳艳 快播至今未缴纳天价罚单.记者轩慧摄 快播逾期5日未 ...
  • 危险的医疗
    2006年5月,"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推出<医疗卫生绿皮书>."绿皮书"认为,中国十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
  •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2008年 第5期 总第176期兰 州 学 刊 Lan zhou xue kan No . 5 2008General . No . 176 ・法学研究・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白贵秀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 ...
  • 现在GDP平均一块钱投资只能转化为2毛多收入
    "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4年1月11日 ...
  • 20XX年山东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2011 年山东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题目共计 10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单选 45 个(每题一分侧重农村知识和山东实际) 1. 关于中国农业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的生产国 2. 下列哪种因素对农作物产量效 ...
  • 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接待费高现象
    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接待费高现象 一.事件概述 秭归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加之受三峡工程移民影响,至今仍属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2011年4月11日至5月9日期间巡视秭归县,被安排在县城的一家准四星级 "豪庭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