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习俗特点及成因 - 范文中心

满族服饰习俗特点及成因

01/09

试论满族服饰习俗的特点及成因

满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满族相伴而生的满族服饰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显示出其别具一格的服饰特征。

一、历史自然地理因素对满族服饰的影响

(一)地形因素的影响

满族的服装形制与满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期生活在山水交错之间,骑射成为满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所以满族服饰具有浓重的骑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服装款式和崇尚自然色彩两方面。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狩猎生活的需要,满族的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旗袍。满族旗袍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窄小的袖口处接有一段形状与马蹄相似的袖头,俗称“马蹄袖”。在冬季游猎或者打仗时就放下来,恰好遮盖住手背及手腕,不仅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还不会影响射杀猎物。满族男人通常喜欢套一件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狩猎时穿的,既便于马上驰骋又能抵御风寒,所以称为“马褂儿”。清初时马褂儿为一般士兵的装束,康熙时逐渐成为世俗大众喜欢的便服。满族男子冬季往往穿的是一种套裤,没有裤裆,因为这样更便于骑马。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满族人民选择服饰的原料与他们当时所处地区的气候有着密切的

关系。满族先民主要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东北林区和沿江两岸,这里除部分高寒地区外,大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季节变化明显,天气变化显著,热量资源少,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这种气候特点使人们把兽皮作为制作衣服的主要来源。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等具有保暖性强、防凉隔潮的特点。因此,满族人民具有了尚皮毛、重保暖的习俗。即使入主中原以后,也以皮裘材质判别社会地位。满族男人在寒冷的冬季用戴暖帽来御寒,而满族妇女在天气变冷的时候,习惯在额间带抹额。抹额最早为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的避寒之物,多用毡、绒、兽皮等厚实材料制作,被女子用以抵御寒冷。

二、人文地理因素对满族服饰的影响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衣服对于人体不仅具有护体和御寒的功能,而且还有标识身份、掩饰羞丑、体现世俗礼节等精神文化功能。满族服饰历经130多年的时间,多次修改,确立了一套体系完备的服饰制度。同时,还继承了前朝汉族服饰的许多传统,服饰中蕴涵着丰富的等级观念。清代服饰制度庞杂而繁缛,以官服为例,箭袖、蟒袍、顶戴花翎、腰中佩带是清代王公大臣等官员的必备服饰,朝服的颜色、质地、补子的纹样、朝珠的产地、冠顶的材质、翎子的眼数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体现出了满清服饰制度所具有的等级性。清朝官员在着朝服时,要佩戴与之相配的冠帽,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冠顶最高处被饰以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宝石,不同颜色的宝石与不同的官级相匹配。此外,王公大臣的补服、官员服装上佩戴的朝珠、衣

服上所系的腰带等都是判断官级的重要标志。这与清代以前许多的汉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所制定的服装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颜色、材质,甚至图案等的不同来加以区别官员的官阶,同时却不失民族风味。清代的服饰制度渗透了浓重的等级观念,是一项与封建政治制度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表现。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满族祖先长期以来以狩猎、采集、捕鱼作为获得生存物资的主要途径,这种经济结构导致自肃慎至女真时期以来,满族人民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皮毛作为制作服装的原材料。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满族的纺织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仍仅局限于毛纺织。满族入关以后,随着从汉族地区输入了布匹、绸缎,同时还学会了植棉、纺纱、织布等纺织技术,满族的服饰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那种山林草原放牧、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农耕经济更能适应满族统治者与人民的需要。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与棉布市场的繁荣,棉布也凭借其价格便宜、实用耐穿的优势,成为普通百姓所青睐的主要制衣材料。在丝纺织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受汉族穿衣习俗的影响,满族的贵族统治集团也把穿丝绸质地的衣服作为显示地位的重要表现。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

满族先世自原始渔猎时代以来,就信奉以万物有灵论为理论基础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因此在满族服饰中不仅展现出满族人民的独特审美观念,而且蕴藏着深厚的宗教情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方面:

在服饰色彩方面,满族有尚白习俗。由于冬季身着白装,可以与白雪浑然一体,狩猎时不易被发现,确保了自身安全。另外,在萨满观念中天宇是白色的,是善的象征,因此,满族人民把白色视为神圣的颜色。

在满族服饰图案上,也有萨满观念的体现。最初的萨满会把各种灵禽、猛兽或者昆虫绣制在萨满神服上,随着萨满教的世俗化发展,很多图案也出现在大众的服饰上。

综上所述,满族服饰是满族人民为生存与发展、适应环境变化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文化产物,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的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下,中华民族正在迅速崛起,满族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其长期存在正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满族服饰文化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关内容

  • 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简介
    甘肃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土.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 回族 甘肃自古就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回族也是甘肃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甘肃回族人口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回族人口已 ...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 我的祖国 1. 祖国疆域真辽阔,不同季节同时过,国土九百六十万,位居世界第三位,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2. 最北端在漠河(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最 ...
  • 满族育儿习俗与特点
    现代,满族仍保留了女真族"开奶"."百日"."周岁".挂悠车.悬弓箭.睡扁头.束带卡子."过满月"等生育习俗,只是内容略有变化,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色彩.吉林乃 ...
  • 阜新地区满族的由来与习俗
    王紫晨 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东六家子镇,有几个自然屯,分别叫四大门.五大门.六大门.养息牧门,住户基本上都是满族人.他们的祖先大都住在清朝柳条边彰武台门附近的门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养息牧河发大水,门街被冲毁,住户逃散,形成这几个 ...
  •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调研凌源剪纸
    机械工程技术系 2010年大学生寒期社会实践 项 目 名 称: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调研 凌源剪纸 所 在 班 级: 机电0831 姓 名: 王福刚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0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登记表 这种纸不怕雨水和潮气.雨水打在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我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奖征文 学生所在系(院) 造型与设计艺术系 专 业(方向) 景观设计专业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高 阳 学 号 [1******** ...
  • 浅析宁夏回族服饰的款式及图案艺术
    浅析宁夏回族服饰的款式及图案艺术 作者:郭永锋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年第11期 摘 要:宁夏回族服饰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主要标志与其他地区回族服饰一样,在头部--男子多带小白圆帽.一般为两种,一种平顶,一种六 ...
  • 德昂族服饰
    开放分类: 中华民族物质文化 少数民族 德昂族 文化 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不同支 ...
  •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摘 要: 头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宝贵的实物佐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在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与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折射出了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表达其民族的思想意识及文化内涵,是尚黑.崇武.自然崇拜等信念的物 ...
  • 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总称为中华民族.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不包括台港澳同胞),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9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