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 范文中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0/1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经过一年九个月的时间的广泛讨论现在正式公布了。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今年1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

(一)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在开篇序言中就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经。”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延续、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一个民族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世代相传,失去了教育,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世界有四大文明,但唯独中华文化没有中断,绵延至今,其中通过教育传承文化,凝聚民族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综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强。到满清中下期国家的衰落除了政治的腐败以外,就是因为教育的僵化,科举八股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抑制了人的创造能力。今天我们要实现民族振兴,必先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1]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所讲的,“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他说,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经经增长方式的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从国际环境上来讲,“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竞争能力不强,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员也很少,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因此中华民族要复兴,要为世界和平与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就必须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迫切需要改革。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谋划教育未来的发展,为振兴民族,社会进步打好人才的基础。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说的:“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

(二)教育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放在战略地位。早在19世纪七十年代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就有人议论,法国的失败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课堂上,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强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时期,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作为竞争的手段。1957年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升空,美国上下震惊,认为这是美国教育的落后,于是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推动战后第一轮教育改革。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日本产品倾销美国,美国又认为是教育的落后导至了竞争力的削弱。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处境危险,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报告,

又一次为美国的综合国力敲起了警钟。报告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国家处于险境。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地位,现在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2]于是在美国掀起了第二轮教育改革的高潮。就在这80年代初,各国都纷纷出台了教育改革。例如英国政府于1985年向议会提出《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日本于1984年首相府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等等;上世纪末美国老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都提出过教育改革的方案。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对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谁能够站在知识的最高点,谁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际。

--------------------------------------------------------------------------------

(三)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人类很早就萌发了对人的完美、和谐发展的追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若臧武仲之知,公律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就是要求培养“智仁勇”全面发展的人。古希腊重视和谐教育,要求心灵美和人体美的统一。但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充其量只有少数统治阶级的子女才能受到这样的教育。而且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也不可能阐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发展条件。只有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才科学地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指脑力和体力的

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生产劳动同教育的结合来实现的。同时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概念,只有在消灭私有制及其分工以后才能真正实现。

当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仅使现代大工业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且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全部意义,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新时代不仅要求工人全面发展去适应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且要求劳动者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并把这种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当作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劳动者主要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现代的劳动者已经不只是指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而是包括参加社会生产的所有人员。因此,新时代不仅要求工人(体力劳动者)把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体脑结合,而且要求所有劳动者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

今天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在内涵上还走在外延上都有扩展,它不仅指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而且指所有人的体魄、智力、精神、兴趣、爱好、人格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全部体现在《宪法》规定的教育方针中,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要和谐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要达到人人和谐,人自身需要全面和谐发展。虽然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还没有消灭,还不可能达到人的彻底解放,使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和运用,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无论在需要上还是在可能性上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必然会把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十七大就是根据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并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人为本,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彻底解放。

[1]《人民日报》,2010-07-15。

[2]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一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相关内容

  • 同心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篇一:同心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8日在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和畅谈如何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 ...
  • 当前_中国梦_的研究综述
    2013年第4期 (总第 210 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2013No. 4, Serial No. 210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 史为磊 [摘要] 紧密跟踪当前"中国梦" ...
  • 团校学习感想之中国梦
    团校学习感想之中国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现阶段,就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 ...
  • 教育规划纲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使我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提高了思想认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
  •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解析
    [摘 要]师生关系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传承形态和方式,无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还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应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友爱和谐"为基本特征和有效途径,加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
  • 建功十二五.共筑中国梦
    建功十二五.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民热切期盼的一种积极呼应,是对人民愿望的一种汇聚和升华,也是对几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一种历史延续. "中国梦"何以在国人心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因为它拨动了大家的心弦, ...
  • 高校辅导员面试问题及答案2
    高校辅导员面试问题及答案(一) 辅导员工作是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前段时间一些高校将微博引入教学,并计入考试成绩的做法曾让人眼前一亮.现在,在一些学校辅导员也要面临 期末考 了.但是,事实上辅导员不仅仅要理解.运用新媒体,还 ...
  • 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并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纪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为主要线索和基本资料,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 ...
  • 政治训练营
    高二下学期政治训练营(第七周)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题4分) 1."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合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某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