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主体特征 - 范文中心

浅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主体特征

11/24

  摘 要:“独生子女”一代是真正的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社会化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和发展。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社会化的主体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应根据独生子女社会化进程中的主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独生子女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独生子女 社会化主体特征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人生的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出生于70、80年代,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青年一代,他们被称为“独生子女”一代或“新一代”,也称为第五代青年。他们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据统计目前全国独生子女已达七千多万,其中在城市占同龄人的比例高达90%。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法国人口和两个加拿大的人口[1]。当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一下子从我国大地上涌现出来时,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一代特殊儿童能否正常地、健康地、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一焦点所涉及的就是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后果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独生子女社会化的主体特征,如何发挥独生子女教育中的积极效益,促进其顺利完成社会化,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与大众传媒,是影响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一些基本主体,对独生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天然区别,这些主体在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中就具有一些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特点。      一、在幼儿,学龄前期与学龄初期,家庭与父母的影响较大      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时期,少年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无庸置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成为影响子女社会化的决定因素。不过,在婴幼儿、学龄期和学龄初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子女的抚育永远只有“第一次”,因此父母在抚育自己唯一的孩子时,表现出许多不同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特点:(1)部分扮演了“兄弟姐妹”的角色。在非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可以和兄弟姐妹进行交往,父母亲不需要专门陪伴孩子玩耍,而独生子女不同,父母不得不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陪孩子一道游戏活动。尤其是母亲,在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往往成为独生子女玩耍和游戏的主要玩伴。(2)部分扮演了“家庭教师”的角色,在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众多,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关心孩子的学习,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的“家庭教师”的角色相对淡化,而独生子女家庭则不同,由于父母亲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好的经济条件和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加上对孩子给予更高的文化期望,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主动参与对孩子文化知识的传授,经常辅导孩子学习,检查学习进度和作业情况。(3)部分扮演了“学生保镖”的角色。在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兄弟姐妹的存在,少年儿童特别是作为弟弟妹妹,在学龄初期,有哥哥姐姐陪伴上学,父母不必花费更多的精力担心安全问题,也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哥哥姐姐陪伴的独生子女,在学龄初期的安全成为每个独生子女父母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学生保镖”的角色就由父母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每天放学的时候,许多小学特别是城市小学门口那些翘首以待的父母亲,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      二、在学龄期,学校的影响相对一致,同辈群体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进入学龄期后,少年儿童除了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渠道,学校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表现为多侧面、多角度,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教育、活动安排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按照理想社会的要求去引导与塑造孩子。尽管在社会转型期间学校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弱化。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把教师的话作为“圣旨”般来对待,把教师的要求置于父母的要求之上。这充分说明学校对学龄期少年儿童社会化依然保持较强的影响力。不过,学校的教育、环境、活动对于所有少年儿童来说都是高度一致的,并不会为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划出不同范围,制定不同的标准,因此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影响是一致的。   与学校生活紧密相连,少年儿童开始有了自己的同辈伙伴,形成了自己的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影响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同龄伙伴越来越多,共同参与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交往时间也越来越长,关系越来越密切,同辈群体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毕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天然差别,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在家庭中除去父母之外,他们还可以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进行交流,从而相对降低了同辈群体的影响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家庭中他们只有父母可以交流,而没有同辈人可以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逐步形成,他们不再满足于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此时,他们更加重视同辈伙伴交流的兴趣与快乐。正因为如此,在少年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同辈群体对独生子女的影响比对非独生子女的影响更为强烈,更为深远。   另外,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还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于缺少家庭同辈伙伴关系,同辈伙伴的交往活动相对减少。这是因为,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同辈伙伴间的交往可以不需要经过父母同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完成;独生子女没有家庭同辈伙伴,而与外界同辈伙伴交往,特别是同辈伙伴来家中交往需要得到父母亲的同意,这对独生子女与同辈伙伴间的交往造成了限制与阻碍,自然导致同辈伙伴间交往活动的减少。这种情况就使得独生子女较难了解蕴藏在这些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如同情、关心、怜爱与友情等。二是由于在家庭中缺少与同辈群体的交往,独生子女更倾向与探索客观对象,如玩具、动物与植物等。随着探索范围的扩大和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独生子女就需要寻求志同道合者,主动开拓自己的交往范围。这种情况又使得独生子女超出了非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比较封闭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模式,使得自己与同辈伙伴的交往比非独生子女更具有开放性和全面性特征[3]。      三、在整个成长发育期,社会环境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少年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少年儿童与大众传媒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改革开放后的少年儿童,正是伴随着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因此,大众传媒作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不过,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来说,这种影响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   其一,独生子女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更多,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由于兄弟姐妹的存在,少年儿童在家庭中除了观看大众传媒节目以及和父母进行交流外,还可以与兄弟姐妹进行交流与游戏,业余生活比较丰富,特别是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与游戏,更符合少年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观看大众传媒节目的需要。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庭中,他们被大人所包围,除了与父母进行交流以外,消磨时间最好的选择就是观看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节目与信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逐步形成,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和越来越难。有一些调查统计表明,独生子女观看大众传媒的时间要比非独生子女多出20%―50%[4]。   其二,独生子女接触的大众传媒形式更多更新,在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众多,负担较重,一般情况下,家庭物质条件相对偏差,父母亲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大众传媒手段与工具以及对先进的大众传媒形式的了解相对落后,这对少年儿童跟上大众传媒的变化与发展,接触更多更新的大众传媒形式,造成客观上的限制。而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少,负担相对较轻,较之非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父母亲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大众传媒手段与工具的认识与了解相对先进。例如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独生子女家庭就相对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差异性,使得独生子女能够有条件接触到更多更新的大众传媒方式,特别是电子邮件与因特网。因此,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的影响相对大于非独生子女。   其三,独生子女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更强。作为一个孤独的“小皇帝”,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独生子女只好更多地依赖于大众传媒,把大众传媒中的许多形象作为自己的伙伴。从幼儿时期的“机器猫”和“葫芦娃”,到少年时期的“孙悟空”和“足球小子”,与之同喜,与之同忧,使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独生子女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较之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更为强烈和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年代不同特色的大众传媒影响下,80年代与90年代的少年儿童形成各自不同的整体特征,这种不同年代的少年儿童整体特征,曾经一度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独生子女独有的特点,从而被认为是这一代少年儿童区别于其他年代少年儿童的整体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于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的影响要比对非独生子女更为重要,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冯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青年研究,1997年第八期.   [2]彭晓辉.关于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的思考.思想政治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3]王青.浅议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八期.   [4]谢晓蔚.浅谈独生子女社会化因素的新变化.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第六期.


相关内容

  • 论未成年人犯罪
    论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
  • 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
    论文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主要 ...
  • 论私法与公法的区分标准
    摘要: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 ...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 ...
  • 企业不同范畴的"工资"概念解析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涉及工资的概念较多,在内容与数据上多有交集,因此,可能造成对相关不同概念的混淆与误解,导致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为此,有必要厘清有关工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差错.本文主要从概念范畴.政策依据.适用范围等方 ...
  • 思想道德与修养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和信念的含义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 ...
  •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法律特征 专 业 班 级: YX1002 姓 名 : 张梦情 学 号: 101380237 2012年 06月 04日 目录 [前言]........................................... ...
  •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诱因及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宁,更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种社会纠纷 ...
  • 20**年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 ...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社会体制的滞后,使成千上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接受教育,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