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 范文中心

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11/11

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备考指要】

1.理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传入西方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中国科技与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是因为时代环境影响的;同时注意中西文化交往及其作用。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2.掌握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指南针对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印刷术对纸币“交子”的产生都有较大影响。

3.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和书画艺术,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4.要正确认识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要特别关注宋代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及其主要原因。

5.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6.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的时代中,各领风骚。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1节 中国古代科技

【重难突破】

一、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1.四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和影响

从表象上看,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人用火药制造了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受明清当时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但四大发明在欧洲却极大地促

(1)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西欧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顺应历史潮流,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既增加了财富又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明末清初“闭关锁国”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也严重妨碍了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扼杀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成长,使先进科学技术因缺乏新陈 代谢而日益萎缩。

(2)经济方面,小农经济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绝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迫切的需求,因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只能在日益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轨道上蹒跚而行。

(3)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

中国封建教育偏重于政治与伦理道德,轻自然科学。封建教育是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奴化教育,鄙视技艺。“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命题范围是以儒学为主的“四书五经”,培养、选拔出来的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奴才,而不是科学人材。在这种氛围下也就根本不能产生有气魄创立新学说和新理论的科学家,科技发展也就失去了文化基础。

思想文化上的儒家文化氛围也束缚了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如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增加了理性和科学的意识,也就大大增强了这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几次科技革命则更是科技史上的辉煌。而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家,儒家文化氛围笼罩着一切,支配着一切,理学的唯心主义,使人们放弃科学的头脑,经学的独断像紧箍咒一样,造成了人们非科学的心态,形成了阻滞科学发展的巨大历史惰性。

(4)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科学界一般认为,功利主义是近代科学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中国的功利思想表现为对利禄、社会地位的追求,因而文人都热衷于人文、政治制度。而西方人追求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及与此相关的物质、精神价值,因而热衷于生产技术和科学。中国的这种反功利主义思想与西方的功利思想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影响着各自国家个人和社会价值取向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就直接间接制约着自然科学家群体的发展壮大。中国的这种传统价值观与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自我适应的系统,使科学技术在中国受到了窒息。

二.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三.李约瑟的困惑

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彻底推翻长期称霸国际史学界的“西方中心论”,为中国科技讨回公道。李约瑟困惑: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为何到16世纪却衰落了?

(1)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社会不断强他的中央集权统治和文化专制政策对自然科学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3)重农抑商政策、重文轻武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5)自然科学的自身结构缺陷制约着中国自然科学发展。

【迁移应用】

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段话反映出

A. 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 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 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 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2.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 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 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 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3.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 .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 .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

5.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 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

(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越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

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 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第2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重难突破】

一、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学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及文化本身的特色产物:

1.唐朝诗歌的繁荣,是建立在唐朝开放的社会与繁荣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也促进了诗歌繁荣。

2.词的出现,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市民数量扩大而出现。

3.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另一方面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汉字与书法的产生发展

1、发展演变: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商周时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又用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

2、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汉字的统一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形成了以汉字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汉字绵绵不绝,流传至今;汉字在维护民族统一和尊严方面,居功至伟。

3、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②隋唐一统,经济繁盛,政治制度成熟、对外开放、开明,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如怀素的草书;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③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④明代则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三、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代以后,由于商业兴盛、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从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看,中国画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画包括民间风俗画和宫廷画,它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到唐宋时期已走向成熟。

写意画即文入画,也称“士夫画”。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亚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有《女史箴图》。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更注重意境,如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如清代八大山人《松鹰图》。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四、关于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1.形成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官贵人和各地商人云集。为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各方艺人也云集北京,争奇斗艳。

2、形成及发展

清乾隆年间,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和京城文化的优点,形成了京剧。同治、光绪年间,成熟;民国年间走向世界。

3、艺术成就:

(1)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2)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

(3)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4.启示:

(1)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

(2)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5.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五、古代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

1. 周代(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

2. 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楚辞”,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 汉赋,是一种新型诗歌体裁,辞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

4.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

5.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加上科举制的确立,使得唐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对其进行反映。

6.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韵律严格的诗歌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情感,于是产生发宋词。两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

7、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由于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8.明朝中后期,由于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术的不断完善,反映市镇平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发展等价值观念变迁的小说出现繁荣。如“三言”、“二拍”、《金瓶梅》。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出现了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的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迁移应用】

1.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

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 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3.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 原始岩画 B. 中国文人画 C. 汉代帛画 D. 民间绘画

4.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 .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 .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6.“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7.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 .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 .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 .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邦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8.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 东汉的洛阳 B. 唐末的长安 C. 北宋的开封 D. 明初的南京

9.《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 .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 .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 .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10.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意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中国书画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神,以形写神

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11.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 .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 .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 .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1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3.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梁录》载:“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朝年代居多。

材料三 北宋之所以选汴京作为都城,主要原因就是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当时每年大概要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四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4)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

参考答案

第1节 中国古代科技

1 CDCAD

6、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

名称:《伤寒杂病论》。

成就:它是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7.(1)变化: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贡献: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8.(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其它例子,只要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2)作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4)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

第2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 ADBDB 6 BADCCB

12.(1)瓦肆是指娱乐演艺场所。

(2)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剧种:京剧;功能:体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变化: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13.(1)特点:突破坊、市的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

外贸易兴盛。

(2)现象: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江浙地区)。

(3)核心思想是“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

(4)宋词(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山水画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理学的兴起,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举出其中的两例)。

文档来自:定南论坛www.dingnanwang.com 网站建设www.cnvault.com 新闻资讯www.bozixun.net 三峡吧www.sanxiaba.com 请支持我们易链,提供更多资源


相关内容

  • 高三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 ...
  • 山西省太原市20**年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 ...
  •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3月24日 201 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 ...
  •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 杨树彬 桦甸八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通高中.多年来,桦甸八中以文科教学和体育.艺术特色教学而立于桦甸高中之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布局的调整,八中由乡下迁入桦甸市内,但也因此使学校面临更大 ...
  • 四川省宜宾市20XX年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春期普通高中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 ...
  • (3)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3题)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 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quo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
  • 15-16高三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A) 甲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 ...
  • [高中语文]病句专题汇编(二)
    病句汇编(四) ("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只有深入排查安全风险,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并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才能杜绝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 ...
  • 高三历史组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组经验交流 历史教师 李志 一. 总体感受: 1. 时间不够用:讲和练总是不能搭配协调,题做到不如往届多:特别是高 三最后阶段,给同学们准备了许多个热点专题,但都不能如愿,总是被习题打断(周考.模拟考). 2. 和之前的几届比较,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