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症结与出路 - 范文中心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症结与出路

05/20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历史)姓名:姚幸 学号:[1**********]2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症结与出路——以“新疆问题”为例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造成民族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要而又相当敏感的问题。我国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其造成因素既有历史客观因素,又有现实矛盾因素。近年来,“新疆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些许不良影响。通过探讨解决“新疆问题”的途径,可以对当前复杂的中国民族问题解决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 “新疆问题”

马戎先生认为民族这个概念会同时应用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层面是“中华民族”,和它相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如汉民族、藏民族、维吾尔民族等。

民族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影响国家的关键因素。在古代,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管理就制定出了一些列的政策。古代许多朝代都通过与少数民族政治联姻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在元朝还专门在现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来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到了近代,从中共一大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宣言和关于民族问题的文件,都是参照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来写的,明确提出蒙古族、藏族、回族等都可以独立建国,然后再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联邦制国家。所以,明确把中华土地上的各群体都称之为民族并使之制度化的,是深受苏联理论和制度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导致了后来外蒙古在雅尔塔会议上被秘密独立出去。

马戎先生认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完全是继承了斯大林的民族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没有系统的民族理论。斯大林认为他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又担任苏联政府的民族委员。在斯大林掌权后,在苏联进行了全民性的民族识别,识别出190多个民族,给每一个公民都确立了民族身份,并划分了相关地域,这些地域都是以民族来命名。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进行了民族识别运动,就是根据了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当时申请为民族的有400多个,最后认定为56个。和苏联一样,在每个人的户籍和身份证上都标明了民族成分。为每个民族建立了各自的自治地方,5个省一级的自治区,30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的面积占中国的百分之64。

云南火车站的暴力事件再一次将“新疆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要想良性解决新疆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所谓“新疆问题”的错综复杂性,切忌简单化、单方面的解读。“新疆问题”的原因,包含着历史与现实、世俗与宗教、经济与政治、民族文化差异、地缘等诸多内外部因素。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面积1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不过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为数不多的绿洲地带。总体而言,新疆各民族分布以维汉为主,各民族交错聚居杂居。

宗教因素

在新疆,汉族和主要少数民族的最大文化差异莫过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在诸

种宗教中,以伊斯兰教对民族分隔的区隔作用最为明显。新疆现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教人数超过1200万,占新疆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对于他们来说,宗教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各民族明显被区分为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和不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由于穆斯林生活方式较强的排他性,宗教信仰目前仍是不可逾越的一道民族边界,有效维护了传统文化的完整。

新疆以维吾尔伊斯兰信仰为主要代表的地方性民族、文化特征,也是经过千余年的不同种族、宗教、文化间的冲突才逐渐而成的。在千余年的历史中,新疆不仅发生过对佛教徒等“异教徒”的宗教圣战,而且伊斯兰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也惨烈频繁。现在在新疆,宗教氛围也呈极端化发展的苗头。比如之前主要是不吃大肉、不进汉餐馆、一般不到汉人家吃饭的清真习惯,被无限化扩大。变成了以“哈拉力”(符合伊斯兰教法的)、“哈拉木”(违反伊斯兰教法的)为标准,来区分清真与非清真、穆斯林与异教徒。在这种观念下,凡是与政府、汉人甚至现代化相关的东西都是“哈拉木”。还出现了“清真香皂、牙膏、衣物、家电”甚至“清真马路”的说法。

宗教本是一种信仰的存在,但是如果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便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有学者分析在新疆存在着“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这些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动民族仇恨,制造宗教狂热,鼓吹对“异教徒”进行“圣战”,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制造社会恐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三股势力”产生于中亚地区。在这一地区居住着一百多个民族,但是主体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相邻的中东地区又是世界伊斯兰势力最集中的地区。于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地区成立了五个独立的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斯兰势力得到了复兴,宗教团体、清真寺数量和信教人数急剧增长。到一九九七年,哈萨克斯坦的宗教团体由独立前的二十多个增加到一千一百八十个,清真寺由六十三座增加到四千多座。有些人利用人们的宗教热忱,散布有悖于宗教经典的异端邪说。他们超出正常宗教信仰,介入国家政治事务,甚至鼓吹发动“圣战”,“消灭异教徒”,企图推翻世俗政权,建立“纯伊斯兰国家”。这样,一个通常的宗教问题很快就转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东突”恐怖势力对新疆威胁最大。其中又以“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最具危害性。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其创建人是新疆极端分子艾山·买合苏木。蓝白色星月旗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简称“东突”)的旗帜,旗帜以蓝色为底、中央有白色星月图案。这些人进行大量的反动宣传;进行恶意挑拨煽动;利用煽动起来的宗教、民族情绪制造事端;利用非法宗教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发动疯狂袭击。 经济、民生因素

经济落后、民生质量不高是新疆地区的老大难问题。新疆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仅为全国水平的70.46﹪和76.02﹪。新疆尤其是天山以南的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文化水平和汉语水平低。

近二三十年来,内地不少农村大量人口外流,乡村出现空壳化现象。但南疆农村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由于计划生育力度远比内地弱,人口增长较快,再加上外来内地农民到南疆内地来开荒以及兵团建设、企业发展而带来的用水用

地的紧张,加剧了南疆农村人地关系的紧张。而去往内地谋生的新疆民众,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人种特征的明显差异,使得他们难以成为内地农民式的农民工,大都只能从事诸如烤肉、卖新疆干果之类的活计。其边缘排斥感,要比内地农民更为严重。但是另一方面,不仅本地汉族的生活情况更好,而且内地大量涌入新疆的人员,也普遍比当地维吾尔人生活得更成功,这与日益边缘、衰败的维吾尔社会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尽管这种情况的形成相当程度是历史的原因和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但在客观上很容易让视自己为当地主人的新疆人产生不满,认为是汉族人造成了他们今天的状况。

对策

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篇文章中:“中国各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后来再一步步融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最后在抵抗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步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此结论从考古和历史文献中得出)

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我们真正要将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汉族”“蒙古族”。对于56各民族这一层面的各个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 但是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但不要把这些“民族”赋予政治意义。马戎先生建议把56个民族改为56个“族群”,这样“中华民族”的民族和56个族群之间的层次和定义就明确,不会混淆。中国当前民族关系出现的根源在于我们把56个少数群体都认定为“民族”。

在我看来,要想处理好民族问题,最关键的是经济因素。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只有发展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让个少数民族的主体民众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当然,要想真正解决好民族问题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站好民族立场,从自身做起,切实维护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马戎.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28卷第5期

[2]郭泰山.社会转型条件下新疆民族宗教问题深层次原因探析[J].实事求是2013年第4期

[3]杨发仁.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姚新勇.“新疆问题”的复杂面向[J].文化纵横2014(2)

[5]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马戎.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J].西北民族研究2012(3)

[7]王慧敏.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疆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8]刘江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人处理新疆问题的历史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02(6)


相关内容

  • 陈少明:道德重构中的制度与修养问题
    发布时间:2011-09-22 15:18 作者:陈少明 字号:大中小 点击:545次 --兼谈儒学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关系 在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可能不是贫穷.也不是愚昧,而是缺德.因为贫穷或愚昧不一定会缺德,而缺德最后必定会加 ...
  • 中国加入当代国际组织的文化定位探索
    作者:潘一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一 面对各类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增强.全球逐步"一体化"的发展大势,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取向目前主要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选择是文化民族主义:这是一种中国 ...
  • 政治理论1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 ...
  • 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 第18卷第2期 2011年3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8 No.2M a r . 2011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邱丕相1,马文友2 (1. 上海体育学 ...
  •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背景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他一路走一路讲,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谈了很多想法.此后整理而成的近8000字讲话稿,被称为"南方谈话". 影响中国之后历史进程的诸多经典思 ...
  • 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综述
    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概括总结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在学界的研究情况,阐释 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内涵,客观评价"中体西用"思想的历 ...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政治的国际形式 2005级 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1**********]3 黄瑞花 关键词:政治 .世界.和平.发展.全球化 摘要:国际关系近期变化和长远趋势都表明,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文明的冲突 ...
  • 论实现中国梦的_三个关键_巩永丹
    治建政<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设4期 论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 巩永丹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道路既是中国人民在追梦历程中"试"出来的正路,也是中国人 ...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报告鲜明表达着全党的坚强信念.十八大代表在讨论报告时认为,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吹响了新号角."中国号"巨轮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 ...
  • 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
    第37卷第4期 2007年7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l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V01.37.No.4Sciences)July2007 主题研究:文明和谐与创新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