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灵魂的教育 - 范文中心

追求有灵魂的教育

01/08

新加坡的教育,鲜明地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精英教育的特色。

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新加坡中小学课程的表述,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都可以用三个同心圆来表示:同心圆的内圈部分涵盖生活技能(LIFE SKILLS)的培养,也包括一些非学术性课程。以小学为例,包括CCCA(课程辅助活动)、CME(公民与道德教育)、PCCG(心理与职业辅导)、NE(国民教育)、PE(体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同心圆的中圈包括一些学习技能为主的科目,包括KNOWLEDGE SKILLS(知识技能)和PW(专题作业)。外圈部分包括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知识学科,包括语文(英文和母语)、人文与艺术和数学与科学。

三个同心圆所罗列的课程中,生活技能是整个课程的内核,即核心课程。与小学课程相比,中学的核心课程中还增加了CIP(社区服务计划)。我们看到,这些核心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公民道德教育和国民教育,贯穿于中小学的全过程。

新加坡教育部力图通过这些课程,让每一个新加坡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宽容,宗教和谐。”

新加坡国民教育的目标是:

△灌输核心价值观:刻苦耐劳、爱国爱民、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以便开拓心胸和视野,具有崇高的品格,力求上进的精神。

△培养国家认同:每一个族群都能互相亲近、了解,对不同的宗教、文化等都能加以尊重和容忍,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团结。

△加强历史认识:了解二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建国的历史。

△面对未来挑战:培养忧患意识,了解未来的挑战,并且勇于接受挑战。

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内容分别是:

小学:

△课程重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

△内容:自尊、自信、认识自我、诚实、自我责任感、节俭敬业、乐群、毅力、正直、勇敢、信守诺言等。

中学:

△课程重点:生活和成长,偏重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灌输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

△内容:培养良好品德;发扬个人潜力;促进人际关系;评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扬社区精神;加强对文    化和宗教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

将生活技能(包括课程辅助活动、公民与道德教育、心理与职业辅导、国民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社区服务计划)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现了新加坡教育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教育不仅是为了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同时也是为下一代创造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人的内心点燃起求知的火焰。”

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尽管对“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等话语,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也从心底里知道应该那样,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学的目的被简单的定位为考试升学,升学率被作为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生已成为绑在高考战车上高速运转的教练和斗士!

前两年,报刊上也曾有过关于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讨论。我国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由于国家急需大量的人才,急需借助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工具性被不断放大;特别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口号的引导下,人文学科,这些在人类自身的成长进步中起着关键的奠基作用的学科教育被忽略了,成为可有可无的“副科”,教育完全被高考指挥棒指挥得晕头转向。尽管中央领导也清楚地看到这个现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但将近20年过去来,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依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学生没有因为高考形式的改变而减轻负担,反而是高考制度调整一次,学生负担就加重一次,学生和教师都不堪重负。教育一切围绕高考转,教育必然成为没有灵魂的教育。

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的现状,单纯依靠改变高考制度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社会就业制度、劳动分配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步改进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根本的改观。但即使在目前的状态下,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胸怀理想,真正确立育人为本教育理念。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成为有灵魂、有思想的人。费孝通先生说过“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素质。素质又是什么呢?我说,主要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做人的道理和规则。”我们始终要把“学会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

其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今天的教育,要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发展奠基;要为国家的未来着想。要屏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努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第三,要让学生在中华文化的浸濡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迷失民族的个性,不丢失民族之魂。

第四,要向学生系统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一教育活动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以此为青年一代的思想行为准则。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热爱祖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认同社会主义制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人云: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魂。我们要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


相关内容

  •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郑金荣同志在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县教育局表示热烈的祝贺!长期以来,各位校长坚持教育方针,倾注智慧和心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我县教育事业又好 ...
  • 柏拉图德性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城邦生活的实现必须依托教育.人的发展也必须依托教育的塑造.今天的教育已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浮躁与功利.柏拉图追求美好生活.造就好人的德性教育思想中的净化灵魂:培育身心 ...
  •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论文题目: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字数: 3276 作者姓名:王彦章 工作单位:黄陂区实验中学 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一所现代学校的办学思想应该是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是通过审视 ...
  • _美德就是知识_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第23卷 第1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Ξ "美德就是知识" --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王 雷 [内容提要] 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美德由教育而来"以及"精神助产术&quo ...
  •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葛家中学 2015-7-10 最近读了大师的书,颇有许多感慨,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若 ...
  • 潘石屹:我对青年朋友的三个忠告
    几年前,我的弟弟.妹妹.表弟.表妹.堂弟.堂妹中有一些还在上大学,当我去大学参加讲演时,看到在坐的大学生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几年时间过去了,突然发现我的同学和同龄同事们的孩子都上了大学,再去大学参加讲座时,看到在座的学生们就感到 ...
  •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20**年教师继续教育复习题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 1. 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单选 ) B.斯腾豪斯 2. 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这种学习称为. (单选 ) B.上 ...
  • 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自从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的有关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听后感触良多,思绪良久,对自己的观念和精神又是一次洗礼,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前行的脚步. ...
  • 学校办学理念
    定远中学学校办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基础教育的"文化战略"意义日渐凸显.学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文化元素,选择能 ...
  • 生态和谐: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生态和谐: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卢谦 2013-2-27 16:58:4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京)2010年7期第10-13页 [作者简介]卢谦,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正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样,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