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清明:上帝的归上帝,祖宗的归祖宗? - 范文中心

中国人的清明:上帝的归上帝,祖宗的归祖宗?

01/29

中国人的清明:

上帝的归上帝,祖宗的归祖宗?

利玛窦是近世最著名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之一,16世纪末,受耶稣会派遣,他从意大利来到中国,满怀信心准备开展他的传教事业。来华初期,由于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利玛窦的活动遭到一些波折,但他不畏艰难,广泛结交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僚贵族,并最终见到中国皇帝,且被获准留居北京,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但利玛窦来华的首要目的是传教。要对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进行新的宗教输入,自然必得对中国人的宗教和信仰结构作一番研究。历史上,一些宗教曾与源自儒家的祭祖文化发生过激烈冲突,这对有着西方天主教士身份的利玛窦来说尤为严重,天主教徒是不允许存在二元信仰的,在中国传教问题的焦点就是,“祭祖”是否涉嫌“崇拜偶像”,以及这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还是宗教性行为。

利玛窦在经过细致观察和研究儒家文化传统习俗后,认为中国人的祭祖行为属于一种感恩孝道的行为,不是宗教性的,因此,不必将其定性为偶像崇拜及迷信。

而且,若是强制性的要求信教者放弃崇祖敬宗也不可行。因此,利玛窦对中国传统习俗保持宽容态度,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利氏认为,这些只属于尊敬祖先的仪式,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

利玛窦为便于将天主教传至中国,还将拉丁文“Deus”翻译成中国古籍中《尚书》和《诗经》的“上帝”,中国语境中的西方基督教“上帝”一词即来源于此。

但利玛窦的努力并没有为其传教事业带来多大成功,在华数年,利玛窦吸引的教民数量极其有限。这种状况不难理解。对自成一套体系的中化文明来说,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系统,无论生老病死、荣辱喜悲,根本不需要外来神仙解救,外来宗教想在中国落地无比艰难。这是由人类信仰的本质决定的。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信仰出发点是信仰会对人有利,期盼给人带来价值与益处。这个过程伴随蒙昧与迷信,由于人对人类之外的某些事物难以解释,难以预知,以及对未知风险乃至死亡的恐惧,便认为在自己认知和掌握的范围之外,存在某个或某些超脱于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并将之作信仰对象,期盼其能够为自身、家族、团体趋利避害。

上述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有人戏言,对中国人来说,凡对自己有用的,都可以称得上是信仰。和西方宗教社会不同,中国人的信仰对象十分复杂且不固定,判定是否可以作为信仰对象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这种信仰是否对自身有利。中国人的信仰对象又有幻想信仰与现实信仰两种表达形式。有人说中国是鬼神崇拜,有道之人在修行或死后会化为神佛,普通人或邪恶之人死后会成为鬼怪。除了人形幻想之外,还有的会选择其他动植物(神兽、仙草)作为信仰对象。现实中,只要能够满足自身利益需求,活人也能成为信仰对象,比如宗教首领、政党团体乃至个人崇拜。当然,抽象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能成为信仰。无论何种形态,目的就是一个:有用和有利。

信仰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自己的愿望实现了,会认为是自己信仰对象的功劳,会强化自己的信仰意识,甚至传播开来,形成集体信仰。一方面,这能够增强人的思想信念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如果不对欲求实现的原因作理性分析,而盲目归功于信仰对象,距离迷信也就一步之遥;二是愿望没有实现,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轻则对信仰对象破口大骂,重则放弃信仰对象,转投他处。不管愿望有没有实现,这种信仰终究是利益交换心态。

中国不是宗教国家,儒家、佛教、道教,甚至伊斯兰、基督教等都有自己的市场,中国人对这些教派的信仰不固定,今天可能是太上老君、如来佛祖,明天就可能是真主上帝,后天就可能几者都信或都不信了,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临时才来抱佛脚。但是,唯一永恒不变的信仰对象就是祖宗。“祖宗保佑”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喜事降临是祖宗保佑的结果,遇到麻烦希望在祖宗庇护下化险为夷。即使愿望没有达成,也不会被认为是祖宗责任对祖宗有任何不敬,而可能会说是“老天无眼”。中国人对祖先的信仰,始终是无条件、无保留、彻彻底底的。

所以,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演变,中国人虽饱经旧偶像的覆灭、新偶像的树立,甚至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反对祭祖以及后来“破四旧”及批孔运动的殃及,祖宗崇拜一次次受到批判,甚至一度被废除,但任凭任何政治和人为的运动“毁神”与“造神”,中国人对祖先的信仰却一成不变、根深蒂固。所以,中国的清明节文化虽历经风雨波折,但终在1935年被国民政府定位国定假日。2007年,中国政府也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祖先崇拜深入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这也无可厚非,某种程度上也避免诸多宗教盲目性,但要注意的是,一要避免狭隘,因为祖先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唯一性且神圣无比,现实中,人们发生冲突往往会辱及对方祖宗,甚至出语污秽,似乎忘了中国人同为炎黄子孙,侮辱他人祖先何尝不是侮辱自己?二要避免迷信,破除陋习。中国人习惯将崇拜付诸形式,重视祭祀品的供奉和繁琐的祭祀程序,非有焚纸上香、鱼肉满席、鞭炮齐鸣不足以表示敬意,将精神性活动复杂成物质性行为,甚至搞得本末倒置,这就已经远离祭祀和天道的本意了。

酷哥注:全世界还有很多国家也有“祭祖”,但像中国这样的“祖宗崇拜”却极为罕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面对祖宗崇拜时,为何总显得如此孱弱?祖先崇拜到底属于信仰还是迷信?世界最著名的比较伦理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在一本书里通过对世界各地宗教的详细比较和评说,给出了最让人信服的说法。诚挚推荐:

先知书店珍藏版名著

马克斯·韦伯 作品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

关于国人的宗教信仰

迄今最权威的大师点评


相关内容

  • 佛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索引:佛教徒出家,或吃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为离苦得乐.修修来生,或图往生西方.出发点,并不是想到罪的问题,只想到苦的问题.此又与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叫人头一件想到罪的问题,倒并不一定要离苦,甚至要甘心乐意吃苦,背十字架,在家庭中.在社会中 ...
  • 清明节:除了远足踏青,还有更重要的文化内涵!
    作者授权发布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节气与节俗相合的综合节日.清明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岁时百问>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 ...
  • [清明节]诗词日历︱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诗兄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节日.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我们不好跟别人说"祝你清明快乐".因为清明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节日 ...
  • 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三篇
    清明节踏青_500字 今天是清明节.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天气也阴沉沉的,我们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那坚强的小草又凭着它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对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换上了碧绿的新衣裳,绿草中鲜花片片,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 ...
  • 我们身边的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
    我们身边的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 一. 概述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在全球化浪潮的强大影响力下,中国文化同样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
  • 孟子与康德人性观比较
    第!&卷第%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CC月+(D8*!""! '()*!&+(*%.(/012)3456789+296(12)6968:;1:969/98,=?2 ...
  •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历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 ...
  •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①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②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 ...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考查课学生成绩鉴定单 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学 院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班 级 旅管1101 姓 名 黄振 学 号 1111017152 二0一四年五月九日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摘要:节日文化是 ...
  • 美国黑人所受种族歧视的渊源探析
    美国黑人所受种族歧视的渊源探析 作者:杨德洪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 要: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这个号称最民主和平等的国度里,各民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享受着不平等的权利.尤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