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 范文中心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03/30

题 目: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学生姓名: 文 奕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0702402022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0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目 录

一、苏轼生平简介,以及苏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

二、苏轼作品的创新之处

1. 主张古文革新。

2. 对于形势独特创新的视角

3. 独创的豪放词派

4. 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创新

5. 苏轼“以诗为词”

三、苏轼作品的写作理念、写作风格

1.“文贵自然”,文以致用的写作观念

2.苏轼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

3. 苏轼诗词的语言风格

四、苏轼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分析

1. 受地域、家庭的影响

2. 自身性格原因

3. 前人所作出的努力

五、结论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一、苏轼生平简介,以及苏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词人。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咋便宜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综上所示,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主要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实用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他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

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随时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孙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的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而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以为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宋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二、苏轼作品的创新之处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苏轼作品的贡献之处以及重大影响。

宋代文坛承袭了晚唐五代词藻华丽的内容、空虚的文风。而苏轼的生长地西蜀受“五代文弊”的影响要小些。西蜀文人仍“以西汉文词为宗师”,年幼的苏轼就已经对一些革新朝政的复杂的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说:“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而他在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1. 主张古文革新。

由于宋初深受“五代文弊”的影响,“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其次朝廷正在矫正“五代文弊”,“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要恢复两汉三代的朴实文风。但是,旧弊未除,新弊复作,有的“求深”,有的“务奇”,相互抄袭。在这种背景下,“以西汉文词为宗师”的苏轼文章,大受朝廷赏识,特别是会受到正在倡导革新运动的欧阳修,梅圣俞等人的赏识。

古文革新运动开始于中唐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反对六朝以来绮丽柔糜的骈偶文,倡导朴素的“明道宗经”的散文。这在当时虽然产生过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到了晚唐五代,词藻华丽而内容空虚的文章由充斥了文坛。

宋初的柳开、穆修、王禹偁等人开始反对这镇南关文风,提倡韩柳的古文。由于积习一时难移,加之柳开、穆修等人未能创作出足够的典范作品。因此他们未能扭转文坛风气,主张革新者孤立无援。

但是到了北宋中叶,文坛风气为之一变。欧阳修倡导于前,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继之于后,大力反对空洞无物、浮艳艰涩的文风,提倡韩柳的朴实文风。并以他们的大量文章为这种文风梳理了典范,使古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实际成绩。

苏轼一生都在大力推进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更新运动,为肃清“五代文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不学“求深”、“务奇”的“时文”,坚持“词语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

苏轼对背诵古文革新运动的贡献,不仅在于它针对文坛时弊提出了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而且更在于他以自己大量的堪称典范的文章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使古文革新运动立于不败之地。一生写了很多政论和奏议《进策》、《思治论》、《上神宗皇帝书》,写了大量史论《进论》、《志林》,善于从史书中,发掘一些他人不易见到的新颖见解。善于用一些浅显、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一些深刻的道理。这在《日喻》、《稼说》等杂论,游记《石钟山记》都有所体现。而在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所作文章《进策》,则全面反映了苏轼的革新主张。在苏轼应制科试所作的文章中,以二十五篇《进策》、《礼以养人为本论》和《御试制科策》为最重要,它们代表了苏轼在仁宗朝的政治主张,甚至可说代表了苏轼一生的政治主张,对他的文学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对于形势独特创新的视角

苏轼对当时形势的创新看法,概括起来就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所谓“有治平之名”是说当时的形式表面上还是太平的。

而所谓“无治平之实”,是说在表面承平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已经非常尖锐的形式下,朝廷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苏轼也一生主张革新朝政。他主张的变革是渐进的变革。他在《礼以养人为本论》中指出。法对治国是次要的,而礼才是治国之本。

3. 独创的豪放词派

苏轼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立了词风迥然不同的豪放词,把婉约词远远地跑到了脑后。婉约词派香而软,豪放词派粗而豪。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最足以代表苏轼豪放词的特色,被人誉为“千古绝唱。”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概叹“千古风流人物”的一曲不返,起笔突兀,雄视千古。接着,寥寥数笔,为我们勾画出了传说中的古战场的雄奇景色:“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读起来,如临绝壁,如闻涛声,如见雪浪。面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作者发出了“江山如画”的由衷赞美。通篇充也满了作者的美妙理想同可悲现实的矛盾。作者本希望象“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时的“多少豪杰”那样建立功名,特别是希望象“公瑾当年”那样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但是。可悲的现实却是“早生华发”,一事无成,反落得贬官黄州。于是,他不禁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哀叹。全词状景写人,怀古伤今,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4. 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创新

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自然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派。

同时,苏轼对婉约词发展也不容忽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咏物词的代表作,他咏物词的共同特点是“似花还似非花”,好像在咏物,但又不全是在咏物,而是托物拟人,把人与物写得来若即若离,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言情词和咏物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主题,但苏轼的婉约词远不止这些内容,他的许多怀古词、赠人词、写景词、纪行词也以婉约见长。

苏轼对词的革新除创立了豪放词,发展了婉约词以外,还在于他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从词的发展的角度来看,使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抒情诗体。特别是在词谱失传之后,更只能沿着苏轼的路子走,一直到现在仍为词家所采用。

5. 苏轼“以诗为词”

苏轼大大扩大了词的题材。诗的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东坡的词内容也是无所不包。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山川景物,描绘朴实的农村风光,抒发个人的豪情和苦闷,刻画各阶层的任务。

历代文人往往只以诗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志向,而词似乎不能登这大雅之堂的。但苏轼打破了“诗言只,词言情”的传统藩篱,到了他的手里,词也可以言志了。他经常也用词抒写自己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气概和壮志难酬、仕途多艰的烦恼,充满了理想同现实的矛盾。《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豪情;《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抒发了希望回到朝廷,又怕朝廷

难处的矛盾性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充满了美妙的理想同可悲的现实的矛盾。

三、苏轼作品的写作理念、写作风格

1.“文贵自然”,文以致用的写作观念

苏轼在《南行前集叙》(东坡集)卷二十四)中强调了“文贵自然”,一定要到了胸中有话,非说不可,不吐不快的时候,才能写出好文章。“勉强所为之文,”绝不是好文章。

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天下之至言也。”主张有意而言,不要无病呻吟,主张“意尽言止”,辞能达意就够了。不要无话找话、

他还主张文以致用,文章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强调深切地体会事物和准确地表达事物的重要性,苏轼还批判了那些“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的不良风气。

2.苏轼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

苏轼的诗歌创作正是他的创作间接的体现。他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某些诗还具有陶潜诗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清新淡雅,托意高远的特征。苏轼晚年的诗还像陶渊明一样。表面清瘦而实际丰腴,在自然平淡的话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他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

欲的统治者的不满方面。《许州西湖》揭露了在“许川七不登”这种连年欠收的情况下,当地官吏竟大量动用民力,为其“春游”开浚许州西湖:“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还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还有一些抒发个人感叹。探索人生奥秘的诗篇。

苏轼也会像李白一样,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不少诗篇有着磅礴的气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长于比喻。

3. 苏轼诗词的语言风格

苏轼一生都在坚持“词语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这在他诗词语言上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苏轼在语言上,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苏轼无论政论、史论、杂说,还是有机、悲传、书信、随笔,都写得来确如“行云流水”,评议自然,明晰轻快,挥洒自如。

四、苏轼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分析

苏轼能有这样崭新的思想以及傲人的才华,并不是偶然的,这里的原因,既有苏轼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的内因,也有不少客观的外在原因。

1. 受地域、家庭的影响。

苏轼生长在山清水秀,“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之地——眉山,这里自古就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小受着故乡文化氛围的陶冶,这对苏轼之后在各个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有着深

远的影响。

并且苏洵从小就教育苏轼说,今后的文章写作技巧将越来越高,而思想内容将越来越差。因为他所接触的一些读书人都“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他认为文章应该“皆有为而作”。“中当世之过”,“如五谷必可以疗饥”,如药石必可以伐兵“,能解决实际问题。苏轼一生是牢牢记住了这一“先君之遗训”的、苏洵经常教育苏轼兄弟不要为文而问,认为文章“非能为之为公。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苏轼后来回忆说“自幼闻先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固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东坡集》)

2. 自身性格原因

苏轼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结果一生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因此苏洵也说过“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取名的原因,也表现了苏轼的性格以及苏洵的担心和希望。

《咏怪石》,在苏轼这首保存下来的较早的诗篇里,已表现出苏轼诗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苏轼一生也具有怪石的“节概”,他一生都敢于“警惧骄君悛”,对他历仕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都作过尖锐的批评;他也是“雕不加文磨不莹”,总是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他虽然屡遭逐,并几乎被杀头,但总是保持着“万牛喘汗力不牵”,“震霆凛霜我不迁”的气节。

3. 前人所作出的努力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这首先决定于宋代文人政治地位的改变和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

其次如果没有词自中唐以来的长期发展,苏轼要创立豪放词派是不可能的。苏轼以前的词人为苏轼创立豪放词派创造了条件。一是经过他们的努力,使词这种形式日趋成熟,他们陆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词调。使苏轼能够运用自如。二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对词的题材、内容也坐了一些开拓工作,如李煜书写亡国悲痛的词,范仲淹抒写苍凉悲壮的边塞生活的词。特别是柳永以词抒写个人的怀才不遇,羁旅离情和城市繁华,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好像把婉约词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结论:

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在诗、词、散文等文学领域,而且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见解。苏轼能够在文学史上有这样杰出的成就,可以总结为两个理论。第一、不破不立——苏轼如果不在理论上彻底批判五代“绮丽柔糜”的和当时“求深”、“务奇”的不良文风,就不可能建立明白晓畅,评议自然的宋代文风。第二、不立不破——苏轼如果不在创作上拿出足称典范的大量作品,也不可能改变当时整个文坛的风气,并对后世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
  • 浅析辛弃疾豪放词作中英雄气概的具体表现
    摘 要: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豪迈慷慨.沉郁悲壮,展现了一位矢志抗金的英雄的豪情壮志,也显露出一位失路英雄的悲愤抑郁.这种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了一代代华夏儿女.辛弃疾豪放词作中的英雄气概具体表现在其内容和题材的选取.景物的 ...
  • 苏轼词的评1
    浅谈苏轼词革新的意义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姓名:曾加林 准考证号:[1**********]3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1**********]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 ...
  •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在合唱艺术发展的这几十年里,主要经 ...
  •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2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4 浅谈商务合同 5 浅议中西 ...
  • 浅析美国艺术设计风格与特点
    浅析美国艺术设计风格与特点 王佳誉林学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150001) 喃要l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展和国际传媒的不断延伸,美国产品.美国创意.美国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与推广,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美国的艺 ...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 ...
  •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梦魂长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注释] 1.可怜:可爱.古乐府<焦促卿妻>:"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