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诗歌怎么样?文学上评价如何? - 范文中心

鲁迅的诗歌怎么样?文学上评价如何?

09/15

不太同意让眉的看法。对于鲁迅在民国或者近代诗词史上能排什么位置,这很不好说。因为个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够深广,不好轻下判断。但从个人较为熟悉的绝句来说,鲁迅七绝已臻一流或者至少是准一流的水准。不过鲁迅对诗词的态度也在相当程度上扯了他的后腿,——任何创作都需要精力,如果作为诗人的鲁迅地位上升了,那么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地位不免就要受到削弱了。鲁迅既然志不在诗词,所以难得有作诗的雅兴(鲁迅早期雅兴在碑帖和抄古文上,中期在小说和野草上,后期在杂文上,诗词在鲁迅的创作里完全属于边角料),作品也就不可能多了,刚刚查资料,总数还不到八十首。但实际上鲁迅旧体创作时间的跨度还是很长的,从19岁一直到54(临终前一年),这样平均下来,一年才两首多。简直可视为“儿戏”。网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老手一天一首甚至数首都不是难事(这方面,陆游可谓是一个特别能持续战斗的人;以个人体验为例,一天绝句做一二十首亦不甚难),以鲁迅的功力,一天数首当然不在话下,但他实在是对诗人不感冒,虽然从他的文笔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来看,他是绝佳的诗人材料。让眉说:鲁迅撒蛮的时候比龚出圈多了。这个观察是对的。这大概是鲁迅独特气质的体现,从他的阅读就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走自己的路,所以写旧体诗也往往剑走偏锋,下笔滑稽(即让眉说的:先生天生诙谐,旧体诗里喜欢夹杂点调侃)。这条路后来为聂绀弩发扬光大,但对于他自己的创作来说,是新变还是拖累,我觉得不大好说。但显然这一路在传统创作中属于异类,无论评价正反,都很难抹掉这方面的因素。我在五年前曾认真研究过一番鲁迅的旧诗,借答此贴,也稍作整理:

小序

我爱鲁迅。不但他的人格、文学让我敬佩,私下我也以为我自己的小创作和他老人家也有一脉相通之处——当然他的椽笔是我骑八骏也赶不上的。不过,尽管他被主席同志冠以“三个家”的高度评价,他的旧诗也是注者蜂起,专门的专著就有好几部,相关论文大概要以万计了——然而,不晓诗词基本规律者者有之,捕风捉影凿空求解者有之,嫌他老人家目光不够犀利、心灵不够赤红、人格不够伟大而一意为之拔高者更有之。以是遂作此疏。

写这段话时,战友经过身边,瞄了眼我写的东东,有些讶异的说,你对诗很有研究啊。我答道:是诗研究我。这话并不一味的玩笑话,诗与我一同成长,或者已经融为身体的一部分也未可知。如果说我对诗词还有那么一点欣赏能力的话,那也是诗赐予我的。

前言

平心而论,鲁迅诗也有其不易理解处。一在多无题;二在多用典。三在鲁迅本人思想极复杂,诗为心声,故也往往随之复杂。

虽然,鲁迅诗也并非不可解。解法如下:

一、因鲁迅习惯将诗并相关信息记入日记,故鲁迅日记所载内容是解鲁迅诗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表层可提取的信息包括:写作时间,写作对象。由此产生的深层信息,在后面的疏解中有诸多体现,这里恕不详述。

二、引用恰当准确的典故资料来帮助理解鲁迅诗。尤其要注意鲁迅诗受屈原、庄子影响极深的倾向——许寿裳、郭沫若二先生曾做这部分考察。当然,老杜、李贺、玉溪生三位对鲁迅诗也颇有影响。评家颇谓迅翁诗近于定庵,这点不难从其祖绍者看出来。

三、极为重要的一点。诗自有其规律(譬如格律、章法),古今论著颇多,这里也不详述。作为精通古诗文的大师,迅翁无疑是极为清楚并能娴熟运用的。故解鲁迅诗,我们也必须从诗本身出发,从诗的内在规律出发。不出诗本身出发,即是凿空臆测。不从诗的内在规律出发,我们就无法随诗的思路流转,就无法理解迅翁如此作的匠心所在。惟其如此,我们面对集中部分较随手较粗率的作品时,才有底气,才有勇气做到“不为贤者讳”——否则只可能是一味的拔高——事实上,鲁迅生前“圣人死后都被徒子徒孙们弄成了傀儡”的话已经成谶。

四、对鲁迅为人为文要有深刻了解。鲁迅自己就说过,知人必须论世。

鲁迅诗词的绍祖与价值: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杜的诗史性;继承了玉溪生的无题体裁,而济之以沉郁;为人为文皆远绍屈平。

意义:对绀驽体的形成有先导作用。

因为此疏甚长,所以不全录,仅节选若干。

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残荷按:此诗大有危亡廓落之感,与明末亭林、船山先生之作差相仿佛。通篇比兴,不可征事而析。然细较烟水、荒村、深宵、蔬蒲等意象,危世孤身之忧,隐隐可辨。迅翁曾两次手书明遗民项鸿谟题画诗赠人,诗曰:

风号大树中天在,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两诗相参,时世虽异,悲凉共在。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日本歌人,即京剧评论家升屋治三郎。

残荷按:首句反语——迅翁惯用此技。次句点题,并启转结。三四句遂借升屋职业及癖好,暗刺中国乌烟瘴气之时局以泻不满。

送0.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记云: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0.E即小原荣次郎,当时在东京开设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和兰草.

残荷按:此诗题于柔石等被害后第五天。一三两句分离骚楚辞典,意甚显豁,出处不引。次句用空谷幽兰典,托,托身意。全篇写兰,却句句隐喻。椒焚桂折实朋辈新鬼意。佳人已老,兰托幽岩,则为自喻(柔石被捕日,迅翁即避居日人旅店)。三句点题,故作反问,以启结句。故乡,兰之故乡;故乡如此,虽“佳人”怀忧不可遽行,而芳馨如兰则不妨远遁。此言外大有悲凉愤懑之意。

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残荷按:前半于残酷现实中见希望,意在与高良富(日本反战人士)共勉。

后半讥刺肉食者之贪鄙与无能,反衬未来之希望只能在“劲草”与“春华”了。

全篇皆有实事可征,但于“血沃中原,寒凝大地”八字则不必坐实,硬指为同情苏区反围剿也。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残荷按:先生自称两间余一卒荷戟战斗多年,及知天命始得一子,备加爱怜,固人之常情。后半以老虎怜子作比,既足以撑起前半的论断,也颇具先生辩论一以贯之的的强势与犀利风格。

另,老虎怜子一喻出自明人解缙题《虎顾众彪图》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上海“一·二八”战事起,穆木天夫妇在逃难中失散。穆妻带着孩子到姚蓬子家找穆,穆不在。姚借居给穆妻,自己避居他所。

残荷按:“可怜蓬子非天子”,天子一词有双关之义。一指蓬子不是穆妻要找的穆木天,二指蓬子不是象能驾八骏马西游见西王母的那种达官显贵——穆木天谐音为穆天子(惟其如此,飞仙,碧空,灵童才不觉突兀),而是“逃去逃来吸北风”的穷苦文学家。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残荷按:首句指避居疗养胜境的国军将领。“霆击”,用司马相如《子虚赋》语:雷动猋至,星流霆击。全诗重点在“到底不如”四字,反讽租界内镇日不问国事、生活淫奢无耻的阔人们。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残荷按:岂有先抑,何期再扬。张弛有度,沉郁劲健。此绝诚迅翁集中第一流作品也。

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鲁迅日记载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迅翁题赠此绝与画师望月玉成。该日恰为民国二十二年农历癸酉元旦。

残荷按:起手对仗,风生林暗,雾塞卉殚,忧时之心溢于言外。三四句转折,冀画师扫除烟霭,匠心独运,朱墨春山,共许来日。按迅翁诗多以浑茫结,此则俊爽明丽,大概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气象、心理作用的吧。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残荷按:此绝为迅翁之毕生写照。起手对仗,迅翁诗每用此法,可收句式更洗练森严之效。“寄意寒星”化用楚辞语:'愿寄言乎流星兮'(王逸注:欲托忠策于贤良)。“荃不察”直用离骚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许寿裳先生对此诗有过准确详尽的分析,故此径直引用——'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全首写留学异邦所受刺激之深,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胜寂寞之感。末句直抒怀抱,是其毕生实践之誓言。'

无题

禹城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残荷按:起手二句即“霆击寒村灭下民”(二十二年元旦)一句的衍化,多与剩相对,讽味老辣。

吊大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南京民谣

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残荷按:这两首一在同情,一在讽刺,基调都是滑稽的。许广平曾说,先生于古诗虽工而不常作。其实也可以说,先生于古诗虽工而不刻意作。毕竟与其说先生是诗人,毋宁说先生是战士。

无题

杀人有将,救人为医。杀其大半,救其孑遗。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残荷按:此篇为迅翁题赠给正在医学院学习的许广平的表妹冯惠熹的一首四言诗,反映了迅翁的一贯的对当权者的讥讽。

哀范君三章

(一)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残荷按:此首语近旨深,起手不加修饰直切题旨,颇近太白咏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但以沉郁出之。

(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夭凛夜长。

独沉清泠水,能否涤愁肠?

残荷按:起句用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语'海草三绿,不归国门'。颔联状当时乱象,工笔。后半粗率。

(三)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寰犹茗艼,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残荷按:此首从“畸躬”“酒人”生发。笔笔感兴,句句沉痛。前四句一气蝉联,以小酒人与大寰作比,暗寓'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酩酊犹复狂欢,微醉翻作沉沦,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后四句极写良友遽失之哀。绪言,用《庄子·渔父》语: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等轻尘”三字尤可玩味,万不可当做泛泛夸饰,实为迅翁渡尽劫波、看尽沧桑的一种悲哀近乎绝望的心境的真实反映——鲁迅在呐喊自序说自己曾梦想做一个振臂一呼的英雄——但此时的他,抄古碑,读佛经,梦已完全破碎。

三章各有侧重,其三最佳。一章概写其人。二章概写所处。三章以小角度(醉)切入,着重写相失之“哀”。

并附录总的评价:

迅翁七律虽不多,而佳作亦不少,尤以《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亥年残秋偶作》三首为最工。

郭沫若在《》序中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迅翁诗作之高处诚无愧于斯评。

迅翁五绝亦少作,余最爱其无题两首(禹城多飞将)、(烟水寻常事), 一讽味老辣,一深慨悲凉。

迅翁集中七绝最多,故诸体裁中亦以七绝佳什为最多。其中余最爱《自题小像》、《赠画师》 、《悼丁君》、《答客诮》 《血沃中原肥劲草》、《悼杨铨》六首。 此六首除《答客诮》一首稍逊,其它俱沉郁挺健,难分轩轾。

迅翁五律不多,余最爱其《哀范君三章》之三,之一次之。


相关内容

  •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根据阿尔费雷德.诺贝尔遗嘱所设,"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公布日期通常是在每年10月的某个星期四. 都柏林文学奖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1932年结束.文学研究会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 ...
  • 鲁迅研究试题 江苏省
    200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039鲁迅研究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论文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是( ) A .<文 ...
  •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的诗
    北岛和朦胧诗 今天我讲北岛的诗,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要讲到北岛的诗出现的背景,一些具体情况.因为,在座的同学有很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在文革以后.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北岛,或者说"朦胧诗"."新诗潮 ...
  • 中南大学博士考纲
    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文学史>考试大纲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2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 考试性质 中外文学史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为招收美学和审美文化 ...
  •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渊源学 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基亚的话说,这里触及作家的创作秘 ...
  • 曹丕代言体诗歌浅析
    第32卷第3期2011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Vol. 32No.3 M ar.2011 曹丕代言体诗歌浅析 叶静 (漳州师范学院 摘 中文系 ...
  •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 ...
  •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戴惠 摘要: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