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 - 范文中心

[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

09/27

摘 要: 元朝时蒙古族的统治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元杂剧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何?本文以《元曲选》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元朝首次出现的字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从中看出文化交融的强大魅力。

关键词:元曲选 蒙式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4-01

一、语法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从宏观上看表现在语法层面,即句法结构的不同。其具体的体现为蒙古语的说话是“主+宾+谓”的结构,并非我们通常的“主+谓+宾”。所以受蒙古语影响,《元曲选》中的语音中也出现很多“主+宾+谓”结构的句子。如:

不免分付侍女们,安排酒果,亲自出洞迎接去咱。 《误入桃源》第二

汉语的语法应为“亲自出动去迎接”,受蒙古语影响,文本中为“迎接去”。

如果没有意识到蒙式汉语的这一特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逐字翻译所导致的语句不通,从而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及深入的研究。

二、词汇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还直接表现在蒙古词语的影响,即在剧作中直接出现蒙古语。这些词往往是研究元杂剧时的难点,没有蒙语的学习很难对含有蒙语词的句子进行正确理解。笔者将这些词分为以下两类:

1. 蒙古语音译

对于直接由蒙式汉语音译而成的词语这方面的研究中,方龄贵先生的《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已经做了及其详细的分析,笔者便不在此处班门弄斧,仅罗列几例用以佐证论文观点。

如“哈喇”一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了7次,他音译之前对应的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当为“杀”。具体文本如下:

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剌,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 《汉宫秋》第三折

依着我的愚见,只消差人赚将韩信到来,哈喇了就是,打甚么不紧。 《赚蒯通》第一折 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谢金吾》第三折 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他也是个好汉,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我如今着人叫他来,着他诈传平公的命,将伍员赚将来,拿住哈喇了,俺便是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伍员吹箫》第一折

除死无大灾,饶便饶,不饶把俺两口儿就哈喇了罢。 《勘头巾》第四折

趁早将他哈喇了,也还便宜。 《单鞭夺槊》第二折

不如只一刀哈喇了他,可不怜俐? 《盆儿鬼》第一折

不难看出,在蒙古语的音译过程中,变化出了不同的字体形态,这再次加大的理解难度。其实“哈喇”除了有“哈剌”的写法外,再其他研究材料中还有哈喇儿、哈剌儿、哈兰、答喇等写法。

这样的蒙古语例证繁多,再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胡同”一词,其实最早也是出现在蒙古语中,由蒙古语音译得来,除了现在为人熟知的写法外,胡同还有胡洞、?k?h 、湖洞等写法。这一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水井”,因为水对人的重要性后来便引申为居民的居住地。

2. 蒙古语音译+汉语

此类蒙式汉语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分为蒙古语音译直接加汉语词构成的; 有蒙古语意译为汉语后加蒙古语音译构成两类。现各举一例加以证明。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元曲选》中有“赛娘”一词符合此类特征,即“赛”为蒙古语音

译而来,蒙语词义为好; “娘”是汉语词,少女之义。所以“赛娘”一词为美丽的少女之义。在元杂剧文本中通常是给少女取的名字或直指少女。具体文本如下(同一剧作仅列举一次): 这郑孔目拿定了萧娥胡做,知他那里去了赛娘、僧住?《鲁斋郎》第三折

浑家萧县君,一双儿女:僧住、赛娘。 《酷寒亭》楔子

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 《风雨还牢》楔子

对于第二种情况,“这搭儿”、“那搭儿”都是典型例证。“这”、“那”是蒙古语的词根已经意译成汉语词之后的结构,而“搭儿”则是音译而来。这是一种蒙汉双语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单位。其具体文本如下:

恰才这搭儿单于王使命,呼唤俺那昭君名姓。 《汉宫秋》第四折

可不是跷蹊,谁承望这搭儿得见你? 《鸳鸯被》第四折

俺哥哥便今日有事呵明日旋折证,嫂嫂你这搭儿莫不错行。 《杀狗劝夫》第三折 我和他这搭儿才相见,平日里又不相识。 《?p 砂担》第四折

伯伯可又无踪影,伯娘那里紧支吾,可教我那搭儿葬俺父母? 《合同文字》第三折 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城南柳》第三折

这两个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32次,笔者虽没有将该例证罗列穷尽,但蒙式汉语在元杂剧中的出现程度之高已可见一斑。

三、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泛指一切在元朝受蒙古族影响所产生的汉语,尤其是蒙古族的性格影响。做为一个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蒙古族骨子里蕴含着一种豪迈不羁的性格,这使他们不愿意与繁文缛节、精雕细刻的辞藻为伍,反而喜欢随意的交谈,调侃的相交。为了迎合当时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剧作家们也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通俗易懂,趋于他们的喜好。在这样的背景推动下,元杂剧中出现了大量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如“abb ”型词语的大量运用,实则就是蒙古族的性格有着密切关联。《元曲选》中出现的这类词有“怒烘烘”、“湿淋淋”、“翻滚滚”、“恶狠狠”、“呆邓邓”、“黄甘甘”等。具体文本如下:

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 《灰阑记》第一折

我湿淋淋只待要巴前路,哎,行不动我这打损的身躯。


相关内容

  •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20XX年考研真题
    2014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七音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称为七音 2.入派三声 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清入声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破读 又叫& ...
  • 王晓明[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
    王晓明教授的<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初级书目(78种) 1.山海经校注 袁珂 校注 巴蜀书社1993年 2.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注 中华书局1991年 3.楚辞选 马茂元 选注 人民文 ...
  • 璀璨的元曲
    璀璨的元曲 元曲是指元代北曲杂剧和散曲,不含南曲系统的南戏和散曲.由于元曲研究以杂剧为要.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继唐诗.宋 ...
  • 国内最大的实用查询工具网站911查询
    芳野欢迎您的光临 国内最大的实用查询工具网站911查询 国内最大的实用查询工具网站 www.911cha.com 热门查询 查看全部120个查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快速定位手机号地理位置 周公解梦大全原版解梦 梦境吉凶预 ...
  • 金元散曲般涉调套曲及曲牌源流考
    作者:陈文革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04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16)02-0042-11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燕乐二十八调曾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认 ...
  • 白朴[墙头马上]的俗化倾向
    摘要:相比<梧桐雨>而言,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是一部带有明显俗化倾向的作品.这种俗化与其所继承的俗文学传统有关,其中语言的俚俗则是这种俗化倾向的重要表现,而这种俗的语汇所带来的在行文上活泼与生动的面貌,也是传统诗词 ...
  •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
  •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意象-意境 形象化景物-蕴含人的情感的 月---思乡 怀人 忧愁 三大段落 定性---这是一首····(主题:怀古.赠别.咏物··)诗(四句话-绝句:八句话-律诗).词(单调-双调), ...
  • 山东省春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春季) 第I卷(选择题共22个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裸露(lù) 摭拾(zhí) 甬道(yōng) 引吭高歌(háng) B.(pǐ) (ruí) (yòng) (zā) ...
  •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