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 范文中心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07/16

世界电影史展示: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电影 文案

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印记与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不仅影响社会事件与国家命运,更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灵魂。因此在探究文艺作品以及当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时,我们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人们整个的思考与探索的精神状态。而说起欧洲先锋派电影,说起“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们不得不探讨起的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中,除了极小部分的民族解放与国家自卫目的之外,其余的参战方都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经济利益。战争历时四年多,战场浩大,战线苦长。生死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伤痛却是一辈子的。战争之后,战胜国职权者忙着瓜分利益,战败国职权者忙着复仇与重兴。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每一方的人民,不仅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戕害。这些充满苦闷、怀疑、恐惧的人们,他们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想要转化这样一种情绪。于是,这个战争时代下的文艺与思想产物附有浓重的时代印记。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诞生了许多流派与大家。

一战后,世界形成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在美国,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产生,作为战胜国人民,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文学、建筑等领域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出现了衰退趋向。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开始兴起,中国深受世界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像。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诞生了法国的“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写实主义”流派。这些流派风格最初均显现与绘画上,继而影响文学、建筑、戏剧、电影,不仅在当时的各个文艺领域产生巨大感染力,甚至到了今天的文学电影艺术也受其影响。

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其艺术作品往往充斥了更为饱满的心理倾述与表达,并且这种心理常常表现为恐惧、怀疑、绝望。德国表现主义事实上是资本主义在一战后经济衰退的产物,随着1924年后经济好转,社会相对稳定后表现主义也衰退。表现主义强调写本质、写思想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自然主义印象主义。

和许多的文艺流派首先发源于绘画一样,表现主义最初也出现于绘画界。表现主义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克的《呐喊》、《圣母玛丽亚》、《病中的孩子》等。《呐喊》一画应该最被人所熟悉,从《呐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压抑、恐慌情绪,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的扭曲。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导致了真正的戏剧革命,代表人物有剧作家魏德金德,托勒尔等。托勒尔的作品《转变——一个人的搏斗》,描写了作者自己内心转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中,作者证明自己过去的爱国热情实际上是一种罪恶,从而从战争的支持者转变为战争的发对者。

表现主义的文学代表人物,有德布林,卡夫卡等。最为人知的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作品有《城堡》、《审判》、《变形记》等。其中《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而德布

林的代表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小说被搬上银幕,它用“表现主义手法很现实主义地描绘了生活在污垢中的底层人群和罪恶的生存环境。”德布林的小说结构特色影响了许多作家,布莱希特和格拉斯都视他为“老师”,而格拉斯就是后来声誉很大的电影《铁皮鼓》的原著小说作者。

在战败德国动荡不安的阴影下,以隐喻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焦虑、恐惧与苦闷,崇尚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主义电影将这一主题通过影像语言表达了出来。

表现主义电影是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在上世纪的十年代到二十年代统治了德国文艺。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憎的情绪。

有电影学者认为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特别是德国知识分子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在表现主义电影中,与人物形象相关的表现性往往延伸到场面调度的每一个层面,包括人物表演,场景布置,灯光照明等。风格化的平面使不同的元素在场面调度中显得协调统一,扭曲和夸张手法在这里得到最普遍的运用。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哲学渊源来自于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斯特纳的神秘主义。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不仅从思想主题上,也从叙事结构与方式上给予了表现主义电影人很大的启发。

表现主义电影的特点有:1、题材上,以暴力、谋杀和死亡为主要内容。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2、影像上,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多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使用特殊的拍摄角度,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较大。3、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4、重视艺术效果,着力挖掘电影特性和电影表现手法,并在布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5、包含浓烈的悲观主义色彩,在表现人生悲剧、残酷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喻性。

表现主义电影的开端始于电影作品《卡里加里博士》,由罗伯特•维内导演。它标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卡里加里主义”也成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卡里加里博士》在叙事上富有创造性的主观表现,被克拉考尔评价为:“即使在今天,电影叙事也没有能够普遍地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卡里加里博士》属于首映后不久就被奉为经典的影片,1920年代时就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不断有人对这部电影进行剖析,但是没有人模仿它去拍摄电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所体现的美学思想是残酷而极端的。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还有《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导演:弗莱德立希-茂瑙)、《三生记》(《大都会》导演:弗立茨-朗格)、《泥人哥连》(导演:保罗-威格纳),《蜡像陈列馆》(导演:保罗-莱尼)等,其中《蜡像陈列馆》也被称为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步影片。他们同样表现谋杀、死亡和暴力等,同样突出恐怖、幻想和犯罪的特色。

茂瑙导演的影片《日出》是他到美国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本片标志着默片时代最高艺术水准,也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巅峰。茂瑙对光影的触觉非常敏感,在默片时代所营造的画面构图,不单为大多数导演仿效,他的作品在今天也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与价值。茂瑙也被称为“光与影一代宗师”。

事实上,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描摹,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

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揭露。艺术家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而表现主义电影折射了当时的德国,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德国。他们思考的驱动力来自于战败后德国破败的现实,工业社会的冷漠资本膨胀对人的异化塑造了他们思考的姿态——面向共同的人类精神世界发问。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心怀恐惧是全人类的共性,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逃亡出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之地则是全人类的愿望。当时的德国中产阶级对现实不满,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反叛助长了表现主义的发展。

表现主义导演注重塑造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主观镜头是表现主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电影人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心的真实”。他们通过对个体内心真实的揭露,达到对一个社会群体真实的揭露的目的。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深远。从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到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都受其影响,其它如希区柯克与奥逊•威尔斯也受表现主义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的电影中时常可以看到表现主义的手法,事实上,表现主义已经成为电影艺术常用手法或者风格。

事实上,在表现主义电影人物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表现主义风格与手法的忠实拥护者。表现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卡里加里博士》的编剧之一卡尔·梅育,可以说是德国无声电影中一个最富于个性的电影人。他出生在一个因赌博而破产的商人家庭,做过商贩、流浪画家,并且据说还当过演员;在大战期间,他当了兵。由于他的行动反常,曾经被送进精神病院去治疗。因此在他的剧本中,掺杂了他个人的经历,例如,精神病院、性犯罪、节日市集上表演的玩艺等。他的剧本的中心思想,按照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说法,是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卡里加里博士为象征的权威的反抗。

但是卡尔梅育摆脱了表现派一贯的表现风格与公式,他开始脱离表现主义的轨道,于1921年写出《后楼梯》,由保罗.莱尼导演,成了第一部"室内剧电影"。他将古典舞台戏剧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概念搬到电影中,创立了室内剧电影。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作是由茂瑙导演的《最卑贱的人》。(茂瑙也曾是表现主义流派电影人)

《最卑贱的人》改编自果戈里的小说《外套》,以喜剧的手法和结尾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它所揭示的心理状态,和它所创造的主观镜头的视觉语言,及发展移动摄影的技术手段被誉为革新作品,也被看作是德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对世界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最卑贱的人》为代表的室内剧电影,抛弃了表现主义电影惯用的鬼怪和疯子的主题,而以社会上的小人物如铁路工人、店员和女仆为对象,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它的布景简单,主要是内景,人物数目很少,一般无名无姓,只以其职业为特征。它非常注意对人物的心理刻划,镜头常常良时间地停留在人物的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上。

事实上,以表现小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室内剧电影,为德国电影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与表现主义相对立的风格流派。以《最卑贱的人》为代表的室内剧电影是德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虽然孕育在表现主义的土壤之中,《最卑贱的人》却有着现实主义的“筋骨”,这也使其成为德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还有:《后楼梯》、《圣苏尔维斯特之夜》等

而在德国室内剧电影产生的同时,街头电影也已处于萌芽状态。1925年,安德列·枚邦的《杂耍场》、盖尔哈德·兰普莱希特的《柏林的贫民窟》和源勃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先后拍摄成功,这三部影片被看作是街头电影的真正代表作品。

街头电影所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这些影片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逐渐表现出社会性与现实性。这类影片摒除了表现主义的疯狂与幻想,打破了室内剧的狭小世界,反映了德国电影在无声电影末期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努力。这些走在现实主义道路的电影人,他们使用摄影棚,是趋向社会现实,而不是趋向人物内心;他们使用移动摄影,是作为表现社会的客观手段,而不是人为的主观经验。因此,在电影史上,如克拉考尔把街头电影称为“新客观派”。

20年代德国电影从《卡里加里博士》到街头电影,其中进行的美学探索,越来越趋于现实性和社会性。而欧洲先锋派的电影运动之后,也开始转向纪录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方向。

在表现主义电影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既而在室内剧和街头电影中得到了发展,逐渐表现出现实性与严肃性,并使德国电影开始走向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通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道路。

从表现主义电影到街头电影,德国电影的探索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表现主义电影致力于表现个人内心的真实,而室内剧电影逐渐偏向对社会环境的关注,直至街头电影的出现,在先前的对“内心真实”与“社会环境”的呈现与探究的基础上,街头电影更追求表现社会现实。它不同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也不同于自然主义,因为它具有一定社会背景与现实,也具有先前的探索基础,它的土壤是表现主义对内心真实的呈现,由内而外去探索外部社会的客观与真实。

影片《卡里加里博士》曾被当时的人们以“卡里加里主义”作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便突出了这部影片作为代表作品的重要地位。编剧是卡尔。梅育和汉斯·雅诺维奇为这部影片提供了一个反常规的叙事方式,影片一开始由弗朗西斯向另一个人讲述他所经历和参与过的一段事。接下去,影片便进入了事件本身:几起谋杀引起了弗朗西斯对游戏场上施催眠术的性情怪僻的卡里加里的怀疑,但警方以查无根据否认了弗朗西斯的猜测。

又一起杀人未遂,弗朗西斯跟踪卡里加里来到了精神病院,结果发现他竟是这家医院的院长。一次趁卡里加里睡觉的机会,弗朗西斯和医生们翻看了他的日记,发现了他以催眠术控制和指使他的病人进行谋杀的真相(这里运用了幻想画面)。在被揭露为凶手的时候,卡里加里歇斯底里的如同一个精神病患者。影片又回到了开始,弗朗西斯以战胜了对手结束了他的叙述。但影片并没有完,弗朗西斯再次来到精神病院,在他与卡里加里的冲突中,却向我们证实了弗朗西斯实际上是精神病院的一个病人,而卡里加里则完全是一个善良的医生,在他分析弗朗西斯的病情时,确认他的病可以治愈,全片结束。

影片甚至不需要宇幕,仅凭视觉画面的处理就可以看懂。梅育具体地描写了一个年迈的旅馆看门人(强宁斯饰),由于有一身体面的制服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当他被降职为洗漱间的侍役之后,自尊心受到挫伤;

他极力地掩盖事实真相,唯恐失去人们尊重,但最终还是真相败露,精神濒于崩溃。此后作品又以悲剧转为喜剧,看门人意外地获得了一笔遗产,似乎恢复了心理平衡。虽然对这最后的处理,评论界存在着争议,但它却突出了作为特定人物的虚荣、卑贱的内心冲突。


相关内容

  • [浩劫]法国纪录片
    中文名称:浩劫 英文名称:Shoah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3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5-11-1 常在服务器:Ra ...
  • 电影社会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电影社会学 电影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和范畴研究电影的理论.社会学研究人类以个人和群体形式形成社会关系.参与社会行动和发生相互影响的原因与结果,研究因人的交往而产生的风俗和制度. 电影社会学的使命是:研究社会需求如何影响和制约电影艺术家的 ...
  • 英国病人影评
    英国病人影评(一) 本片改编自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曾获69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大奖,成为了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辆英国飞机沿着壮丽的沙漠,在夕阳里静静的划过空中.德军发现了,于是将飞 ...
  • 美丽人生_传递的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
    MOVIELITERATURE 环球纵横 <美丽人生>传递的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 ■崔 鑫孙瑛(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影片<美丽人生>以一幕黑色的喜剧方式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更多的是透过亲情间的欢 ...
  •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 ...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艺术理论真题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试题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8题,共8分) 1. 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包括:文学理论.()和(). .2.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 ...
  • 20XX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
    2011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考试大纲) 一. 填空(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卡上,本题共3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是指明星.天一和_____________. 2.我 ...
  • 被忽视的传统_作为图像学的艺术史_霍斯特_布雷德坎普
    艺术设计研究 学术立场 被忽视的传统? --作为图像学的艺术史 ■ 霍斯特· 布雷德坎普 李震 译 [摘 要] : 本文指出, 能容纳所 的主题. 当数码艺术与网络艺术 成为可能时, 它们几乎立刻就被纳 入到艺术史中去了 . 历史地看, 图 ...
  • 新世纪商务英语教程第三册课文译文
    新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课文译文 第一单元 旅行开阔心智 课文1 小岛笔记1 比尔·布莱森 兰翠竹 译 我头一次看见英国是在一九七三年三月的一个雾蒙蒙的夜晚,我搭上从加来港出发的午夜轮渡抵达多佛.有二十分钟光景,多佛港站头上沸反盈天,这 ...
  • 类型电影赏析
    <情人> 剧情:80多岁的法国女作家回忆往事.那是在20年代,当时她15岁半,和母亲.兄弟住在越南.她在西贡读书,放假回沙堤母亲家度假.他们虽然是白人,但家境拮据. 一次,从沙堤坐轮渡回西贡的时候,她在船上遇到一个中国富家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