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 - 范文中心

鉴赏诗歌的语言

08/13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赏析型

说 明: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从字词的海洋里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

常炼词性: 动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虚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考查内容: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3、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句描写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例2、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答:

二、炼句(关键语句赏析)

一、命题分析:高考对赏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诗歌中关键语句的含意、诗句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诗人情感等。

二、方法点津: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关键诗歌词语的意思。

2、赏析表现手法。在赏析诗歌关键语句的同时,要注重对语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比如修辞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

3、品味诗句句式。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因果倒置、反问、设问、双重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

4、体会诗人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比如诗歌描写了梦境的美好,那么表达的情感至少有两种:一是对梦中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一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再如,诗歌描写了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那么表达的情感至少有:对描写人物的赞美之情,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遭遇贬谪、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等)

三、提问方式:诗词中这一句或这一联被人称道的原因是什么?

赏析某一联或某一句。

四、答题步骤: ①依诗意翻译描述这句诗含义。

②鉴赏此句的优美之处,可以从写景角度、描绘的画面,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的巧妙运用,关键词语的含意、结构方面的作用等方面鉴赏。

③名句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例1、 望 江 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例2、 谒金门·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①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 ①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诗眼

命题分析:

“诗眼”分为“句中眼”和“篇中眼”两类:“句中眼”指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篇中眼”指最能表现诗歌意蕴、有统领全文作用的词句等。高考对古代诗歌“诗眼”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角度:1、找出诗歌中的诗眼;2、赏析诗眼的具体作用(比如在抒发情感、描写画面、刻画人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③某字是全诗的关键,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示例: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

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答:①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②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田、

怀乡之感,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恩,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三、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或依据题干要求

分析解答)

例: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雨脚:即雨线之意。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5分)

四、语言特色型鉴赏

古诗中常见语言的特点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 1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2、答题步骤:

①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 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江间作四首》

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

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好事近》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王安石《葛溪驿》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烘托意境、表达诗情)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金昌绪《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结构技巧:结构形式,常见的有1.先景后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等。

例1、 (07 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 ,旌旗。

⑴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 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出关》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 景物描写鲜明生动, 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除夜宿石头驿


相关内容

  •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
  • 如何审视古代诗歌语言的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审视古代诗歌语言的美 作者:冯辉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7期 摘 要:汉语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种,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节奏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 ...
  • 诗歌鉴赏之语言
    诗歌鉴赏二 [考纲点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一切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诗歌更是如此. ...
  • 诗歌鉴赏总教案
    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 知识目标: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 20XX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 1.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 ...
  •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 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 <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 (12) (3) (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
  • 浅谈如何欣赏古诗
    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赵波 摘要:在中国封建时期,唐代是国势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巅峰时代.其时,诗歌 创作更是前无古人,后难为继.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唐诗则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这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引吭高歌的时代! 明 ...
  •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河间市七中(职教中心高中部)  槐艳华  062450  [1**********]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