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 范文中心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04/08

农业经济展望

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袁文平

汪诗萍

宋莎莎

杨瑶伊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一个

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集中在农村,且农村贫困普遍存在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较高、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系列问题。从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理论,为中国在农村反贫困问题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为政府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提供借鉴, 以便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农村贫困;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分析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Rural Poverty

Yuan Wenping, Wang Shiping, Song Shasha, Yang Yaoy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Jiangsu )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one a lot of work in anti-poverty, which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a problem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is that so far China still has a large number of poor people, they are concentrated in rural areas. What's more, rural poverty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great difficulty to drop out of poverty, the slow speed of out of poor, the high rate of turning back to poverty,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nd economic risks increase. The author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theories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then provided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anti-poverty in rural ar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adjusting the social system, policy and th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s pow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ese rural poverty.

Key words :rural poverty;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theoretical analysis

困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农村也走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引言

贫困仍然是世界所有国家绕不过去的话题,贫困

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十分关注贫困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中国为例,1978年之前,贫

收稿日期:2015-05-19

2000年底,根据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全国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也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2014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为5%,比1978年的30.7%下降了

25.7个百分点,但是2014年中国相对贫困人口数量

作者简介:袁文平(1993—),男,江西信丰人,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E -mail :845926371@qq.com

农业经济展望

依旧超过8000万。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小康”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监测显示,

仍处在国家贫困线的农村家庭存在好几代人陷入贫困的境况,贫困代际传递日益显现。可见,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进入了一个贫困循环的阶段。在该阶段,根据以前的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反贫困政策已经不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那么,对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和分析已经无法回避。截至目前,中国对贫困代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中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国家在农村反贫困实践的推进进度,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及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现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素。家庭外部因素的研究方面,已经广泛涉及种族与种族划分、社会等级制度、家族集团与家族荣誉、国籍与民族以及宗教和信仰等方面[5],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广泛涉及父辈受教育程度、素质与收入、子辈性别、基因遗传与疾病、营养投资等方面[6-8],在单因素实证分析方面,美国学者Corcoran 利用

PSID 数据,就种族对美国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出生在贫困家庭的黑人成年后依旧贫困的比重为30%,而白人的贫困代际传递比重则只有黑人的1/5左右(约7%),即种族对于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影响[9]。此外Corcoran 和Adams 通过对美国黑人家庭贫困代际传递调查分析,发现在贫困家庭中,子女成年后仍然处于贫困的比重较高,是非贫困家庭的2.5倍左右[10]。在比较分析方面,Musick 和Mare 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并将两个时间段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个年代贫困的代际传递程度没有显著差别[11]。这显然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

1

1.1

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综述

概念界定

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程度时,

发现贫困家庭、贫困社区存在贫困代际传承现象,因此提出“贫困代际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1.3国内研究进展

20世纪下半叶至今,国内外学者就国家和地区贫

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农村贫困代际的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国内,涉及到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相比,大部分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这其中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对贫困代际传递影响的分析。多因素分析如韩春、肖冬平等学者都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了分析[12-13]。李晓明从贫困代际传递的反向影响出发,分析得出不仅社会、家庭、个人会影响贫困代际传递,同时社会、家庭及家庭个人受到贫困代际传递的反向影响[14]。

目前,对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性分析方面的主要结论是:

(1)贫困代际传递主要是农村生

活环境、制度体制性因素、文化因素、贫困家庭和个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体制性因素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制度4个方面。

(2)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在

性和外在性因素。内在性因素包括子女教育程度、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外在性因素则包括家庭贫困程度和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和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等。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于家庭的子女,进而使其面临父

of Poverty )”的概念。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及导致

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一个家庭中,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得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包括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子女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可指在一定的阶层范围内贫困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传递,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国外学者关于贫困代际传递概念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点,米德研究认为,依赖福利的家庭陷入贫困陷阱主要是长期接受福利救济已经使这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改变了价值观[1]。贝克尔与托马斯研究强调贫困与劳动力市场的关联[2]。他们认为,经济结构因素会对贫困代际的传递造成影响。其中,人力资本因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Coleman 的研究显示,经济资源的缺乏导致了儿童人力资本不能正常发展,而较低的人力资本又使得儿童在长大后,缺乏寻找到好工作的能力[3]。同时,贫困家庭在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方面也处于缺乏状态;而美国的斯坦因伯格就贫困代际传递提出了3种相关性解释:政策相关、文化行为相关、经济结构等因素相关[4]。

1.2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在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研究相对丰富,认为

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主要分为家庭外部和内部因

辈一样的贫困状况,产生贫困代际传递。综合分析发现,这些研究都指出社会性因素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其中,社会性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社会流动等。单因素影响分析方面,马新则通过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教育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作用及政府在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责任[15]。在综述性研究方面,张兵主要就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16]。在实证分析层面,汪燕敏、龙莹和方鸣、应瑞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弱、继承性强,子辈经济情况容易受到父辈经济劣势的影响,即家庭收入具有较强的代际性[17-18]。张立冬利用1988—2008年的

面,国内学者在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方面拓宽视野,在地理区域差异、农村与城市视角、民族划分、社会制度、家族集团与家族荣誉以及宗教和信仰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为国家的反贫困实践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W.I. 托马斯. 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 [M].

张友云,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乔治·赫伯特·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杜恒,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詹姆斯·S. 科尔曼. 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Sten -Ake Stenberg. Inheritance of Welfare Recipiency:An Intergenerational Study of Social Assistance Recipiency in Postwar Sweden[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 2000, 62(1):228-239.

CHNS 数据,进行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1)中国农村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十分

(2)

显著,在相对贫困层面的代际传递较为突出。

[5]Behrman J., Pollak, R., Taubman P. From parent to child:in -trahousehold allocations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6]

Baulch, B., McCulloch N. Being Poor and Becoming Poor:Poverty Status and Poverty Transitions in Rural Pakistan [J].

改革开放使得农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初绝大部分贫困家庭出来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生活水平都明显提高,并且都处在离国家的绝对贫困线较远的位置。但是,仍然有较大几率重新返回到相对贫困的处境。

(3)教育和非农就业对于破除贫困代际传递具

[7]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 2002,37(2):21-40.Yaqub, S. Intertemporal Welfare Dynamics :Background pa -pers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R].UNDP, 2001. [8]

Yamano, T., Alderman, H., Christiaensen L.. Child Growth ,Shocks ,and Food Aid in Rural Ethiopia[J].American Journal

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9]。

2总结与展望

整体而言,国外针对贫困代际的研究较为系统,

同时研究内容也更为全面。而在国内,针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研究较少,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同时,儿童作为贫困代际传递的主体,关于农村家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方面的对比研究目前也较少,并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定量性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拥有庞大贫困人口的中国来说,研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可帮助政府从贫困代际的视角去关注农村贫困状况,同时针对贫困代际的相关影响因素来制定和调整农村扶贫政策。

国内对于贫困代际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证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两大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目前国内理论研究仍然处于碎片化阶段、实证性分析研究稀少的情况下,在未来,国内的研究应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继续完善中国关于贫困代际的理论分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在实证性分析方

[9]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2005(87):273-288.

Corcoran M .Mobility, Persistenc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overty for Children:Child and Adult Outcome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Corcoran M, Adams T .R ace ,Sex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G].Duncan G J, Brooks -Gunn, Consequences of Growing up Poor .New York:R 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7:461-517.

[11]Musick K, Mare R D .Recent Trends in the Inheritance of

Poverty and Family Structure[R].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4.

[12]韩春.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根源探究[J].经济研究导

刊,2010(16):46-48.

[13]肖冬平.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探析:一个社会资本

的视角[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1):7-12.

(下转第39页)

北小杂粮方式对谷子加工、小袋包装销售,谷子产业化水平较低。可利用宝塔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扶持现有的2家谷子加工企业进行谷子深加工产品生产,给予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

子长县的谷子产业发展较稳定,但还处在较低水平,谷子的销售和加工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大的营销企业和加工企业。可在谷子种植聚集区建立谷子加工企业,从小米初级加工开始,进行产品包装及加工的升级换代,初级产品方面可发展小包装、大包装、简包装、精包装等多种产品,产品加工方面可在企业逐步扩大的基础上,引进生产设备进行深加工产品生产。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谷子生产,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保证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3]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十一五”规划纲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1):1-6.

[4]殷艳,廖星,余波,等. 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演变和成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1):147-151.

[5]王丽君,腾海燕. 青海省主要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J].甘肃农业,2009(5):42-55. [6]

强小林. 西藏小杂粮豆作物生产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J].西藏科技,2008(7):15-20. [7]

戴双兴. 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农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23-26.

[8]谢俊奇. 土地资源是农业资源与区划工作的主要对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17-18.

[9]刘猛,赵宇,刘斐. 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学学报,2012,2(9):59-67.

[10]刘猛,李顺国,张新仕,等. 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

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74-180.

[1]刘猛,袁宏安,刘斐,等. 延安市谷子生产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3,9(11):54-57.

[11]刘猛,赵宇,李顺国,等. 河北省谷子种植优势区域实证分析

[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6):12-16.

[2]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2006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1-2.

(责任编辑张智广)

!!!!!!!!!!!!!!!!!!!!!!!!!!!!!!!!!!!!!!!!!!!!!!!!

(上接第27页)

[14]李晓明. 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

院学报,2007(2):72-73.

术学院学报,2009(6):24-27.

[18]方鸣,应瑞瑶. 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J].南京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4-18.

[15]马新. 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J].现代教育管

理,2009(1):19-22.

[19]张立冬.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13,23(6):45-50.

[16]张兵.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J].理论学刊,

2008(4):46-49.

[17]汪燕敏,龙莹. 我国居民代际贫困的实证研究[J].襄樊职业技

(责任编辑任育锋)


相关内容

  • 20**年乡村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
    2015年乡村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待遇推动流动 中共 ...
  • 20XX年乡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2017年乡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饶发[2016]11号) 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我县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县实际,制 ...
  •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的精准扶贫
    摘要:中��扶贫工作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传统扶贫政策在扶贫主体.对象.手段.目标等方面仍存不足.必须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政府外包.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建构公私伙伴关系,以多元参与及协同合作实现扶贫主体之精准:通过完善精细化识 ...
  • 浅析湖北省洪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浅析湖北省洪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摘要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千百年来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件特大喜事.这一重大惠农政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 鲁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系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制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关键问题,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主体制度与补充制度.福利增长与责任分担结构等十大重要关系,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建构理性的制度模式, ...
  • 网络改变了我们什么
    网络改变了我们什么?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自1994年4月我 ...
  • 自考社会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社会学产生的直接要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涂尔干 ...
  •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 摘要: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多而集中.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而艰难,开发任务也更加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成为应对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这种集政 ...
  •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5页)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作 者 ]马文兴 [作者简介]马文兴 宁夏人民政府农调队 (银川 750001) [内容提要]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客 观要求: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 盐城市社区家庭收支情况调查与研究
    淮阴工学院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 盐城市社区家庭收支情况调查与研究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班 级: 机电1111班 姓 名: 宋建辉 学 号: 1111106125 指导教师: 徐岩 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