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欣赏古诗 - 范文中心

浅谈如何欣赏古诗

11/04

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赵波

摘要:在中国封建时期,唐代是国势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巅峰时代。其时,诗歌

创作更是前无古人,后难为继。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唐诗则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这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引吭高歌的时代!

明朝人说:“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这不是耸人听闻,它确实真实而确切地说出

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由于时代和社会状况不同,

诗人自身的人生遭遇也各异,因此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诗歌内容纷繁多样,诗

歌流派也呈多样化发展。这就为后人研究学习古诗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意象 ; 意境 ; 风格 ; 抒情

哈佛大学海陶韦曾指出:“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而且很有特色”。[1]

然而唐诗则又是中国诗歌的顶峰。的确如此,唐代是一个充满诗的氛围的时代,

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在诗中得到生动、亮丽的展示,作者的政治见解、伦理道

德、人生思考、喜怒哀乐无不融入诗美的创造,在悠扬的情韵,优美的意境中得

到回答。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的运用。章学诚说意象是“人

心营造之象”,[2]就是说意象是人心中之意与外界客观之象有机的交融结合所产

生的诗歌艺术细胞,意象也是心物交感的产物。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

三境,即物境、情景、意境”,说意境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谢榛说:“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可见古人很重视对神这种意象的追

求。雪莱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4]这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是一种“陌生化”

的语言,她可以打破时空、违反逻辑、破坏语言。抒情手法在诗歌中也扮演重要

的角色。由此可见,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单元,同时

也是很难把握的诗歌艺术特点。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欣赏

唐诗。

[3]

抓住意象 把握意境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是频频出现的,在唐诗中亦是如此 ,意境是抒情性作

品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的意

境是鉴赏的最高层次,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

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的艺术境界。在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用写诗的方

式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怎样才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呢?于是诗人就借助具

体的事物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来抒发自己的思绪。采取这种方式既简单明了,又能

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这首诗时,

作者正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他饿思念家乡,那又成就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

之情呢?于是诗人就以一轮明月来喻指家乡,看到明月仿佛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故

乡。这首诗把“明月”作为意象,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且也衬托出诗

人身处异地 孤独无依的伤感。再如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最后两

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这两句的意象特别新颖,老朋友坐船

顺江而下,船越走越远,然而诗人仍在江岸上望他,人已望不见了,只见孤帆远

影,最后连这孤帆远影也消失在碧空中去了,只看见长江一线在天际处消失,这

样就把作者一片痴望神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写诗需要观察和感受能力,同

样欣赏诗歌也需要观察、感受能力,方才能领略诗歌的妙处。

在唐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就是“酒”,例如:王维的送别诗中经典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己的友人即将离开,自己内心纵有万

般不舍,却也留不住。于是诗人就借“酒”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和与友人之间的

情深意长。在古代,“酒”作为意象,它所表达的意境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欣赏

古诗时我们要根据整首诗来判定“酒”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被人们称为四

君子之一的“菊”在唐诗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唐代元稹的诗作《菊花》中曾

说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是元稹青年时所作,这两句

不仅表明他喜欢菊花的原因,“菊”是高洁的象征,用在此处更表明青年时代的

元稹对高雅品质的追求。

中国唐诗中还有很多意象,如“梧桐、浮云、鸳鸯”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

象征,诗人用“梧桐”一般来表达凄清的意境。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诗人

借“浮云”来抒发孤独飘零的际遇。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妻,借“鸳鸯”来表达和

谐、欢乐的意境。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式,

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

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赏析语言 辩明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

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决定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

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

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

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

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

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在唐代诗歌语言呈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豪放、雄浑、清

新、绚丽、悲慨、沉郁、自然等几种语言风格。

豪放:即是豪迈奔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高远,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表现其风格的诗句主要有“君不见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把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了出来,体

现了作者豪放的创作风格,通过语言可以看出诗人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

雄浑: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

勃的活力。其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气势雄伟,浩瀚壮丽。王维的“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得上“雄浑”的是以高适、

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孤城,有奇塞,有酷

热,有寒冷,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从他们雄浑的语言中,可

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风格,诗人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

清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

觉,也体现作者明朗轻松的创作风格。

绚丽:绚丽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商隐的诗就体现

了这一特点。因此在赏析李商隐的诗时,一定要抓住他诗对仗工整,善用典,雍

容典雅的特点。

冲淡:冲淡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有闲、

静、淡、远的特点,他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自己的脉搏,他把主观的情思化入

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用短短的二十个字,就给我们展现了

一幅清新自然,幽静深远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空灵”境界的追求。也可以看

出诗人用字造句的功底很深。

悲慨:即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

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而忧心忡忡,慷慨

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是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

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以悲慨

享誉诗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其悲

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通过语言艺术就把作者的悲愤之感毫

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沉郁:沉郁是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

之诗,为浓郁之极至。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都是沉郁的力作。他通过

语言的描述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

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自然:即是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练字,读来平白如

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就是不加雕饰的名句。

这种语言特色的诗歌一般采用白描的手法,读起来轻松自如,朗朗上口。 诗歌语言是体现诗人性格的灵魂,也是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前提,因此欣赏

唐诗时一定要把握语言风格。

分清抒情 理出手法

在唐诗中,诗人用诗来表达思绪,但表达思绪的手法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欣赏唐诗时一定要明确抒情手法。唐诗中的抒情手法有两种,即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两种手法。直接抒情即是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带任何“附着物”,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诗人直接表明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政治态度。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感情、哲理、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浑然一体。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树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情景交融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并再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象征董大的处境恶劣,诗的后两句安慰话看着平常,其实表现了同董大的深厚情谊,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这两种抒情手法看似区别,却存在着共同点,它们都是要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要说明的道理呈现给读者,给读者以深刻的体会和教育启迪。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唐诗更是博大精深,我以上提出的三种关于如何欣赏唐诗的方法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欣赏时不仅要把握基础的鉴赏方法,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注释:[1]羊玉祥、《古典诗文赏评学》、巴蜀书社、1995年、第 1页

[2]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会文堂印本、1994年、第37页

[3]谢榛、《四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 第45页

[4]段玉林、《西方古典作家论创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

第228页

参考文献

1:吴相洲、《唐代歌诗与诗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霍有明、《唐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

3:陆明、《唐诗三百首》、岳麓出版社、2012年4月

4:羊玉祥、《古典诗文赏评学》、巴蜀书社、1995年

5:徐中玉、《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6:刘浩、《唐诗审美十论》、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系别: 文化传播系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11级语教四班

姓名:赵波

学号:[1**********]146

电话:[1**********]

指导老师:曾晓洪


相关内容

  •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 ...
  • 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
  •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 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 ...
  • [静夜思]说课稿
    <静夜思>说课稿 说教材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 ...
  • 游子吟,改
    活动意图: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一种最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一种 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古诗有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点,但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从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说,要他们体会古诗中的情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求老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 ...
  • 立春古诗词欣赏.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诗>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实验小学20**年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主持稿
    实验小学2012年校园艺术节--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开幕式主持稿 第一部分 诗风词韵,沐浴书香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各位嘉宾 女: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五月的阳光火红热烈, 男:五月的天空湛蓝高远. 女:五月, ...
  •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七彩阳光小学 李圭年 2015.9.1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