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社保发展现状 - 范文中心

社保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社保发展现状

09/25

社保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社保发展现状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的社会政策。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中国社保制度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都是值得思考的疑问。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 中国社保制度

现实生活中,人总会遇到生、老、病、死,以及就业、各种自然灾害等情况,面临这些困难和风险,依靠什么;当我们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我们又得到了哪些的权利和义务。这些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在西方已诞生有17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的社会政策。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概念(理论概念)的出现,源于1935年的美国颁行的《社会保障法》中的Socialsecurity,通常被解释为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在实践中,社会保障源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社会,1938年,社会保障一词出现于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大西洋宪章》中也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作用社会保障的概念。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社会保障”一词在我国开始广泛作用。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现已推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性的一项制度,成为各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手段。

通过对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定义,不难看出社会保障的特点大致如下: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与国家,由政府和国家统一管理;其目的是稳定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社会保障需要依法实施,体现强制性;社会保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圈里提供安全保障,体现公平性;社会保障用国家财政作为基本经济后盾,其资金来源既有政府财政部分,也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部分,还有社会成员的捐赠,所以还体现出社保的经济福利性。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保制度的产生

随着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逐步建立、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是效率高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是风险大的经济,风险造成的社会震荡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和干扰因素。所以,社会需要一种稳定的机制来缓解、排除这种阻力和干扰,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作为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应运而生的。

历史上,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在欧洲,继德国、英国之后,奥地利、瑞典、匈牙利、丹麦、挪威、法国、罗马尼亚、卢森堡等国家也先后实施了单项或几个项目的社会保险制度。

1935年,作为罗斯福新政的组成部分,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继美国之后,阿根廷、墨西哥、巴拿马等美洲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17年俄国也颁布实施了国家社会保险的法令,并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共同效法的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广泛流行且影响深远。

三、社保制度的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为:以英国的《济贫法》为标志的萌芽阶段;以德国俾斯麦政府的社会保险制度为标志的形成阶段;以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的发展阶段;以英国《贝弗里奇报告》为标志的全面发展、完善阶段及调整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4年受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委托,“福利国家之父” 贝弗里奇试图制定一项统管人们一生的公共保障计划,他主张用一种崭新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英国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社会保障面向全体英国公民,为所有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

随后的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然后,西欧、北欧、北美、大洋洲国家和地区,也均先后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进入了充分发展时期。正是贝弗里奇报告使社会保障性待遇首先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以确立,较为完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轮廓得到开创性的界定。它不仅为英国战后重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决策的基础,而且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发展社会保障模式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与发展中的新中国社保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950年,党和人民政府开始制定社会保险方案,经过近30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中成立后,即在1951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作了修订,适用对象为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内容分为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两大类,项目有退休、医疗、伤残、死亡、生育、疗养等。费用由企业负担,按照工资总额的3%提取,建立保险基金。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退休人员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实施范围为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保障内容基本和《条例》一致,基金由国家财政拨付。至此,中国城市中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还在对劳动保险及职工福利进行整顿。但是自1958年开始,由于“左”的干扰,整顿工作受阻严重,在进入整个国家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之后,社会保障才在整顿和提高的过程中有了改善和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的社保制度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949年—1957年是初创阶段,社会保障走上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1957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业已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范了各类风险,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也适应计划经济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是,干部、职工、农民待遇水平差别加大。

2、1958年—1966年是调整阶段,在此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调整中不断完善,但效果并不理想。

3、1966年—1976年是受挫阶段,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破坏时期,社会保险体系出现“真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撤销。

4、1976年—1992年是恢复与探索阶段,1986年开始了真正有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992年是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始年份。

(二)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改革引起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原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从1986年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时期。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而且单独设章阐述了社会保障的改革

与社会化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化作为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对立物被正式载入国家发展计划。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为后来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创立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从此以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时期,逐步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转变为国家---社会保障制,这个转型期至今仍在继续。

拿笔者的居住地新疆来说,1998年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新疆社会保障在体制创新、制度改革、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以克拉玛依为例,1997年12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建立,1999年1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2004年1月,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建立,2004年10月,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建立,2006年7月,城镇人员医疗保险建立,2007年7月,国家机关企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建立,2008年7月,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2009年8月,克拉玛依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立,2011年7月,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这些日渐完善的社保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已经让广大市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当然,上文提到的转型期也经历了几个逐层递进的阶段,即社会保障最初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服务,为了缓解农村贫困,之后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进而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时至今日,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转变为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型任务还未完成,新制度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总而言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中国现有社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总体目标确定后,缺乏具体目标及长期规划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提出“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但到目前,具体目标还是不明确。

一是缺少对不同保障层次的目标设定。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保障与保险混在一起。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基本上是混乱的。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来保障。

二是缺少不同阶段的目标设定。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什

么样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什么样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如何适应,有关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更没有长期规划和总体部署。这样,经济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赶紧出台相关政策,难免形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不满。

2、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是以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为起点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5.5%增长到2005年的11.2%,年均增长29.8%。仅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低保”的资金投入就从1998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04亿元,年均增长35.5%。各级地方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都普遍感觉到缴纳社会保障金的负担越来越重。个人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由开始的3%逐年增加至8%,而且缴费基数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满意程度也在增加。造成这种各方都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方责任的界定不明确。政府的钱花在哪里,老百姓并不十分清楚;企业与个人缴费有多少回报率,也没有明确的预期。因此,政府的责任在哪些方面,应承担多大程度;企业与个人的责任在哪些方面,趋于何种水平,都应该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责任共担的机制。

3、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两个基本的现实条件: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是历史债务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的趋势。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养老保险金支付将进入高峰期。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紧张运行状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再加上企业改制实行提前退休,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直接影响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发挥。

历史隐性债务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此前退休的人员没有缴纳过养老金,也就没有个人账户,此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个人账户由开始缴纳养老金时算起,个人账户不完整。因此这些人的退休费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员来承担。在历史债务压力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区因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名存实亡。一旦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当期收取的养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的。如果不

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由于新旧养老制度转型而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历史欠账,未来终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冲击。

4、制度设计与管理的技术性问题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得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越来越高。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应急特征,某项保障制度受重视的程度随着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呼声的大小、部门势力的大小或者个人影响的大小而发生变化。非制度化特征十分明显,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规也严重缺乏执法力度,部门之间、制度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越位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规范,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有待改善。电子化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五、结论

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发展,我们看出其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度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是一个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必将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坚强的保障,必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光辉。


相关内容

  • 养老基金入市问题
    中国聚焦:养老金能否入市备受中国社会关注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8日 15: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近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养老保险金可学习中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实现保值增值.此言一出, ...
  • 对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的看法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中国﹒贵州﹒贵阳 2010年6月 对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的看法 摘要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 ...
  • 本科论文,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以东莞裕元鞋厂为例 论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以裕元鞋厂为例 内容摘要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份,广东正处于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时期,行业受政策.环境.竞争.技术.人口等因素影响,在转型升级中劳动争议常有发生,造成劳动 ...
  • 社保基金优惠利率文件
    一.国家有关优惠利率的规定 1.银发[1997]567号文件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1998年1月1日以前存入的活期存款,以1月1日为界分段计息.&q ...
  • 20**年最新申论范文
    2016年最新申论范文 传承民族经典 弘扬黄河精神 来源:申论一点通 作者:佚名 申论一点通网站编者按: 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的蜿蜒长河,繁衍生息出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 ...
  • 3327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一章:社会保险基金 1.社会保险的特点(选择)P5-P7:强制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作为一种社会政策,注重社会公平.共济性. 2.社会保险基金(名词)P27:是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 ...
  • 国内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路_合并专业化经营
    任铁彦:国内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路 会计实务 国内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路 合并专业化经营 任铁彦 (东明县开发区财政局, 山东 菏泽 274519)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 2008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 ...
  • 关于佛山市社会保险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之年,标志着社保经办事业将全面进入依法行政.依法经办的新阶段.我市各级社保机构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智能社会保障&q ...
  •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一 概念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 ...
  • 基于认知路径依赖的制度演化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师>2012年第6期 都由其缘由,"每一缘由则产生一个结 果".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