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行为改造理论 挫折论 - 范文中心

第六节行为改造理论 挫折论

04/30

挫折论:着重研究人们因挫折感而导致的心理自卫。

挫折理论

挫折理论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因此挫折理论主要研究使个人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个人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1)挫折和挫折感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说的是,人在趋于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行为受阻,未能达到目标,即遭受挫折是常有的事。

挫折理论所注重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感,后者是行为主体对挫折的心理感受或称知觉。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挫折感是主观的,即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由此导致的挫折感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却是因人因情景而异的。

挫折具有两重性,它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乃至一蹶不振。另一方面,挫折又可以给人以教益,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使人发奋努力,在逆境中奋起。可见挫折是坏事,但如能正确对待还能变成好事,过于平静的舒适生活,反而会在挫折发生时手足无措。从这一点说,有挫折比无挫折更能锻炼人、培养人。

挫折的上述两重性是对立统一,共存于统一体之中,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其转化机制即心理自卫。因挫折和挫折感而导致心理紧张,为消除或缓解心理紧张则会出现防卫性的心理反应,称为心理自卫。心理学家本尼斯(W.G .Bennis) 认为:“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心理概念中或许没有比心理自卫更重要的了。”

因此,挫折理论着重研究人因挫折感而导致的心理自卫。

(2)心理自卫及其机制: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一般说来,一个人遭受挫折后,在生理上、心理上均会产生种种反应,此时,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种防卫性的对抗行为,以适应行为受挫后的新情况。

因为受挫折的人各有特点,所以其受挫折后因心理自卫而导致的行为表现也总有差异。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建设性的心理自卫,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另一类是破坏性的心理自卫,却是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对抗的态度。 ①建设性心理自卫:挫折感→折衷→重新解释→补偿→增加努力→升华

其一是重新解释。即重新解释目标,指当个体达不成既定目标时,则延长完成期限、修订或重新调换目标。

其二是补偿。即当个体行为受挫时,或因个人某方面的缺陷而使目标无法实现时,往往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补偿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指早晨;桑榆,日影落在桑树榆树上之间,借指傍晚。指在此时此地遭到失败、损失,而在彼时彼地得到补偿。——西方“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的时候, 也同时会为你打开别一扇窗”的格言)。大学生没有当上班干部,无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于是便努力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又如,某大学生恋爱失败了,便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用成功来补偿失恋的痛苦。

其三是增加努力。指当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受挫时,不放弃原有目标,而是加倍作出努力,尝试其他方法和途径,最终达成目标。

其四是升华。就是当遭受挫折时,把敌对、悲愤等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从而取得更有意义的成就,意即用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目标代替,借以弥补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痛苦。升华是最积极的行为反应。如古之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跛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

②破坏性心理自卫:挫折感→合理化→推诿→退缩→逃避→表同→幻想→忧虑→压抑→退化→攻击→冷漠。

合理化作用:即自我安慰,指无法达到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好的借口来解释,但用来解释的借口往往是不真实的、不合逻辑的,但防卫者本人却能借此说服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其一是推诿。指的是人们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其二是逃避。是指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况,而是逃避到较安全的地方或幻想。逃避有三个表现,一是逃到另一种现实中;如学习不好就玩游戏,沉溺其中。二是逃向幻想世界;三逃向疾病。如某一大学生因为英语口语较差,每次上课从不开口说英语,甚至拒绝上英语听力课,不参加考试,以此来逃避失败。(反向:行为相反于动机而行,如:自卑的同学往往表现出高傲自大;对异性充满向往,却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等。持反向心理的人,往往不敢正面表露自己的真实动机,于是便从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虽然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个体的真实动机,但是,掩饰包含着压抑,长期运用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 其三是表同,又叫自居。它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或是将自己与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

当一个人在没有获得成功与满足而遭遇挫折时,将自己想象为某一成功者,效仿其优良品质和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能够使他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要求,增强自信心,减少挫折感。例如,大学生常以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或小说中所欣赏的人物、老师甚至同学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建立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依照榜样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用成功代偿挫折。 其四是幻想:个体受挫后,把自己臵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的世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的方式来应付挫折或取得满足。(白日梦) 其五是忧虑。是指一个人连续遭到挫折,便慢慢失去了自尊和信心,不知所措,终于形成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感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忧虑严重者生理上还出现头昏、心发慌、冒冷汗、胸闷和脸色苍白等反应。 其六压抑:压抑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压抑是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压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适度的压抑有利于情绪的调整,但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更强的挫折与心理不适。 其七是退化,又称回归。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往往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或盲目地轻信他人、跟从他人等。表现这种行为方式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像孩子一样依赖他人,多指大人小孩状。如某一女生刚入校,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失败了,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分析和对待,不吃饭,也不上课,成天蒙头大睡。 其八攻击。也称为侵犯、侵略。是一种无理智的、消极的、带有破坏性的公开对抗的行为。这种攻击可针对受挫折人所认为的挫折源而发,也可泄怒于无关的旁人或折磨自己,甚至自杀。前者称为直接攻击,后者称为转向攻击。这是破坏性程度最高的。 其九是冷漠。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压力过大,无法攻击或攻击无效,或因攻击而招致更大的痛苦,于是便将他愤怒的情绪压抑下来,采取冷漠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但实际上受挫折人的内心痛苦可能更甚,严重者将变成忧郁型精神病人。如有些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差,多次失败,他们渐渐地对大学生活、同学关系、社会活动持冷漠的反应行为,表现出死气沉沉、缺乏集体感。(马家爵)

(3)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因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困难。

第二,物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由于物质的缺乏或故障,使人们无法满足其需要而形成的挫折。

第三,社会环境背景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三方面的因素。

②主观条件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人目标的适宜性。

第二,个人本身能力的因素。

第三,个人对工作环境了解的程度。

第四,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4)在管理中的应用

以挫折理论为指导,可采用下列方式方法对待人们因挫折感而导致的破坏性心理自卫行为。

①帮助职工用积极的行为适应挫折,如合理调整无法实现的行动目标;

②改变受挫折职工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估价,以减轻挫折感;

③通过培训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减少挫折的主观因素;

④改变或消除易于引起职工挫折的工作环境,办法有两种:一是调离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里去;二是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者以同情的温暖,如改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岗位、改善劳动条件等,以减少挫折的客观因素;事实证明,给受挫者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气氛,将有助于他们化消极为积极。

⑤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家帮助治疗“心病”的方法。对于受挫折者,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与其进行有效磋商和交换意见,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心理咨询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帮助受挫折的人:①疏导他们的感情,以缓和其情绪上的压力,鼓励其表达出内心的痛苦,解除心理上的负担;②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树立对人对事的正确观点和态度;③为他们建立与人和谐相处的环境和关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相关内容

  • [如何当好班组长-工厂基层管理教材]
    如何当好班组长 全12讲 第一讲 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 1.引言 2.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 3.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第二讲 班组长的现状和基本标准--5 1.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2.角色认知--对自己和环境的分析 3.成就动机 4. ...
  • 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作者:顾冰清 河北日报 1995年02期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发展的理论,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机遇,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环境,发展的效益,发展的手段,发展的阶段,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等等.今天,我们在学习 ...
  •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 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社会工作09-12班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 ...
  • 武汉电大[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一答案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 <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学基础>课程平时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组合成的复杂函 数.这种关系的函数公式是:领 ...
  •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焦存朝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 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方法. 一.社会主体--"现实的人"是 ...
  • 五观心得体会1
    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 ...
  •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创新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原有理论.观点的突破和对过去实践的超越.早在19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就提出了," ...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重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难点]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事物发展的前提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理解: ①联系实际,正确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 ...
  • 银行职员入党思想汇报3
    银行职员入党思想汇报 [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我党有关理论知识,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党的理解和认识,也纠正了以往自己思想深处的一些错误.以前只知道热爱党,感情是朴素的,有些甚至是似懂非懂,有些知识也是分散的.不连贯的.党的 ...
  • 20**年.5年党支部党课内容
    授课时间:2011年5月16日上午 主 讲 人:XX支书 共庆建党90周年 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一卷波澜壮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