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特点及教育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探析 - 范文中心

现代社会的特点及教育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探析

12/25

  摘要: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首先要着眼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对当前的社会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认识到何谓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何谓“超越”,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社会 特点 教育 适应 超越      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教育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学所公认的命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在不断发展,同样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要超越社会的发展。      一、现代社会的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步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一)竞争日益激烈   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抑或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校学生的适应与调节、大学生就业、人们的心理健康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二)全球化   全球化可以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但通常全球化指经济全球化。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称,经济全球化包括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教育该如何培养适合全球化的人才、面对人才向富国流动教育该怎么做、面对国外留学热潮中国学校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该如何保护、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学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该如何改革等等。   (三)知识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观有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影响着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经济要求教育是一个多样化、开放式的教育;知识经济使人越来越重视终身教育;对教育的原创性、创造性需求增强;要求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知识大爆炸时代不断产生新的专业、新的知识,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四)文化多元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9月11日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元化”是指“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独特性及其全部独特性所构成的多样化”。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创造、交流、革新的过程中,各民族、各国家形成和发展了各自的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文化多元化更加凸显。文化多元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多元化约定教育目标要体现价值观;文化多元化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都有影响。   (五)距离的亲近与感情的疏远   特别体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同一个楼房的住家大人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同样小孩的玩伴在减少,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各类心理障碍,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也是教育关注的命题。      二、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适应”与“超越”是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适应中有超越,超越中有适应。同时,它们又是一组“互为递进”的概念,适应是超越的基础和前提,而超越的阶段性成就又需要适应来加以维持、巩固和发展,超越的目标应指向新的适应。笔者认为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育中的“教”和“学”与“习”的关系。   (一)教育与社会的适应   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是指教育对社会现状的适应,它强调教育要从社会现状(包括现有的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出发,根据已有的社会现实去设定教育的目的、内容乃至教育方式,以便将社会现有的东西在年轻一代身上再生产出来,并通过年轻一代的社会化,以达到使现有社会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目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适应充分体现了教育中的“教”和“学”。   “教”和“学”的主要内容是“认知世界”,即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理论与经验的总和,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寻求在社会上生存的经验和技能,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教”的内容、目的、方式等等都要受到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同时“学”的水平、内容、目的、层次也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这个层面上讲,教育与社会的适应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维持、生存等功能。   (二)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   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符合马克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里所论述的“超越”是在“实践”意义上所说的“超越”,因而是通过对动物的简单适应的积极扬弃而内在地包含了适应性的“超越”。“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越的,”人正是用实践这种超越的方式来适应这个世界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体现了教育的维持功能,这一方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后续,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对促进社会的稳定上所发挥的作用。教育与社会的超越问题同时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和平是基础,发展是本质,而教育与“适应”恰恰体现了“和平”,“超越”则体现了“发展,就像和平与发展的辩证统一,“适应”与“超越”也体现了实践唯物论的辩证统一。   同样,教育中的“学”与“习”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适应”与“超越”的辩证与统一。“学”是社会作用于教育的体现,是受动于社会,而“习”则是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体现了手教育者对社会的主动性实践与改造。   综上所述,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在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有所侧重,因此对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问题,必需根据我国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有所选择的侧重,不可偏废其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关内容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罗桂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quo ...
  •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探析
    科教产业 / EJA K IocH NY A E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探析 唐 春景 ( 新疆 建设职 业技 术学 院 摘 要 新疆 乌鲁木 齐 800 3 0 0)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 大学生就业方向也随着市场的变化 而改 变, ...
  •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O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l0NADMINlSTRATION 乏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君 浙江金华321007) 乏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随 着争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逐步提升.但也存在诸电力 ...
  • 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在小微型企业的应用探析
    摘要: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在参照应用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特征. 关键词:内部控制原则 小微型企业 内部牵制 1 内部控制原则及其内涵 财政部2008 ...
  •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旅游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又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对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 ...
  •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途径
    盔幽甜蘸辐自<溢#翻幽龋蘸鞘溺豳螽盔鳐醅螽豳繇蠡糍螗目d.蹴鑫磊巍磊缓缓蠹缁龋醯酯螽蠹鳍魏硎蔬i<豳龇妊≤蘸鞠瞬_馘瞬垂龆:.矗:::蠡≤幺潮缸,脚:..岫.≯.:A也函砧.:口2.<鼍缬醯s毯蠹羹''菇磁蠡<盛£搽 ...
  • [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
    摘 要: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案例,重点把握课堂讨论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在<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中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及 ...
  • 电子商务税法原则探析
    一.税法基本原则的定位 税法基本原则是指规定于或寓意于税收法律之中对税收立法.守法.司法和税法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准则,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学者对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概括和表述不尽相同,从目前资料看至少有以下几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