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 范文中心

中考作文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06/26

中考作文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初三作文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作文题目确定写作中心;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择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方式,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的文章。仔细想想,这样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因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就是提高考试和实际能力“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中学生作文内容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青少年的精神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已能细心地观察自我,关注自己的成长,努力向理想的自己靠近,对自己总是不满意,有多种多样的烦恼,心理敏感,体验丰富。中考作文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反映青少年特别是表现“我”在学习、思想认识、人际交往以及各类活动中的生活和身心发展作为选材的重点范围。例如绍兴卷《十六岁的天空》(2006年)、《给父母写一封信》(2008年),宁波卷“请你追溯自己的生活历程,截取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切的片断写一篇文章”(2007年)“留在我心底的风景”(2008年),金华卷《这就是幸福》(2007年)、《心》(2008年),湖州卷《生活因精彩而变化》(2007年),丽水卷《想飞就能飞起来》(2008年),台州卷《相处》(2008年),温州卷《把心儿打开》(2006年)这些题目都要求反映青少年的特别是“我”的生活,展示“我”的精神成长。

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上的磨练和成熟

青少年的精神成长首先反映在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上。思想、认识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成长的主旋律,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志。应当把反映这一内容作为作文的主要方向。教材中《我的信念》可以作为一篇很好的范文。

2.学习中的挫折和成功

学文化、学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自然也成了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许多作文题,就是要求考生反映学习中的挫折、困难、成功、喜悦。著名作家冰心的《忆读书》、林海音的《窃读记》都是很好的范文。

3.业余生活中的活动、爱好

业余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兴趣爱好是在业余生活中形成的,绘画、书法、养花、集邮、唱歌、跳舞等,都是青少年所特别钟爱的。在表现这类生活时,不能忘记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心灵感受。这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令人回味的文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4.亲近自然中的经历和感悟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在大自然中怡情悦性,并获得感悟与启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诗人朱熹从清水中获得的启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诗人苏轼从山中悟到的哲理。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们要注重感悟,学会思考,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这样,我们的思想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冯骥才的《珍珠鸟》、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可以细细地学习体悟。

二、反映身边的人和事

有人说:中小学生的生活是“两点一线”,道出了我们中小学生的生活重点:学校和家庭是两个主要的活动场所。在中考作文中,以反映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生活内容的命题很不少。如上海市2002年的中考作文题为《有家真好》,就是要反映在家里或者在像家一样温暖的集体(学校、班级等集体)里的融洽的深情,反映在“家”里得到的关爱和体贴,促进着我们健康的发展。

1.家庭中的故事和教益

在家庭中,我们享受著父母的呵护和照顾,承受著父母的鞭策和希冀,这些天天发生的事情,正是演绎亲情的最动人的乐章。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莫怀戚的《散步》可以给你许多启发。

2.同学间的友谊和真情

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同窗之间的情谊往往是人生最持久最珍贵最纯洁的情感。

记叙同学间的交往、友谊,抒写同学间的真挚情感,是作文中的一大内容。在中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就是要求写这类内容的。教材中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3.师生间的交往和深情

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老师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无疑是一曲爱的颂歌,洋溢著浓浓的慈爱深情。赞美师生情、叙写师生情,是学生作文中的永恒的主题。鲁迅的《藤野先生》值得我们反复玩味揣摩。

4.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并不断地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逐步成为一个融入社会的成熟的人。在中考作文中,反映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的内容在中考作文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有许多题目,似乎没有硬性规定写社会交往中的事,但如果能拓宽视野,把视点定格在社会这一层面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王蓓佳的名篇《心声》是这方面的典范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其实,以上两个方面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展示丰富的文化积淀

一般而言,中考作文题目的适应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他们往往适合展示我们丰富的文化积淀,适合开掘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作文资源,即书本、传媒等可以间接获取的作文材料的重要资料,时间上可以延伸到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空间上可以拓展到我们可以未曾到达的地方,因此,这一资源的潜力是非常深广。作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构思选材:

1.让历史风云为作文壮阵

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凝注著丰富的意蕴。审视并回顾这些历史,常常可开掘出警策的震撼人心的深意来。

2.让名人轶事为文章增光

名人轶事广为传播,我们一定知晓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的许多事例。如果选用恰当,让名人成为文章的主角,让他们的轶事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定会为文章增色。

3.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作文

我们读过许多小说、散文、戏剧、童话、民间故事等,在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著名的篇章。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作品中的素材,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我们的作文,那一定是一种令人迷醉的景象。

4.让传媒信息为作文添彩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传媒功能十分发达健全,除报刊、书籍之外,电脑、网络、电视、无线电通讯等技术通行全球,传媒信息无疑成了十分重要的资源库,我们可以从电视、书报等方面获取重要的珍贵材料,让它们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光彩。


相关内容

  • 一次相逢一次暖
    [摘要]文章从命题类型.命题热点.题目结构三个方面对2015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中考作文命题进行了综评,又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对该省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进行了预测,最后在审题.思维.描写.阅读.修改等五个方面提出备考方案. [关键词]江苏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2010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1.(北京燕山) 题目:"有 四年 叫 " 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叫执著,有 感 , 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 等待叫希望,有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 动叫分享,有 感觉叫幸福- ...
  • 中考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选典型材料,裁天机云锦 --中考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想让考场作文蟾宫折桂,写作素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作文素材不仅在于多积累,更在于会选用.善运用.选取典型素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素材的张力. 一.挖掘教材素材.课文中的许多材料都很经典,他 ...
  • 中考作文专题教案
    中考作文专题教案 第一节 点击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力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 河南淮阳刘志刚收集整理 1. 贵州安顺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成长路上又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恒垣:有星月漫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 ...
  • "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写作技巧
    一."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形式 "托物寓意"类作文就其写作样式来说,要求能运用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说明.描写事物,并能从具体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或特点上生发想象和联想,力求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 ...
  • 20**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贾严贞 刘煌斌 卢家芩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0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
  • 关于针对尝试校本写作的解释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尝试校本写作 引导回归本真 内容摘要:本文从目前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入 ...
  • 20**年中考满分作文佳句大全
    一.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 二.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三.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 四.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 五.整散结合.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意义鲜 ...
  • 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20**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2011年安徽省 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 2012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二.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 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诗 经??关雎>)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