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人口的空间变化 - 范文中心

第一课人口的空间变化

05/10

第六讲 人口的变化

第一课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模式与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图表等探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合作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__________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和________人口迁移。

(二)人口流动

1.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__________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________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有利:增强 

3.影响不利:给 、城市以及 等

 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方法点拨 判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B2到C1,C1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地区间 的差别

1.动因次要: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

 文化背景等2

学以致用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6 139万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 700万人,增长81.03%。简要分析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类型

典例导入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 )

( )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疑难剖析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异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均属于人口移动。但人口迁移必须以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的改变

2.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 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如走西口:山西人穿越黄土高原迁移到甘肃等西北各地;客家人迁徙: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下南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迁移到东南亚地区。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主题1 人口迁移的动因

典例剖析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 )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A.①③ 疑难剖析

1.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推拉理论中的推力是指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而拉力是指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从环境、个人两个角度分析,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因素。个人角度主要是指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2)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主题2 人口迁移的影响

典例剖析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

( )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疑难剖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方面分析,每个方面又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描述(如下图):

( )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考点三 我国的人口流动

典例剖析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3)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疑难剖析 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图表解析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上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该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判断其原因、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方法总结 对于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的判读,可按如下思路: 1.看流向。该图显示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时,首先要识别图例: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个不同时期,注意图中线条粗细代表着流动量的大小与规模;然后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线条,按照“迁出地→迁入地”的线索归纳其流向的特点,要结合线条粗细概括“主要流向”的信息。

2.找原因。从图中获取信息概括“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仅仅是读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主要流向”的形成原因作出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原因分析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阐释,如从图中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人口的主要迁入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港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广东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所致。 3.析影响。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分析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参考“民工流”的分析思路,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在新情境中灵活变通。

典例剖析 下图为“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试分析其原因。 思维过程:

答案 流向:由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原因:东北部冬季冷湿;传统工业衰落,就业困难,环境恶化。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板书设计】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2.类型: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二)人口流动 1.概念 2.形式 3.影响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动因

2.效应

【课后作业】

完成高考总复习相关内容,有能力的同学完成能力提升部分,预习下一课。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基本合理,分析问题透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合作探究,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枣庄城市发展为例,进行知识的讲述,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A.上海

B.安徽

(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

D.河南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C.湖南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期间,我国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图1)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图2)。读图回答3~4题。

3.图1中乙、丁曲线所代表的地区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乙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4.上面两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A.甲 ②⑥ C.丙 ①④

B.乙 ④⑤ D.丁 ①③

( )

( )

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5~6题。

5.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C.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D.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6.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7~8题。

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读“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9~10题。

( )

( )

( )

( )

9.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10.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 )

( )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 )

11.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1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二、综合题(共52分)

( )

13.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指出图中两个时期均为人口迁出的省区简称。

(2)说明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下图为“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材料四图中显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1.D 2.A 3.D 4.D 5.D 6.B 7.D 8.D 9.C 10.D 11.B 12.C 13.(1)川、晋、皖。(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2)主要因素:经济 积极影响:加强了迁出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地矛盾。消极影响: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影响迁出区的经济发展。 14.(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相关内容

  •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第69卷第12期2014年1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ol.69,No.12December,2014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李亚婷1,2,潘少奇2,苗长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第"卷第2期2009年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01.64.No.2Feb.,2009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葛美玲1,2'封志明1 (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 ...
  • 人口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2008年2月第5卷第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Feb.2008Vol.5No.2 人口对城市 ...
  •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交通因素.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正确 ...
  • 城市规划原理_专业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 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 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 ...
  • 24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 ...
  • 关于人口承载力的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综述了人口承载力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由来和发展,其次总结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定量方法.虽然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承载力的概念的复杂性.系统性,从现实的标准看,有可能将人口承载力测算的问题简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如:气候区.内流区.行政区.地形区. 2.区域的基本特征 1) 2) 3) 4) 具有一定的界线(模糊的和明确的)如:温带和亚热带的界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