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03/08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没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脚”与“细丝”的关系。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只不过是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的变化。

  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介绍: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相关内容

  • 爬山虎的脚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课题实施反思记录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 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 重点词谈体会, 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 ...
  • 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平时上课,以及听了许多优秀同事讲公开课,我真切地 ...
  • 第十一课会飞的蒲公英
    第十一课 会飞的蒲公英 教学设计 汉语备课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蒲.歪.斜.鹅.荡.淡.挚.鳅.遗. 屑.衷.贮"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 ...
  • 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摘 要: 写作难,难写作,大多数学生怕写作.然而,教会学 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教会学生写作呢?文章对此问 题作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提高水平 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 ...
  •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心存感激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的成长融汇了"亲人之恩.社会之恩和自然之恩",学会 目标 知恩. 2.体会感恩不仅是对他人表达感谢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身生命情 ...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
  • 优质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优质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 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 他家做客, ...
  • 高质量课外活动的特征分析
    1 高质量课外活动的特征分析 盖笑松 闫津廷 谢燕萍 邓梦蕙 徐楠楠 130024)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一.前言 青少年拥有潜在的品格优势,但这些潜在的品格优势需要通过适宜的活动经验才能得以实现和发展.因此,青少年积 ...
  • 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当代作家肖复兴于1992年写的回忆文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讲读篇目.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而定,该 ...
  •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 教学目标: 1.学文识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